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清 牟天
摘 要:辰州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世凤是辰州傩戏的传承人,他不仅掌握各类法事,还擅长“上刀梯”和“过火槽”等傩技。访谈中,李世凤介绍了自己曲折的学傩经历、娴熟的从傩技艺以及执着的传承信念。
关键词:辰州傩戏;土老师;李世凤
中图分类号:K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2-0110-05
辰州傩戏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一带,其中以七甲坪镇最为盛行。2006年,辰州傩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廣泛关注,极具研究价值。
李世凤,男,1947年生,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七甲坪镇七甲坪村人,小学文化,法名李法淼。1995年跟随岳父赵法显学习傩艺,2005年正式度职掌坛,他不仅掌握有各类法事,还擅长“上刀梯”、“过火槽”等傩技,主要在七甲坪镇及周边乡镇行傩,深受当地人的欢迎。
本文根据2018年9月18日对李世凤的现场访谈录音、2020年1—2月间两次电话回访录音整理而成。除了将会话式转为自述式,剔除了对话中累赘、重复的语言以外,都是对李世凤师傅访谈的真实记录,以确保其口述史的原真性。
一、曲折的学傩经历
我学傩比较晚,和其他很多土老师不一样,他们可能家里人就是土老师,从小就接触傩,也有人引导,但是我家没人懂傩,我是1977年结婚以后才开始接触傩的。我岳父叫赵法显,是我们这一带蛮厉害的一位土老师,我就是从他那儿学来的。在我 30岁的时候,家里人觉得我也老大不小了,早该成家了,于是经人介绍,就结识了我的堂客[1]赵先辞,我们俩相处了一段时间,觉得在一起很合适,就结婚了。结婚第二年,我的大女儿出生了,家里多了个人要养,经济压力有点大,我就想着可不可以和岳父学傩,学成之后还能补贴家用。
我去找岳父说了这个事,但岳父没答应。他说,他很高兴我有学傩的想法,不是不想教给我,只是不建议我现在和他学,一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在村里的生产组,白天要下地干活赚工分养家,每天都很累,如果要和他学傩的话只能晚上学,学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想学成,要下苦功夫,而且三五年都不一定能真正出师,怕我两边都耽误,地也种不好,傩也学不好。二是因为傩在当时是被当作封建迷信处理的,像我岳父这些土老师要搞都是深更半夜偷偷搞,如果被抓到还要罚款,一罚就是几十块钱,这在那时候可是巨款啊!而且还要去上学习班、写检讨、上交法器等等,真是困难重重。于是,我也慢慢理解了岳父的想法,便不再和他提学傩的事了,专心在生产队做工,因为我勤快又聪明,1980年我还当上了村里生产队的队长,当了队长虽然比平时更忙更累了,但是会多一些工分,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1978年以后,国家政策放开了,搞傩不用像以前一样偷偷摸摸了,傩文化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岳父虽然在外面也收了徒弟,但还是想把傩传给家里人,于是在1995年,也就是我48岁的时候,就正式开始跟随岳父学傩,和其他土老师相比,我学傩算是很晚了,但是师父却从不放松对我的要求,手诀、罡步都尽心尽力地传授给我。在学傩的过程中,师父还传给我一些科书,比如《解结科》、《符书》、《诰书》、《禀香传茶》、《还天王科》、《和神科》、《度关》、《开洞》、《门下问语科》、《诸杂状子》等,并且让我背熟这些科书。师父跟我说,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门学问,门道很多的,学傩要认真学,科书里面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去把它搞懂,以后出去行傩,别人问起一定要能讲出来。比如,科书里常写的“三光”就是日、月、星;“四帅”是邓元帅、马元帅、赵元帅、康元帅;“四值功曹”是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神,一个骑凤、一个骑龙、一个骑虎、一个骑马,他们主要负责向神灵传递公文。土老师挂的唐、葛、周三元神图就是三元教的祖师,三兄弟是同母异父。传说从前有人姓公孙名侃,其女旵凼,初嫁唐巫,生子唐道相,唐巫死后,改嫁葛文杨,生子葛定志,葛文杨死后,又嫁给周远方,生子周护正。后来这三个孩子均为梅山寺院收养,在五岭梅山道院修炼法术,六年后又到茅山学艺三年。再后来为皇太后逐疫治病,使皇后身体安康,皇帝将他们封为三真君,尊为三元始祖,因此称作三元。这些科书还保存在我家里,师父的话我也一直放在心上,不敢忘记。
