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威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对教育有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学,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培养,关注教学的效率。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的革新。本文将以高中俄语教学为例,谈一谈新课改下高中俄语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俄语;教学策略
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下,传统教学弊端逐渐地凸显了出来。高中俄语教师要想使教学更为有效,就有必要关注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深入探究新课改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革新,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新课改下高中俄语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趣味化教学
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十分的重要,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能够以积极且主动的态度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高中俄语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重视趣味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让学生能够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就会与班级上的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实施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技术具备视频、图片、动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笔者在进行俄语教学时,会借助所教学的内容,引入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观看到多种形式的资源,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直观性地刺激,促使学生对俄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如,游戏是学生所喜爱的形式,学生往往会在游戏的引导下,不自觉地学习知识。因此,笔者会将游戏与俄语教学内容设计在一起,并将其有效融入进课堂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并让学生在游戏的引导下,更好地学习俄语知识。此外,笔者在教学时,还会实施情境教学法,联系生活教学法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高中俄语教师有必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对俄语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俄语知识。
二、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拓展性教学
新课改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需求。高中俄语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特别关注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养,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让学生因此能够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建立正确的三观,更好地做人做事。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就会深入探究俄语教学内容,汲取其中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拓展,促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道德思想,并让学生能够将这种道德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得以提升。如,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学生所需具备的素养,这种素养能够使得学生与他人齐心协力,更好地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完成任务。笔者在教学时,就会将班级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向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笔者还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掌握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如,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应用俄语知识与他人沟通。笔者在教学时,则会开展丰富且多样的俄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俄语交际训练,以此促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有效发展。
总之,高中俄语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重视拓展性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地能力提升。
三、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层次化教学
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因此学习水平会有所不同。应对学生所存在的这种不同性,教师应该重视层次化教学方法的实施,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獲得发展,让教师的教学能够更具备效率性的特点。
笔者在教学时,就会关注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层次化教学策略。在平时教学时,笔者会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出发,探究学生的表现情况,并明确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此基础上,笔者会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一定的划分,促使学生被划分为优等、普通、有潜力这三个层次。划分好层次后,笔者便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进行课堂问题提问时,笔者会将问题设计成高、中、低这三个难度,并依次引导处在优等、普通、有潜力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回答,促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解答下,都会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笔者会布置高难度、中等难度、低难度的作业,引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针对性的完成作业,促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让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好地发展。总之,高中俄语教师有必要特别关注所教班级上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层次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让学生因此都能够获得学习水平的提升。
综上,俄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生掌握了这种语言,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更好地应对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高中俄语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意识到所教学科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并重视教学的革新,让自身的教学质量更高,学生则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增秀.活化教材,激活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04).
[2]张宏丽.俄语精读课活动教学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