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化主题风景油画的创作

2020-10-20 10:37李永荣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画种油画风景

李永荣

摘要:油画作为西方画坛的主要画种,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油画中国化的道路则是在探索和摸索中前行的。如何将油画这一西方画种在当代世界经济文化呈丰富交流状态的情境下,形成既保持对外交流的可行性,又不失自身特色的独特价值归属。笔者认为“地方化主题”的风景油画创作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创作模式。

关键词:油画;地方化;风景;创作

油画(oil painting)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如亚麻仁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木板或纸面上进行绘制的一种绘画种类。因为加入了油性物质进行调和,能够展现对象丰富的光泽感,从而能够结合光影的明暗效果进行细节化的呈现与塑造。同时,由于颜料的强附着性,颜料干燥后仍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光泽感,色彩丰富,立体感强,这些效果的形成是其它画种很难与之相提并论的。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之一,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主流位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现代艺术品市场中,最为昂贵的拍品大都是油画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油画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

中国的油画创作源自距今400年的明朝,由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从而带到中国,这种能够塑造逼真形象的绘画形式使国人大为惊异。至清朝,有许多擅长油画创作的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并在宫廷中供职,其中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等。这些西洋画师利用自身掌握的油画技法为清朝宫廷的皇亲国戚绘制了肖像,并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与个性化内容,进行了具有中西合璧特征的艺术创作,为中国艺术史,也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独特的内容。然而,这些西洋画师的创作并未在中国花坛掀起一场广泛的变革,也并未受到广泛的高评价,这使得中国绘画仍然在原先的传统模式下行进。最为典型的理论及传统即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依据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归纳整理的绘画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至清朝末年,许多青年学子便去了去英国、法国等国学习西洋的油画,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他们学成归国后,正式引进了油画的创作理念与方法,并受到青年一代的追捧与学习,并根据当时的时代境况,绘制了许多表现社会历史现状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由此,油画真正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

可见,基于油画材料的表现能力,基于油画和历史境况的相互关系,基于中国近代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转变模式,油画才真正形成了在中国现代艺术转型中的重要影响力。时至今日,中国的油画创作经历了发展、动荡和一轮又一轮新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要创作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作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化特质的作品的认识。中国当代油画家吴冠中提出“油画民族化”的理念,并创作出大量具有独特地方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是中国绘画现代的重要探索者。笔者认为,除了“民族化”,还可以从“地方化”的角度进行创作。创作者利用当地的地理特点,从自身感情,认知与理解的角度出发,对自然进行深度的观察,琢磨表现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地打磨自己的绘画语言,就能够创作出有艺术价值与内涵的作品。

我国地大物博,地理资源丰富且充满变化,各地方都有自身的独特魅力,通过艺术手段加以挖掘,能够对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助益。以笔者所在的云南省红河州为例,当地有文明世界的“哈尼梯田”,有万亩石榴林,有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有世界锡都“个旧市”,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服饰,民俗,居所,舞蹈,节日都充满地方特色。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无穷无尽的内容,且不会流域空泛和对概念的炒作。从风景油画的角度来说,融情入境,融人与物入景,均能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

笔者认为,地方化主题的风景油画在创作层面有几个要点:

1.形成系列,在系列作品中展現地方风貌。

2.形成风格,以某种个性化的风格对地方特色进行较为全面的展现。

3.形成标志性元素或构图,例如在系列作品中大都有纯净的天空出现。

4.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如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作品中,多数画家以

细碎的笔触进行绘画,注重对光,影,色的展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那么在地方性主题的风景油画中,创作者是以怎样笔触,怎样的色彩效果进行画面呈现,亦是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

以笔者作品《红河风景之西北勒》(如图)为例,在本幅风景油画中,对红土地,不够宽阔的道路,晴朗且紫外线强烈的光照效果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塑造出生命力旺盛,肥沃,不够精致但天然自在的美感。

19世纪初,欧洲画坛中风景画终于在漫长的人物画占主导地位之后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卢梭,杜比尼,迪亚兹等人开始对风景进行写生创作。19世纪60年代,印象派开始进行室外创作,遵循当时的光学研究成果,形成了区别于古典的沉稳典雅,以深褐色为背景色的丰富色彩变化,故而也被称为“外光画法”,大自然的真实之美出现在绘画表达中。但在中国绘画史中,对风景的表达,在唐五代时期就已成为重要的表情达意的艺术媒介,即“山水画”。不论是光辉灿烂的“青绿山水”,还是意境深远,素雅含蓄的“水墨山水”,均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感性认识的图像呈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对自然,对风景的表达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其中的传承与创新完全可以在现代风景油画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借鉴油画的表现力,尤其是在光感和细腻肌理感方面的介质优势,油画的现代化可以在地方性主题的创作中找到合理的路径,毕竟中国古人的山水画创作,就多在游山玩水,多在“游历”(云游),多在一种”出世“的状态下,多在地方性的空间中创作出来。不论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还是沈周的《庐山高图》都是 如此,都是基于对对象的合理抽象,细致观察,呈现对象的个性化特征,融入自身对自然的认识才得以创作完成的。

总之,在绘画的风格,种类,手法,观念,形式等各个层面都异常丰富的当下,风景油画的创作如何能够取得真正适应自身发展的进步是创作者需要进行深度思考的问题。但不论艺术如何丰富和多元,立足生活,扎根自然都是创作的金科玉律,值得不断地加以探究。

(作者单位:云南省蒙自市红河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画种油画风景
林风眠艺术主张刍议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油画去哪了
浅析魏晋玄言诗对山水画独立发展的影响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和锦慧、张悦、马晓芬、袁海钊作品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