我出师度职是在2005年,度职对于土老师来说很重要,度了职就意味着你有了自己的法名,不度职的话就只能写师傅的法名,也不能独立掌坛,不能算一个真正的土老师。我的度职仪式当时搞得非常隆重,师父请了关系不错的土老师来帮忙坐坛,当时一共请了五位土老师,五位师傅担任不同的职位,有传法师、掌坛师、传度师、引法师、唱度师。我只记得传法师是我的叔叔赵凤胜,传度师是岳父赵法显,引法师是李本灵,其他人我记不太清了。当时还邀请了亲戚朋友来,不少村民们也被吸引过来看热闹。我们一共做了三天三夜的法事。第一天先扎了彩坛,之后要请师、申发、立寨、安位、下马、开洞、开上薄、收坛,还唱了一些有意思的小戏,比如《传茶》、《渡酒》、《梁山土地》等,晚上做完一些小法事第一天就结束了。第二天是最重要的,因为师父要正式传法给我。师父把他做法事用的牛角、傩铃、科书、傩画等都传给了我,还把身上的法衣和师额子[2]都脱下来给我穿上,我赶忙把准备好的“五子”,就是褂子、裤子、鞋子、袜子和师额子给师父穿上,还给帮忙坐坛的土老师包了利市钱[3]。第二天做的法事也很多,许多法事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要先做早朝,之后要呈牲、开中薄、上熟、铺坛,唱傩戏《姜女下池》、《姜女晒衣》等,接下来是过茅山,就是跟着师父到茅山学法,把手诀、咒语等传给我。第三天要做的法事有造标、出标、开下薄、发功曹、出煞、造桥、封洞、判官勾愿、送神、回百神、安香火。只有做完这些,度职才算结束,师父和我说度职了之后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能用学来的本事害人,所以一直到现在,我都是在用傩帮助别人,没有害过任何人。
二、娴熟的从傩技艺
关于傩,我会的东西可不少,除了傩戏我唱不来,做法事、表演傩技这些都做,做得最多的法事是还愿、打保护、和神。先讲讲还愿吧。我们这边因为信奉傩神的比较多,所以很多人觉得最近做事情很不顺,或者家里人身体不好经常得病、没有孩子的话,就会认为是有鬼怪作祟,因此要许愿,求神来庇护,请神赶走鬼怪。如果愿望实现了,就要请土老师到家里做还傩愿来酬谢神灵,如果愿望实现了却不做还愿的话,神灵就会生气,给子孙后代带来麻烦。
首先,我们土老师要和主东家商量,看还傩愿是做大的演出还是小的演出,大的叫夹傩愿,一般要做三天两晚或者两天三晚;小的叫单傩愿,和夹傩愿相比,它的时间比较短,一天一晚就做完了。之后我们会和主东家选择一个还愿的吉日,也叫算日子,要用天干地支来算。日子算好之后,不论是夹傩愿还是单傩愿,土老师在去主东家之前,要先在自家的傩坛前吹几声牛角。牛角是我们土老师的法器,用水牛角做的,吹几声的意思是邀请傩公、傩母、师祖们召集各路兵马一同上路。等快到主东家屋时,还要再吹几声牛角,意思是让主东家出门迎接,并且让神灵、兵马一同进主东家休息。进了屋以后,我们会和主东家互拜,然后开始在中堂布置傩坛。
不管是单傩愿还是夹傩愿,傩坛的布置都很有讲究,整个傩坛要用纸来糊,用篾来扎,用剪纸装饰。傩坛三面要挂十九轴纸菩萨[4],不能乱挂,要按从前传下来的顺序布置在整个傩坛里,中堂的正中要挂三元、盘古、张天师;正中的两侧是四帝、五狱、六位、老君、玉皇、二郎等七八轴;中堂的左壁要挂山魈、石魈、桃柳二将、殷王元帅、潮水仙娘、祖先堂六轴;中堂右壁要挂水魈、火魈、赵元帅、马元帅、四值功曹等六轴。中堂正中要放一张司桌,司桌中间放一升米,米上插香,旁边摆上八个瓷杯子和一碗法水,前面摆上已经去世的师父的骑马影身像,后边立上傩公傩母的神像,司桌下面放土老师做法事用的法器,比如牛角、傩铃、司刀等。司桌后方设下坛,桌上供奉二郎神,桌前要供奉梅山神张五郎,他是梅山教的开坛祖师,我们管他叫“赶肉菩萨”,他是猎神,打猎人都会供奉他,有一段唱词是这样介绍他的:
一十二岁去学法,三十六岁转回乡。
打从西密山前过,西密山前放毫光。
打从洞庭湖内过,洞庭湖水遮太阳。
打从野肉山前过,看见名山已天亮。
牛角一声天地动,吹倒樟木叶叶黄。
当时吹倒此樟树,就在此处安坛场。
就把篾篓去挑水,篾篓挑水点法场。
到处坛里有名字,处处坛内插旗枪。
