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钒
摘 要: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在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艺术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意见》明确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艺术的育人功能对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宝贵价值。全社会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使得艺术教育普及具有了更好地内外部条件,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投入艺术学习活动之中,包括小提琴在内的器乐学习也成为他们的选项之一。小提琴是西洋乐器的重要代表,幼儿学习小提琴对他们的综合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准确把握幼儿小提琴教学的特点并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真正爱上小提琴,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此次研究重点关注幼儿小提琴教学的特点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儿小提琴;特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6-0-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促使更多家长加深了对儿童早期素质教育的认识,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这也为幼儿小提琴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宝贵契机。
一、幼儿小提琴教学特点分析
(一)教学的阶段性特点
教师在幼儿小提琴教学方法选择与使用时要充分衡量学生的基础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幼儿所处阶段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而幼儿发展阶段的评价不仅仅要考量幼儿对小提琴的理解和技术掌握情况,更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例如学龄前儿童的小提琴教学可以选择游戏教学法;小学低年级幼儿则可以选择交流讨论开展教学等等。小提琴的学习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儿童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时要根据学生成长情况实现动态选择,而对幼儿小提琴学习效果评价也可以分阶段展开,动态评价能够确保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因此幼儿教师在小提琴教学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环节都要注意其阶段性特点。[1]
(二)教学的差异性特点
当前幼儿小提琴教学往往采用集体课形式,教师针对单一学生实施定向教学的机会较少,集体统一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出适当调整,这才能够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而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同样要根据学生差异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方法,或严厉、或温柔,确保每一名学生的情绪都能够被调动起来。集体课教学很容易导致小提琴教学暴露出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策略将学生情绪调动起来,削弱差异性带来的影响,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更好地融入小提琴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上有所体会和收获。
(三)教学的合作性特点
幼儿对同伴间的合作和竞争充满了兴趣,小提琴既可以作为独奏乐器,又可以在交响乐队中作为合奏乐器使用,在小提起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合作性特点,也要关注小提琴的合作性特征,使得学生们之间能够从小形成合作意识,让小提琴课堂教学充满了合作元素。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够让学生们更快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师生之间的合作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小提琴学习的快乐并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小提琴教学需要幼儿与教师间的密切合作,而幼儿受到心理与行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而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得他们能够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活动之中,积极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2]
二、幼儿小提琴教学方法探索
(一)坚持兴趣引导为基础
幼儿刚刚开始学习小提琴,教师必须要对幼儿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保持高度重视,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小提琴知识展开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对小提琴产生好奇心和探秘心,从不同角度入手并采取有趣的方式展开教学,一定要避免小提琴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孩子们学习小提琴往往是因为“好玩”或“有趣”,浓厚的兴趣能够让幼儿坚持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兴趣培养阶段,教师要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方法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直白的语言和生活化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右手运弓技巧的讲解,教师可以将下弓运弓解释为“展开怀抱”,上弓解释为“折起雨伞”,这样的解释能够让孩子们更快地掌握演奏技巧并更好地完成动作,当幼儿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这将会使得幼儿保持浓厚兴趣继续学习。
小提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过程,而小提琴的入门相较于其他乐器更加烦琐,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如果幼儿想到小提琴学习就充满期盼,教师的教学将更容易取得成功。美妙的音乐对小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强,学生们提前感受小提琴演奏的魅力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幼儿将非常渴望自己也能够演绎这么优秀的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示范,在课堂上更多地展示或播放优秀小提琴作品,美丽的音符将浸入学生的心田,學生们将受到美的感染和影响。[3]
(二)重视小提琴基础训练
正确的持琴是小提琴基础训练的基础,错误的持琴姿势会影响到幼儿的运弓、音色和换把等等,持琴习惯一旦养成则很难改变,因此教师要从持琴自身入手展开基础训练。为了保证持琴的稳定性,幼儿要将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将琴放置于左肩和锁骨上,左腮扣在腮托上夹住琴。在持琴练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逐一寻找稳定的点,特别是很多幼儿的平衡感并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持琴平衡,避免幼儿过度紧张,持琴稳定训练是小提琴基础训练的启蒙第一课。
很多教师在幼儿启蒙教学中很容易忽略技能训练,较少涉及灵活性训练和左右手肌能开发训练项目,这对于幼儿手指的培养训练是非常不利的,年龄越小的幼儿手指可塑性越强,他们对灵活性训练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要远远超出其他年龄段学生。因教师在启蒙教学中要对幼儿肌能训练保持高度重视,兼顾旋律性演奏和灵活性练习,由浅入深地开展不同动作的练习,未来幼儿在其他技术练习中遇到速度和灵活考验时才能够更加从容地完成。
小提琴的四根琴弦处于不同位置则发出不同的音,音准的练习在小提琴学习中非常困难,有些学生对固定音高概念具有先天性的认识,他们能够快速把握不同位置的音准,而很多幼儿对音准或音高的理解并不充分,这就需要通过视听练耳或常谱来提升音准把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与练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把握音准。
(三)平衡“学”与“练”良性关系
良好的练习习惯对幼儿学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幼儿在小提琴学习时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要求后,幼儿回到家中并没有按照教师要求的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练。因此教师在学习或练习任务布置时要将任务细化,在启蒙教学阶段一定要让细心耐心地解读任务内容,通过具体化的任务让学生们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例如在唱谱任务布置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说“我们要唱熟这首曲子”,而是要针对曲子进行具体分析,将作品分为多个部分,带领学生掌握不同部分的唱谱重点和唱谱方法,确保幼儿明确所有练习目标。科学的练琴方法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学琴,想好再做、用脑练琴、养成良好练琴习惯,这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时间远远超出了教师上课实践,幼儿的理解力、认知力和记忆力并不是很强,家长在课堂教学的陪伴记录、课后练习的协助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课后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鼓励和表揚,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很难保持长时间的热情,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退缩,家长要从心理层面给予学生们更多鼓舞和安慰,使得孩子们愿意坚持下去,小提琴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演奏能力,更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心性,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小提琴学习是当前普及度很高的乐器教学活动,很多幼儿在音乐方面具有较高的天赋,但部分孩子的天赋并不是很高,教师在教学和指导时一定要充分关注所有学生,保持教学耐心,帮助学生慢慢理解和掌握小提琴知识与技巧。幼儿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教师传递给幼儿的负面信号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针对孩子情况选择教学方式,但一定不能因为孩子天赋不高而差异化对待幼儿。小提琴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各种性格特点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特征、沟通方式、兴趣爱好等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例如有些孩子的节奏感非常强,教师就可以在上课时增加节奏带动右手运用技术练习,同时引导学生把握乐曲速度。
参考文献:
[1]林晓明.浅谈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思想范式——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146.
[2]徐畅.启蒙阶段儿童小提琴舞台表演兴趣的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32(05):129-132.
[3]金懿.小提琴启蒙阶段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个人课、集体课与二者结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