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文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审美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不断提高,对衣,吃,住,行都有着高需求,高标准,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不断提升,而漆艺的发展也如此,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漆艺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实用性和观赏性,观念性在作品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该文章从青年艺术生的角度探讨了在漆艺事业中的新形式:漆塑(漆立体)的诞生,以及漆塑发展的各种因素。漆塑即漆立体的出现,给漆艺事业带来了新的朝气,使漆艺焕发了新的生机,更好的发展了漆艺事业。
关键词:漆塑;观念;多元
一、中国漆艺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大漆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并且艺术成就非常显著,大漆,是一种天然的材料,是漆工艺品的唯一,是中国漆艺发展的最坚实的盾牌。大漆的特性温和且浓烈,温和是它的成品呈现出典雅,高贵的形象;浓烈是因为它会导致人的皮肤性过敏,每次过敏会持续1-2周左右,过敏的症状是及其痛痒,严重者会红肿起泡,但对于做漆艺术品的艺术家来说,过敏的情况并不会让他们逃跑,而是征服,因为有他们的这种精神,才会创造出惊人的历史,从新石器时期的余姚河姆渡的漆碗,春秋战国的黑漆的食器,汉代的彩绘,再到唐朝的金银平脱和螺钿镶嵌,宋朝的素髹,元朝的漆雕,等工艺,无疑不是这些“勇士”们的不断探索的结果。但这些工艺仅仅是局限于各种器皿上,或者是古建筑的装饰,传统固然美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还固步自封的话,那就跟不上潮流了,我们要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中国漆艺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中国的工艺典范,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后来逐渐的波及到欧洲乃至全世界。在中国漆艺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艺人的缺少,漆艺险些在中国丧失,但却在日本得到了延续,在明朝中后期,日本的漆艺的发展远超了中国。日本继承了中国的漆艺技法,并在其基础上增添了日本国的本土特色,日本的莳绘尤为出色,为中国的漆艺中漆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他国家像日本一样,都在继承中创新,就这样,漆艺在世界中流传,各国之间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漆艺世界的繁荣进步。
二、中国漆塑的概念及发展
我们的传统漆艺发展了几千年,每个朝代都有继承与创新,才能有现在几百种的工艺技法的出现。但传统的漆艺平面的居多,其次是作为器皿的修饰出现。纵观我们的社会,电影都能从2D升级到3D,从二维升级到三维立体,艺术创作何尝不能呢?众多艺术家经过不断的尝试,将漆艺与空间相结合形成了“漆塑”这个概念,即大漆与雕塑的结合,形成一种空间的漆艺。这一概念的出现,不论是雕塑界还是漆艺界,都有了更新潮的形式语言。漆塑的空间性不同于其它造型艺术,它具有规定性质的特性那就是必须为漆空间,不能离开大漆的特性。在漆塑发展的现实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呈现多元化,不单单是用漆去涂抹,更是加入了更多的综合材料与漆的结合以达到作者的观念的最好形式,这无疑又为艺术家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又宽又远,值得我们脚踏实地的去探索。
三、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漆塑造型创作-以青年艺术家为例
1.漆塑创作的理念
中国的漆艺发展到如今,创作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形式言语的产生无疑使漆艺事业增添了生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漆塑这一形式的产生,面对这个更加开放的社会,人们的思维也变得更加多维,更加活泼,更加自由,漆塑的创作观念也如此。例如艺术家沈也的《点石成金》作品,该作品,是沈也对于中国古代神话的重新解读,从形式上来看,更加主观。沈也是个观念艺术家,他在漆艺活动中善于进行观念艺术实验,试图让漆成为当代观念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和表达手法,而不单单是一种传统手工艺。
2.漆塑具有的性质
a.装饰性
漆本身就具有装饰性,推光之后的大漆更是明净深沉。然而装饰性的则伴随着实用性而产生,随着象征性发展的更加富丽堂皇加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观点,才能慢慢的发展成为现在的技艺高超的视觉享受。
b.观念性
观念是当代的名词,是艺术家抒发自我情感的一种渠道,看上去自我高傲实则是最震撼的,因为它虽不完全的摒弃了实用与装饰,但也是精神境界占据了高位,它不需要具有使用感和装饰感,它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例如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施鹏程的漆塑艺术品《画皮》,该作品选材于日程常生活的素材:面膜,从形式上看,观念性很强,她将面膜放大无数倍,来表达她对于面膜重新的认识。
c.宗教性
在中国,随着佛教的传入,脱胎漆器造像就产生了,脱胎佛像也是漆塑的一种,由于是佛像,宗教性就随之产生了,用大漆做脱胎佛像的优势在于光亮美观,耐腐蚀,体量轻巧,不变形,不褪色,容易保存。
3.漆塑的形式种类-学院派
学院派的漆塑主要表达精神境界,思想高于生活,善于捕捉灵魂韵味,讲究的是表达,而不是实用,是精神世界的展示与分享。青年艺术家施鹏程,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她的其作品曾多次参加重要的展览,她说过:“对于漆器,我能做的只有概叹,感叹将生命融于艺术不朽神力,也庆幸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你。”她的作品拥有当代乐趣,例如《空悟》,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当代社会,大家都比较喜欢轻松的东西,有趣的东西,处在大压力的社会当中,欣赏好玩的事物总是放松的。学院派漆塑主要追求概念审美,追求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追求当下社会所缺少的“美”。
4.漆器胎体变化
漆器的胎体种类繁多,主要有木制胎,陶瓷胎,金属胎,纸胎,竹胎,皮革胎,布胎,树脂胎等。其中,木胎是最广泛使用的。随着漆器的生产,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漆器制作工艺和方法似乎与传统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仍然使用最古老的传统方法。这无疑是现代漆器生产和推广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D打印技术源于美国。随着计算机技術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等现代高科技的成熟与突破,该技术已成为制造现代模型和零件的最佳方式。在许多领域受到了关注,认可和应用。毫无疑问,这为漆器的发展增添了一种选择。
四、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漆塑造型特点
当代的漆塑造型与传统的漆塑相比,当代语境下的漆塑造型表现出了更加的活跃性和自由性,无论是从主题观念、创作形式或漆塑胎体上,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们都创作出了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受大众喜爱并乐于接受。
五、总结
漆艺是中国最有特点的传统工艺。漆塑,这种形式还具有强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去不断的追逐与探索,人们对于大漆的认识不应该由于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而消失,相反,它应该是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锦上添花,让人们在新时代更加全面的了解大漆的性质,然后去创造出更加新颖的形式语言,做到发展漆这一材料的使命。综上所述,更多的艺术家已经在这个“使命”中不断的前进,而作为青年艺术生更应该肩负起发展大漆的责任,推陈出新,去探索漆塑中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著作《当代漆艺》,陈恩深. 重庆出版社。
[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乔十光.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
[3]《装饰与器物造型》.王琥.重庆出版社.2003。
[4]期刊文章《漆艺的创新与超越》.李世伟.《美术观察》.2016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