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

2020-10-20 13:09甘玉洁张志兵
青年生活 2020年25期
关键词:军校战友个体

甘玉洁?张志兵

孤独感作为评定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已经广泛适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群体心理卫生的调查与研究。最初的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原始的社会性联结,是儿童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开端。依恋形成于婴儿期,是在婴儿和抚养者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特殊群体的军校学员,由于职业定位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作为大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定位的成年早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根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一时期正是他们建立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发展时期,若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没能完成,势必会出现深刻的孤独体验,与他人交往产生困难,以至于影响个体的终生发展。军事管理下的军人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交往被严格管控,交往对象相对固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相对单一,长期下来难免会产生孤独的体验。孤独感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负面的情感体验,一旦孤独感持续积累,又得不到适当的消解和排遣,就会导致性情孤僻古怪,严重者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影响生理健康。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超过30%的大学生显示出他们的孤独感为中等偏上,而在部队中,这个数字也居高不下。由于强烈的孤独感,近年来军校学员由于孤独感所引起的心理问题不断出现,这种势头必须遏制,否则将会危害整体的军事人才培养战略。为了保证军队能够适应现代戰争条件下的极端环境,在恶劣条件下保障战斗力,并最终完成战略任务,应当保证军人的心理素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历来把摧毁对方的心理作为赢得战争的重要手段, 并称之为“战争中的战争”。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 面对敌方心理战和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威胁,提高军校学员的心理抵抗力与防御能力, 对于部队日常管理教育,战备值勤工作,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依恋类型的研究最早起源于Ainsworth的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研究法。提出了依恋的两维度四类型模型,将自我工作模式和他人工作模式进行整合,产生四种成人依恋类型。自我工作模式反映了对自己价值的看法,有积极的(我是值得爱的)和消极的(我是不值得爱的)。而他人工作模式反映了对同伴的不可靠的担心程度,也有积极的(他人是值得信赖的)和消极的(他人是不可靠的) 。安全型:高亲近,低焦虑。很容易依赖他人,不担心被别人抛弃和不接受。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和他人都持积极的态度,对亲密关系有积极的看法,对亲密关系上的投入也更深。冷漠型:低亲近,低焦虑。与人没有亲密的关系也觉得很舒服,通常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对自己的评价较高,凡事倾向于自己解决,不喜欢与人沟通,给人冷漠感。迷恋型:高亲近,高焦虑。渴望亲密的人际关系,但没有好朋友,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消极,认为自己价值感低,低自尊,对自己现有的人际关系感到不满,但是对别人具有较高评价,并认为他人是值得信任的,在关系处理上更倾向于向对方施加压力,表现出强烈的被抛弃的焦虑。恐惧型:低亲近,高焦虑。不愿主动和别人沟通,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比较低,想跟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但很难相信他人,经常锁闭自己,总是担心受到伤害。

孤独感是个体对社会关系问题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国内对于孤独感的定义还是比较丰富的,短短十五年间,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即使个体对亲密关系和交际交往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与其期望水平仍存在差距,仍会产生孤独感,具体表现为孤立、寂寞和无法排遣的内心空虚感。到了本世纪初,黄希庭认为孤独感是个体渴望的社会网络联系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产生的不愉快、负性情绪体验。

军校学员的孤独感表现较为容易识别,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对人际交往不感兴趣,闭锁自己;对生活、学习和训练都失去热情,变得冷漠、不善交流,同时在和外界的接触上表现出抗拒和无所谓的态度。二是盲目地扩大交往,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对缺乏令自己满意的人际关系、缺少朋友而感到焦虑,故而无选择地扩大交际, 导致虽然认识的人颇多,却并没有可以真正交心的知己。

军校学员孤独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一是生活节奏单一, 高度集中的军事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员的自主权利,每天奔波于营区、训练场与教室之间,三点一线,可供自己支配时间少,疲于应付连队的安排,对个人心理造成一种类似侵犯的冲击,无形中增加了个体的孤独感;二是军校严格的制度,这一体系也降低学员对生活的新鲜感,也让他们缺少了人际交往的乐趣,给学员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很大的压力;三是生活环境封闭, 缺少与社会的直接接触;四是由于军校中存在的人际关系较为特殊,带有很强的阶级性,充满强制性和命令意味,对学员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五是对部队生活抱有美好愿望,渴望受到领导赏识大显身手,而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抑郁不得志。六是社会对于军人的角色期望,军人被定义为坚毅、刚强、坚忍、拼搏的代名词,军校学员在潜意识中刻意去维护这一形象,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就会陷入惆怅和孤独,导致不良情感的持续累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等对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都产生着冲击,让他们感到迷茫、困惑、彷徨。

消除军校学员孤独感能够有效帮助军校学员建立自信心,树立健康奋斗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改善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个人发展,更好地完成人生的自我实现来说是很重要的。

通过军校学员孤独感与依恋类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依恋类型的学员孤独感水平有显著差异,而安全型依恋的孤独感得分最低。与其他依恋类型的学员相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焦虑感受低,更加倾向于依恋战友,有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与战友相处时更自信,对战友的看法也更积极,很容易融洽地融入连队、班集体中,有烦恼会向战友倾诉,有喜悦会和战友分享,情感体验丰富。

猜你喜欢
军校战友个体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冀军校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