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芬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也十分关注。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园面对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创办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当今社会的迫切要求,今日的生活教育是幼儿适应明日生活的准备,今日的生活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尽可能鼓励幼儿实现午餐的自主管理,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用餐,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让幼儿真正地自主用餐、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午餐;管理与实践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孩子们健康的起点。为了保证这项集体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孩子们的午餐质量,面对午餐,我们决不可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有一定的组织流程和常规要求的。
一、合理组织餐前安静活动,有助于稳定幼儿情绪,促进食欲。
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孩子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这时候的孩子刚结束有趣而热闹的游戏活动,情绪上很难一下转变为安静状态,因此在集体有序的入厕、洗手后,我们往往会借助一些安静活动的组织来调整孩子们的情绪,如听听轻松的音乐、故事;做做益智的手指游戏等。让孩子们的情绪稍稍趋于平静并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同时变得更轻松更愉快,从而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午餐。针对小班幼儿午餐管理是幼儿园生活常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弱,进餐时边吃边玩、挑食、吃饭撒饭粒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有效、有序的组织幼儿的午餐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愉快进餐、吃饱吃好,成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实践中,大众幼儿园也积累了一些管理的妙招:
招数一:儿歌故事来渗透
儿歌简单有趣、朗朗上口,故事角色鲜明、图文并茂,这类形式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因此,通过儿歌的欣赏、故事的解读巧妙的把进餐的要求和方法融入其中,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如《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孩子懂得了要做个吃饭讲卫生的好孩子;《进餐歌》三字口诀式的儿歌学习,使孩子记住了进餐中的要求;《啊呜啊呜吃得香》又形象的描绘小老虎大口吃饭的情景,鼓励孩子学习小老虎,啊呜啊呜把饭菜全吃光……
招数二:菜色介绍增食欲
餐前的菜色介绍不容忽视,利用看、闻、说等方法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去了解今天的饭菜、增强进餐时的食欲:看——先让孩子看一看吃的食物,如黑黑的木耳、白白的萝卜、绿绿的青菜、红红的番茄,借助视觉的冲击引发孩子对食物的关注;闻——请孩子闻一闻菜的味道,通过味觉的刺激激发孩子吃的兴趣;说——借助教师描述性的语言大大的渲染饭菜的可口程度,更激发了孩子想吃的欲望。
招数三:游戏情景固行为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拟人化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创设“游戏化”的进餐情境大大有利于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如《饭菜捉迷藏》游戏,鼓励孩子玩捉迷藏,把饭菜藏进自己的小肚肚,让老师找不着;《菜菜来唱歌》游戏,让孩子饶有兴致的去感受菜菜在嘴巴里咀嚼时发出的“嘎吱嘎吱”声。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拟人化的小奖章,对独立进餐、喜欢吃菜、不掉饭粒等好行为的孩子予以奖励,在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时也很好的巩固了孩子已经形成好的习惯。
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膳食营养必不可少。在幼儿良好进餐習惯的养成中,崇福幼儿园全体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寻求方法。今后,更需要协同家庭、一致教育,共同为幼儿“快乐进餐”做努力。
二、每日菜谱介绍,激发食欲的同时,帮助孩子拓展知识经验。
在午餐前进行菜谱介绍是我们的“保留节目”。常常会在餐前孩子们还没有上桌之前,请孩子们先闻一闻饭菜的香味,并请他们根据闻到的香味猜猜“今天我们将吃些什么菜、喝些什么汤?” 接下来我们会乘兴向孩子们介绍午餐中各道菜好听的名字、做这道菜的配料,通过这“闻一闻”、“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往往很容易被午餐中食物的色香味所吸引,有效地激起孩子们想吃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为孩子们还可以进一步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好处,帮助孩子们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达到营养均衡的摄取,拓展他们的知识经验。坚持进行午餐中的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活动的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们改变以往餐后教师评红星的方法,而是改用小朋友自评的方法。只要小朋友做到老师餐前的要求,就能自己上来评红星,突出幼儿的主题地位。而且我们的评比以时间为准,一般在半小时之内吃完中饭,并且符合要求的小朋友,可以自己上来评红星,这样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能得到一个红星。
三、适当为孩子创设自我服务和集体服务的机会。
大班的孩子生活经验已经相对与中小班孩子比较强了,他们愿意独立的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因此我们在此时就给予一定的支持,让孩子来为自己和集体服务,比如餐后各自收拾自己的餐具,以值日生的形式轮流帮保育老师收残渣盘等,从而使孩子养成不依赖成人、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这些进餐教育,其实都是从小班开始教育引导,在中班则是巩固练习,而到了大班时,就转化到自觉的行为了,从而逐渐形成相应的午餐常规的。但我们衷心的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的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午餐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自主午餐,不仅解放了教师的双手,也更让幼儿真实地接触生活情境,获得生活技能,在生活情境中发展自己、改变自己。同时,养成的良好饮食习惯,也会让幼儿受益颇多。
参考文献:
[1] 苗超.创管理之精致,享午餐之快乐 ——浅谈幼儿园午餐的有效管理和组织[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
[2] 杨兴国.汪岩.午餐童趣——幼儿午餐文化浅谈[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大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