高山大庙神道显,低山小庙放红光。
当时立起神仙殿,定是翻坛打庙张五郎。
傩坛布置好之后,就要开始做法事了,要请神、申发、铺位、立寨、接神、传茶渡酒、下马、呈牲、寄朝、唱傩戏《八郎买猪》和《姜女下池》,如果做完这些时间还早,那还可以再唱一段《梁山土地》或《三妈土地》,之后做上熟、开洞、和神、出标、游标、勾愿、禳星、封洞、送神,回百神。这些就是还愿的大致步骤,简单来说就是先请神,再酬神娱神,最后送神。
打保护与还愿相比,步骤就少得多了,一两个土老师就可以做。首先要做准备,比如确定一个吉日来打保护,再比如你要打保护,要打几个人的保护,这就要请十几个弟兄到傩坛来给你画押担保,做你的保镖,为你上刀山下火海。土老师问他们保不保?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保!”这样要问三声,每个弟兄要给土老师利市钱,但这个钱我们是不能拿的,后面要还给他们十几个弟兄。接着要给打保护的人“提火焰”,也就是土老师拿着烧过的犁头在人的头上旋几下,口含桐油朝犁头上喷,每喷一口就呼地一下烧起大火,重复三次,这样做是为了给人打打精神。提完火焰开始做法事请师、请神、申发、接神、下马、回送、追究,这时土老师叫主东家的人到中堂来找小动物,比如虫、甲咪、螳螂等,只要找到了,这就是要打保护人的游魂,土老师把它用冥纸包好,画字号喷一口法水,压在司桌底下,这就是把魂给交了,最后送了神就结束了,打保护就做完了。
此外,我也常做“和神”。很多人都会在家里的神龛上供奉家神,祈求保佑家里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比如三娘菩萨就是一位家神,在科书《和小三娘娘科》里就说到了和会三娘菩萨的益处:
和会娘娘安殿坐,申字添土正乾坤。
和会娘娘耕春旺,门前立起大禾?。
和?娘娘六畜旺,猪羊牛马满山岗。
和会娘娘蚕见旺,架上丝绵万来箱。
和?娘娘家门旺,鸡畜鹅鸭满池塘。
和?娘娘人口旺,凶灾横祸远家乡。
和?娘娘件件旺,年年月月好阳春。
来有三杯六马酒,也有阳钱散马粮。
和会娘娘安屋产,常与户主旺家门。
請了神要时时祭拜供奉它们,如果请了神又不供奉它们的话,可能会对家里人甚至子孙后代不好,家里可能会出现怪事或者不好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请土老师去做和神,告诉这些神仙不要作乱,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做和神时,首先要穿法衣,戴上五佛冠,吹牛角请神,之后要向请来的神仙菩萨递交文书,告诉神仙主东家的情况。请神来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向对待客人一样给他们沏茶,还要唱很多神仙菩萨,把他们唱得高兴才行。之后要禳星,祈求神仙保佑主东家平平安安,最后热热闹闹地把神送走就可以了。和神的法事比较少,一天一夜就可以做完了。
除了做法事以外,我的傩技也很不错,像上刀山、下火海、过红山,这些我都能做。傩技一般是在土老师做法事的过程中配合使用的,比如给主东家小孩做“度关煞”、“提火焰”的时候,会用到傩技表演,后来因为傩技表演特别惊险神奇,很受人们的喜欢,所以有一些傩技就拿出来单独表演使用。上刀山,也可以叫上刀梯,用的刀是我们土老师专门做的刀,也可以向主东家借杀猪刀来用,刀一定要利,越利越好,表演起来一共有三种形式:一是上双面刀梯;二是上刀树;三是走刀桥。双面刀梯是把差不多四米的双面人字梯,用刀作梯阶,刀刃在上,一边十八把,两面一共三十六把刀。刀树是大概九米的树干,在树干的两侧按照固定距离每面各装十八把刀,一共也是三十六把刀,刀刃朝上,再用绳子绑在树干上分别拉向三个方向然后固定,这样比较稳当。刀桥是用两张梯子,梯子要平放在地上,用刀作梯阶,刀刃朝上,两张梯子连接起来或者并排放置。我们土老师在使用各种傩技之前要先“藏身躲影”,默念:
吾今来无影,去无踪,十字路口,造起大南蛇横路,南蛇直路。南蛇置起大火焰,小火焰。置起千层铜城,万层铁壁。置起千年落鬼坑,万年落水井,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赦(井字号令)一画成河,二画成江,三画成海,四画成井。一步踩中宫,二步踩虚空,三步踏住云中走,四步无影无踪。出门三步便飞身,弟子默念观世音,一起一层云,二起二层云,化为东边一点雨,化为西边一块云,轻轻落入海中心,弟子去时不离寅卯路,回时亥上不通风,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之后焚香烧纸、造法水封刀,画符念口诀:
