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众 李向乐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动电气系统的概念,继电技术的使用原理以及影响自动电气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设备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自动化继电保护的适当措施系统。来自中国的电力继电保护是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系统。如果电气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发送数据并关闭系统,以防止电源系统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继电保护器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保障系统,当电气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器能及时反馈信息,并关闭系统,保护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1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电气自动化的继电保护是一种安全系统,可在运行期间保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当用户使用自动电气设备时,他们可以报告错误并关闭自动电气设备以发出安全警报。这种用于电气自动化的继电保护可以减少电源故障对其他设备的影响,减少由电源故障引起的经济损失,同时清楚地表明发生故障的风险。并确保所有员工的安全和系统的平稳运行。近年来,中国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有使电气自动化也取得了发展,同时,随着电气自动化变得越来越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也在增加。
2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
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继电保护主要基于继电保护,以在线监视系统稳定性,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或及时报告安全威胁的位置。适用于确保此设备不会避免扩展问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数据保护设备不断得到改进,在实践中,新的数据保护设备和数据保护技术本质上是异常的。中国目前有继电保护装置,但是目前的趋势是逐渐集成到计算机中并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增加故障管理功能,以确保自动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地自动化。此外,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已从简单转变为集成,使电气自动化装置在安装,调试和操作方面更加可靠和安全。特别地,当继电保护装置被集成在通信系统,使继电保护系统防雷击的优势。尽管中国电气自动化的继电保护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由于能源公司的内部思想不产生改变,因此很难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使用现代设备和技术来保护继电器。
有关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素质不足,并且安全概念没有在整个系统范围内实施,这意味着安全问题通常出现在新的开发阶段。因此,提高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安全性的普遍提高和实际应用,以利于进一步发展。
3 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原则
3.1 持续运行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人员必须仔细检查和维护继电保护设备,以确保在工作时能够自动断电,以减少损坏和财产损失。同时,系统管理员应维护和改善继电器保护,以不断提高运行效率。
3.2 宏观调控原则
宏控制原理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原理。在工作过程中,人员必须遵循宏观控制的原则来调节和控制继电保护装置,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完整性,确保每个连接的质量和安全性,并使系统更有效地工作。
4 继电保护器效用的影响因素
尽管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自动电气系统中起到保护作用,但是仍有一些因素会阻止继电保护完全保护自动电气系统。这将对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可能会影响现有员工的安全。通常,两个因素会影响继电保护的有效性:软件因素和人为因素。
4.1 软件因素
信号保护设备是保护电气自动化的软件。如果在软件运行期间发生错误,保护设备将无法正常控制自动电气系统,因此,保护装置将不能顺畅地起作用并产生保护作用。而软件问题大多数错误集中在问题分析,电路设计和问题测试上。
4.2 人为因素
除软件因素外,人为因素还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改变变压器和电流的比率。如果技术人员未按照相应工作程序中规定的规则进行工作,则可能会缩短设备的寿命并损害电气自动化的运行。如果技术人员遇到不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则需要及时进行设备检修与维护。
5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措施
5.1 完善继电保护技术制度
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中的继电保护性能,首先必须开发一种有效的继电保护技术系统,以控制安装人员的工作并确保系统安全。大多数继电保护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分析生產过程中的问题,并使用适当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员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
特别是,必须防止“第三错误”严格推荐“两个音调和三个系统”,以防止错误的设置,错误的连接和错误的曝光。正确。重置保护。及时更新进行电气布线实验时,必须充分了解电源的性能以及如何连接电源。
2)事后报告,将责任分配给个人或部门,尽快解决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并使安全管理操作顺畅。
3)改进工作分析和项目完成后的经验总结在每个项目结束时,有必要根据实验过程准备一份测试报告,以汲取经验教训,以减少出现后续问题的可能性,并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
5.2 优化安全技术机制。
为了确保自动电气继电器保护系统内部的稳定运行,有必要将具体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改善相关的安全相关机制,消除安全管理问题并减少数量运行过程中电气系统自动故障的发生首先,应注意使用安全技术设置电气自动化继电器保护标准,以确保严格检查和检查所有继电器保护连接,避免不必要时发生故障,其次是在更新智能继电保护软件等时,需要设置软件更新所需的硬件环境标准,以避免由于错误的系统设置而导致系统瘫痪。建立责任机制,正确分配安全管理目标,在各个员工之间分担责任,避免疏忽大意。
5.3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大多数技术人员,包括服务人员和服务提供商,他们在保护继电器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量,都会严重影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首先,通过技术专家来操作和维护继电保护装置,专家是继电保护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人员,聘请专家可以避免设备信息出现问题。其次,定期对高级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培训,以提高专业的继电保护技术人员管理继电保护设备的能力。第三,鼓励继电保护专家积极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此外,技术人员应充分改进安全技术并研究本地创新,前提是所使用的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并参与了安全技术的发展。
结论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继电保护仍然存在问题。继电保护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这项技术不是完美的,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发电子技术和软件,以获得最佳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琳娜 .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探究[J]. 科学技术创新,2018,(5):25-26.
[2] 冯陈粮,顾明远 .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 [J]. 电子测试,2019,(6):82-83.
[3] 饶顺 .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研究[J]. 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85-86,89.
作者简介:郭士众(1990—),男,辽宁省辽阳市人,研究方向:电气;
李向乐(1992—),男,辽宁省灯塔市人,研究方向:电气。
(1.作者身份证号码:211021199002062911;2.作者身份证号码:21102219920126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