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把语言当成是一个变数,社会是另一个变数,那么社会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1]。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但即使使用相同的一种语言,人们所说出来的话却也是多种多样,这是由历史、地理、社会、个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作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四川话演变的社会异变、限制条件、社会动因、社会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使读者更清晰地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了解到语言的变异和演变。
关键词:方言的变异和演变;社会语言学;社会变异因素;四川西南官话
1.引言
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但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所说的话也是多种多样,这是由历史、地理、社会、个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语言体现为各种方言,没有一种语言可以脱离方言而独立存在,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布形态,具有独特完整的语音系统、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系统[5]。
在人们进行社会交流时,我们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各个不同的地区城市的人们说话有不同的方言表达,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所以,作者选择较为熟悉的四川话作为研究范围,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寻找社会语言学中的方言变异和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2.社会变异因素影响四川西南官话的形成
地域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着一个非常长的时间阶段,在这一时间阶段中,语言分化和语言融合是方言形成的重要原因, 各地区的方言有着其独特的地理分布区,并形成了特定的地理分布格局, 作为现代汉语中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次方言——西南官话,它遍布了中国九个省区,而在西南官话中又属四川话的分布范围和使用区域最广。“方言是语言逐渐分化的结果, 而语言的分化往往是从移民开始的[2]。”王朝更替、国家政策、移民迁徙、语言文明交流等活动是影响语言演变和异变的重要社会变异因素。对于四川西南官话的形成模式来说,是本土方言受到外来语言的强烈冲击而最终融合的例子。由此可见,社会变异因素对语言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今天的四川话主要来源是以前的湖广官话,这是由明清时期的一次大型的湖广迁移四川的移民活动造成的。但幸运的是,四川因为地域拥有封闭性的特点,存在于本地的“老四川话”并没有被彻底吞并,它被保留了一些特征。
3.演变的限制条件
四川西南官话的演变与变异的限制条件有很多。大致来说,由于地势地理原因,四川处于盆地且山高洼深,各地区交流交往困难,使得同一种语言语音也出现了不同差别,且差别不断加深最终成行片区话。四川的西南官话被分为了众多片区,且不同细微差别的片区话被人们大量使用,经过若干年后,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语音,使得四川西南官话在同一个地区却又不同的发音语调。四川西南官话的变化主要也是体现在语音演变的方面:我们都知道,语言演变具有其特定的语音条件,而言语的演变规律一般只发生在一定时期内,最后,由于地域音系的差异,语音产生具有其自身的演变特点,且互不干扰。这个道理同意也体现在了四川西南官话演变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今天我们四川人民日常所说的话语。
4.演变的社会动因
社会动因对于四川西南官话的演变和变异也有很大影响作用,其内容可以体现为词汇和词语意义的历时发展变化、其变化的动因、产生变化的途径和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在语言变化的基本语境下,语言的整个变化受时间纵轴的影响;群体语言在同时代内的变化受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地域差异、社会阶层的需求以及新技术的使用等影响显著。同时,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将西南官话作为共同使用的交流语,但因为在该语境中使用极其复杂,其中一些民族已放弃本族语而转学汉语,这使西南官话产生了一些异变,这些异变并不符合汉语自身的演变规律。四川话的词汇来源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来自于中国的中上古历史时期的当地古蜀语的词汇;另一个部分是在明清时期的为响应政府政策,而产生的移民大迁徙活动所带来的移民语言的词汇;最后一部分是一些从古代汉语通用的古语中流传下来的词汇,并形成当地方言。
5.四川西南官话演变的社会特征
四川话的演变符合时代发展规律。无论是古代移民迁徙给本地方言带来演变,还是在现代本地语言与新语言相融合并产生新的词汇,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与演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才能源远流长。四川人口众多,普通话对于当地民众的普及率远不如北上广深等城市,使得四川话一直被广泛使用。四川话有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具有較高的接受度等特点,使得外地人能产生深厚兴趣并很快学会四川方言,然后再将其带出本地区域,形成跨地域的交际与传播。
四川话的演变和变异是冲击与挑战、创新与发展并存的。由于中国政府的“普通话推广”政策,四川话的生存环境正受到普通话的强烈冲击,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四川话有彻底被普通话取代的可能[4]。
该现象体现在:其一,在四川地区,千禧年后出生的人们使用母语的能力较弱,其原因包括国家普及普通话教育、英语的流行、家长忽视对四川话的培养等。很多中小学校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且没有开设关于教授四川话的课程,许多家庭是英语和普通话双语交流,但却从来不说四川话;其二,除此之外,四川话不仅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部分公共场合的使用受到限制,四川话还遭受了普通话的猛烈冲击:其特有的语音成份正在被普通话同化,而普通话的语音成分又很难进入四川话,使得音韵系统正在简化[6]。四川方言的演变和发展,因受其历史条件、地理因素等方面,形成了如今极具本地特色的语言体系,是我们四川人民的宝藏。
6. 总结
本文对四川话演变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寻找研究方向,对以后研究语言的发展、演变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有着很大的帮助,从社会异变因素、社会动因、社会特征等方面来研究语言的变异和演变,这一研究方式可以使人们对社会语言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崔荣昌.四川方言的形成[J].方言, 1985 (01):6-14.
[3]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M].北京:电子出版社,2016.
[4]夏中易.近四十年成都话语音变动现象考论[J].成都大学学报,2002(04):58-62.
[5]祝畹瑾.新版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周及徐.20世纪成都话音变研究——成都话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及规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1 (04):48-59.
作者简介:姓名:涂茂莉(1996.11-)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四川省资阳市,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