化吾身,变吾身,吾身化为白鹤一支,飞上三十三天,开刀为鹅毛三十六匹,(画字号)铜皮千层,铁皮万层,灵官灵官,手执金鞭,心忧天下,杀鬼万千,前面画一个狮子,后面画一个烂石山。
口诀念过之后要卜卦,卜到了阴卦才可以上刀梯。土老师要赤脚踩着刀刃,手扶着两边,拾级而上,每爬一节就是过了一关,一直爬到梯顶然后再下来。上完刀梯以后,要把脚底板亮给观众们看,证明自己没有受一点伤,有些土老师的脚底板甚至连刀印子都没得,可厉害了!
下火海也叫过火槽,经常在小孩度关的时候做,也可以用来单独表演。要做过火槽,主东家需要准备一百斤以上的木炭,烧得通红,把炭摆成长条堆的形状。准备完成以后,土老师要先念雪山咒,造雪山水(法水):
雪门开,雪门开,雪山长老下山来。一更里下大雪,二更里下霜,三更里下大雪,四更里雪上又加霜,五更之时金鸡来报晓,山中雪又响叮当,雷轰轰,雨茫茫,参请雪山秦淮皇,祖师唤来千年雪,本师唤来晚年霜,千里大雪来退热,万里冰雪来退凉,一阵清风一阵雪,二阵清风二阵凉,三阵狂风起,折断日月无明光。日月日官决一道,志心皈命礼,叩请洪州得道神,云碧群生三真人,大姐手执金刀剑,二姐手执分光镜,三姐手执金宝镡,救灾保难度众生,成灵显圣有感应,常吐五谷以丰登,一碗仙水又灵验,大救世上男女身,大悲大愿,周朝敕奉三位真人,我今叩请望来临。
然后把造好的法水含在嘴里,喷在脚底板上,这样能保护脚不受伤,最后赤着脚快步走进烧得通红的炭火之中,一边走一边踢燃烧着的木炭,直至走到火槽的尽头,然后再快步走回来。如果是做度关的话,还要背着主东家要度关的小孩子走一遍,意思就是帮他把未来的劫难都提前先度了。虽说是把未来的劫难都度过去了,但是人生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做度关就是主东家求个心安,其它法事也是一样的道理。以前总会有年轻人很好奇,就过来问我:“你们土老师做完法事真的能把别人治好么?”其实我们土老师做法事,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心理安慰,并不是封建迷信,我也不好说真的就能把人治好,有治好的,当然也有没治好的。但是我觉得如果做完法事之后,还总是担心自己会不会好,成天心神不宁的,那多半是不会好。如果选择相信我们,做完法事之后好好生活,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一般都没什么问题。我每次看到做完法事之后主东家满意的样子,就觉得很开心。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就愿意继续做下去。
三、执着的传承信念
我的本事都是我的岳父赵法显教我的,传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他们的法名我都还记得,分别是赵玄信、赵法升、赵法清、赵法显,想到我岳父和这些前辈,我总会感慨辰州傩传承实在是不容易,我应该努力把它传下去。很多土老师会把傩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像我岳父一样传给女婿,我也曾想过把傩传给自己的孩子。我有三个女儿,她们都成家了。大女儿今年四十岁,在怀化住,现在没有工作,在家里照顾孩子和丈夫,孩子现在上初中。二女儿在云南昆明,和丈夫一起搞装修生意,平时很忙很累,二女儿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她们能稍微轻松些。小女儿今年三十六岁,在怀化火车站卖货,孩子正在上小学。女儿们对傩一直都不太感兴趣,她们是不可能当我的徒弟了,我也想过让女婿们来学傩,但也是一言难尽。由于大女儿没有工作,大女婿支撑整个家,想让他学傩不现实;二女婿在昆明有自己的事业,而且昆明离怀化太远了,他们一年也就回来几次,也没办法跟我学傩;小女儿的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我跟小女婿说过几次,他每次也说再考虑考虑,但最后还是说不学了。一开始我不太高兴他这么说,慢慢地我也想通了,看着他们生活得很好,有着各自的事业和家庭,我也就不强求他们跟我学傩了,毕竟学傩要自己真正想学才能学进去,不然怎么勉强也没有用。
