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现代化发展困境

2020-10-20 07:30周曌
青年生活 2020年25期
关键词:乐舞歌舞少数民族

周曌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歌舞作为传播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云南仍然保留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但传承方式单一,受众范围狭隘,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逐渐成为获得利益与名利的工具和手段,在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传承方式上逐渐陷入一种极端,呈现出商业化与世俗化趋势。可以说,现如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地位在社会现代化飞速发展进程中显得岌岌可危。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商业化;困境

前言

在2019年9月20日,云南艺术学院召开了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本次活动主要以展示云南“非遗”项目为宗旨,以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发展与传承为主要目的。此次举办的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专场演出《云舞画语》中有大量来自云南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在表演中,笔者被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魅力深深感染,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本应活跃在民间田野大坝上的歌舞艺术,却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日渐世俗化、商业化,云南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也日渐陷入困境,这是当下研究者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云舞画语》概述

《云舞画语》作为此次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的重要表演场次,一共囊括了藏族、彝族、傣族、傈僳族、景颇族、佤族、基诺族、哈尼族等几大少数民族乐舞表演形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盛宴。各大少数民族的乐舞表演紧扣“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的大会主题,并非以简单照搬照抄的形式挪上舞台加以呈现,而是以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未来发展方向为核心目的进行编排,使之在能够紧跟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

《云舞画语》中的十四个节目大都是从传统歌舞艺术中演变而来,且大都是原始生产生活情景的再现。其中包括藏族的《尼西情舞》;壮族的《手巾舞》;傣族的《长甲舞》;傈僳族《阿尺目刮》;彝族的《左脚舞》《叉舞》《烟盒舞》《大三弦》;景颇族《刀舞》《银泡舞》;佤族《狩猎、甩发、薅秧》以及哈尼族《灵境》;这十四个乐舞表演也分别突出了自身独特的舞蹈风格,动作特色。并通过各民族独特的歌舞韵律和奇异风格反应出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性格特质以及少数民族人民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现代化发展困境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视,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不再仅仅依靠民间艺人的单一传播方式实现艺术传承,而主要是通过国家打造的文化交流平台不断扩大传播空间,使传统文化得以实现歌舞艺术的推广。在国家大力资助下,越来越多民间艺人投身于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传播事业上。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傳统歌舞艺术种类复杂,形式多样。其传播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在云南的旅游业发展中,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占据了较高位置,通过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多样化从而丰富旅游业内容,吸引游客眼球,以促进云南的经济发展;同时,旅游业的进步也加快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飞速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通过旅游的契机了解到云南少数民族歌舞,在无形之中扩大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受众群体。第二体现在把云南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搬上舞台,如《云舞画语》演出中云南哈尼族的《灵境》,该作品被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这两种传播方式虽然对云南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大的扩散作用,也能迅速增加云南传统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受众群体。但是一旦跨越“度”的界限,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就会变成旅游业获取谋利,舞台表演争夺奖金、名次的手段和工具,就失去了传播“非遗”和传统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初衷。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商业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云南各地的旅游业经济也呈急速上升趋势,各旅游业商家看中云南少数民族种类繁多,乐舞文化丰富多彩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作为一种商机获取利益。在各地旅游景点设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间乐舞表演,将原本应活跃在山间、田野、大坝中的自由互动交流方式演变成一种商业化表演,并为了适应旅游景点需要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作出极大的改动,使传统少数民族乐舞艺术形式面目全非,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从而谋取更大的利益。笔者曾在西双版纳一旅游景点观看泼水节表演,由于该景点游客流动量较大,表演次数频繁,表演人员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而是由职业舞蹈工作者进行简单编排和表演,在表演中感受不到各民族人民的热情与质朴,互动交流环节亦是草草了事,已全然丧失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纯粹性。云南传统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日趋商业化,已逐渐走向了艺术发展的另一个极端。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世俗化

此外,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搬上舞台,实际上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一大变迁。在经济急速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当现代化逐渐渗透进入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原生语境面临巨大变动,使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不得不作出改变从而适应社会的大发展、大变动。无疑以网络、电视和竞赛的方式进行传播,实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如:《中国好声音》及各个竞赛类节目,都会大量融入各个民族的音乐元素,通过网络效应,使更多的人了解来自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及舞蹈形式。但是,将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编排成一个作品加以呈现,必然需要考虑受众群体的审美特点。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名次和奖项,创编者甚至将作品融入进较多的炫技和表演成分,以此抬高作品展现的可赏性和审美性从而大大降低传统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原生性。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日趋世俗化,使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陷入困境。

结束语

此次云南艺术学院召开的专演《云雾画语》,通过展现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乐舞艺术的形式让来自全国各省区的传统民族艺术研究者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多样性,并通过交流互动的模式,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传承与未来方向。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对云南传统乐舞艺术在现实语境下发展困境的探究。

猜你喜欢
乐舞歌舞少数民族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看大唐歌舞
沅水流域傩仪式活动中的乐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