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0-10-20 13:09钟昌利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钟昌利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探讨科学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和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学阶段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较为传统,缺乏有效的创新意识,并不能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创新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已经成为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环节,需要教师充分结合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较为僵化,缺乏创新思维,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不能对其知识水平和思想意识进行有效地掌握,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反馈,使得课堂授课活动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课堂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大多只是采用以知识直接传授为主的形式,并不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相对枯燥的课堂授课过程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缺乏有效的认识,对授课环节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创新,对学生的思维缺乏有效地激发,不能充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1]

二、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积极运用创新教育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形成积极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要充分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工作开展思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授课过程进行科学优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参与热情,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并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配置,在实现知识高效构建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推動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阶段。而数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高效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小学生受其自身年龄性格特点的影响,并不能对课堂授课过程保持足够的专注度,无法形成对教学过程的高效参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位置,不能得到思维活跃度的有效激发。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情境的科学创建,引导学生对情境元素进行主动探索,形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并对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借助教学情境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高效直观的展示,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主动意识,并能够使其通过情境探索过程形成对知识内容的有效了解,为进一步深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渗透生活元素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和思维能力情况,将生活元素对授课活动进行科学的渗透,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高效的探索,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数学知识相对深奥,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逻辑关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活动的科学设计,进行更加直观的呈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对知识的高效掌握,并能够借助数学思维对生活现象进行有效的理解,对其数学思维的培养形成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授加法运算时,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情境,如超市购物等,引导学生能够借助生活经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3]

(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水平存在个体间的显著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大多是采用直接传授的形式,并不能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实现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形成高效的教学效果反馈,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授课活动进行科学规划,提升课堂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对教学活动形成较高的参与度,形成对思维意识的有效激发,推动课堂创新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合理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任务的层次性设计,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制定相应的小组学习任务,使其能够通过与组内成员的讨论和共同协作,实现学习目标的高效完成,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五)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工作的关键任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数学学科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进行科学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形式的合理制定,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对学生思维的有效激发,提升数学素养的培养效果。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升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知识水平和思维理解能力进行有效地掌握,对授课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湘蓉.关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数码设计(上),2018(7):59-60.

[2]李翠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9(3):128.

[3]幸世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186.

猜你喜欢
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