后来我想着不一定要把傩传给孩子,在外面收徒弟也可以。关于收徒弟的标准,我起初觉得只要是对傩感兴趣、人品好、聪明有悟性,就可以跟我学傩。前几年也有过一个年轻人来找我学傩,他对傩很感兴趣,人也不错,但我渐渐地发现他虽然挺聰明的,但是吃不了苦,总是想着偷懒,科书也背不好,打击乐器也练不通,怎么能把辰州傩学好呢?不论是傩戏、傩技、傩仪,还是手诀、符咒、罡步,都需要自己要下苦功夫才能学会,只凭一阵子兴趣是不行的。看着他学傩的状态那么差,我有些气不过,我跟他说,如果不想学就不要学了,我也不强求他。后来这个小伙子就不学了,出去打工了。经历这样的事情之后,我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徒弟不能轻易收,关键要看他是不是真心想学,而不是一时兴起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而且一定要能吃苦,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才能把傩学好学精。如果我以后能遇到真心愿意学习的人,我也愿意将我会的全部传授给他。
其实我也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毕竟学傩很苦很累,不下苦功学不下来,而且他们觉得挣钱比较少,像早些年搞一天傩,也就能得十几二十几块钱,现在好很多了,一天能拿一百五十块钱左右,虽然钱多了,但是现在信傩神的人少了,请我们这些土老师去做法事的也就少了,像一些大型的法事已经很少人来做,所以算下来一年挣不到多少钱。学起来又苦又累,还挣不到什么钱,自然想学的人就少,我们这些土老师就收不到徒弟了。
好在国家非常重视我们辰州傩的传承和保护。以前我们土老师搞傩是被当作封建迷信,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很支持我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2006年辰州傩戏被评为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乡镇文化站经常组织一些土老师互相交流学习,还成立了辰州傩培训班,培训了不少对傩文化感兴趣的人,还成立了傩文化艺术团,经常去张家界那边演出,扩大了辰州傩的知名度。不少专家学者还有电视台都来七甲坪镇采访我们,拿着摄像机拍下我们表演傩戏、傩技的过程。我觉得这样也是一个办法,以后我们这些土老师演不动了,有这些拍摄下来的东西还能给以后想要了解辰州傩的人看,这也是一种记录和传承。2018年9月,在七甲坪举办了第二届国家级非遗项目辰州傩戏展演。展演的节目有傩歌、傩舞、傩戏《姜女晒衣》、傩技“上刀梯”、“滚刺床”、“踩梨头”、“过火槽”等,听说这次展演还吸引了很多地方媒体和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名的摄影师。原来辰州傩只是在沅陵周边地区比较出名,外地人只是听说过,但是没法亲眼见到,他们把拍摄的照片、视频传到网上,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在网上看到,说不定也能让辰州傩“火”起来。
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只要好好搞,辰州傩肯定能够传承下去。它里面包含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在给老人还寿愿的时候,师父会唱傩歌,称赞他们几十年来为儿女、为家作出的贡献,表现了尊敬长辈的优良传统。再比如规劝人们保护自然,不要乱捕杀野生动物等等,都很有价值。想想以前,只要一听说谁家搞还愿,村民们都会跑去看,有些人一看就是一天,饭都忘记吃了,现在的时代虽然变了,但是辰州傩也可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辰州傩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注 释:
[1] 堂客:当地方言,妻子的意思。
[2] 师额子:头上戴的五佛冠帽子,上面画的五位神灵分别是老君、道君、元始天尊、少尉大帝和紫薇大帝。
[3] 利市钱:红包。
[4] 纸菩萨:即傩画。
责任编辑:黄祥深
文字校对:曹英英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武陵民族地区多宗教并存现状调查与研究”(19BMZ066)。
作者简介:刘冰清(1969-),女,苗族,湖南沅陵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牟天(1997-),男,辽宁沈阳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