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诗琦 崔少博
摘要:在衡山地区特殊的地理、风情等因素构成了当地特色的山歌文化。本文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对其文化层面的研究,并开展民间音乐的研究保护工作,从而达到保护、传播、传承湖南民歌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区域民歌;民歌文化
一、研究岳北山歌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民间音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与弘扬,借助外来力量让民间音乐得到传承。想要把这些珍贵的、富有文化底蕴的山歌艺术更好的挖掘与发扬,仅仅靠个人抑或局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让民间音乐真正的成为我国引以为傲的瑰宝传承下去。
衡山北麓地区包括衡山县、南岳区、衡东县部分地区在内的地域范围,在此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例如:影子戏、岳北山歌、衡山地花鼓、席草龙等国家、省市级非文物质化遗产。岳北山歌就位于白果镇,白果镇原称白果铺,旧志曰白果市,距县城37公里。相传涓水河畔有一白果古树,每年果熟季节人们纷纷前来采摘白果入药而得名。衡山岳北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如影子戏、席草龙、地花鼓等。其中的山歌便是当地古老而又特有的民歌演唱形式,极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二、相关概念概述
人类学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无论在文化学科内以及音乐学学科内,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首先,研究对象较为明晰,人的因素在这个三重关系中,处于一个沟通音乐与地理的桥梁,人的因素涉及到“文化”,又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多文化因素。
三、岳北山歌民歌生存环境与音乐文化
1.民歌資料的全面、系统地收集比较困难
在广阔的民间歌曲世界中,“岳北山歌”作为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芬芳艳丽的中国民歌百花园中众多优秀作品之一,为百姓劳动、生产所服务由来已久,早已用歌声充分印证了民歌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功能与作用。像“岳北山歌”这样产生于田间地头的民间歌曲,只,它的传唱,让我们用心、用情,体会了这些被一代代人们传承下来的祖先的歌。但是令人感到辛酸和悲哀并遗憾万分的是,由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大生产、城市的建立、土地耕作方式的改变等种种原因,“岳北山歌”的生存环境和现状不容乐观。岳北山歌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家庭式的代代相传,而且岳北山歌歌词都是家庭式的,外人也不会对其进行文字上的记录。
2. 文化标准的定位取向不明
岳北山歌虽然是中国传统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山歌形式主要流传在衡山的后山这片区域,与湖南的新化山歌等等流传甚广的民歌发展无法比较。所以,岳北山歌所蕴含文化内涵的标准定位取向不明,本文就是想深挖其发展方向和自身角色的定位,努力提高、扩大岳北山歌在湖南地区影响力和竞争力。
3.基于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
岳北山歌的文化内涵挖掘与建设需要多种学科的专业人才通力合作。但从目前衡山地区文化管理部门和各专业机构来看,无法提供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研究。岳北山歌的艺术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参与,还需要历史学、社会学、美学、地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入。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才队伍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挖掘岳北山歌民歌文化内涵的当务之急。
四、岳北山歌的艺术的发展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对岳北山歌的艺术发展的重点应聚焦于对当地的生存空间保护和人文关怀上。
1.岳北山歌文化发展的难题在于社会文明的变迁和发展冲击了传统文化原有的生存方式,打破了它所依赖的稳定生存环境。人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多元的时代,在时代环境的渲染下,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摩擦,这对传统的民间音乐而言,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如此环境使得对多元化的形式必须有所了解,从中权衡民间音乐中的存在感的利弊,这就是音乐多元化的文化概念。
音乐多元化主要体现在透析广大的民间音乐的前提下,还要融合进不同国家的民间音乐。这就要求在学习民间音乐时不仅仅只是重视中国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还要开动脑筋从中进行创新,灌输新鲜的血液。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今岳北地区非遗保护意识淡薄,政府的重视度不够,规划缺位,管理落后,投入不足,扶持不够,当地农民的生活还不够富裕,参与民歌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从这点来看,作为当地的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这门艺术的宝贵性及它的重要性,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加大资金支持,这样才能维持当地一些剧团的正常运转,让民间艺人们能够安心表演和创作。另外,人才是民间音乐发展的根本所在,政府还应加强对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开设相关的学校或者课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使之拥有更加牢固的基础和新鲜血液。在政府和人民共同的努力下,笔者相信,岳北山歌这块音乐特色品牌定能充满生机,蓬勃发展,与时俱进。
3.研究特色与创新在于,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文明积累的标志,当岳北山歌面临失传的境地时,如何保护岳北山歌成了现存老艺人共同的心愿,面对山歌传承人断代的问题,笔者认为,传承人不要只局限于几人身上,可以尝试设立乡镇级、市级传承人,以此扩大传承人的范围,实现多层次的传承人梯队,提高岳北山歌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山歌的传承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发展,这样在专业传承人方面就不会出现断代了。
结语
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飞速发展,既提高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民族文化自觉有所缺失,威胁极具地域特色文化的生存,湖南省非遗工作在严峻的形势下摸索前进。衡山北麓区域民歌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对其采取急救保护措施。衡建立能够便捷、高效的解决该地域特色文化的生存及传承问题,进而推动湖南省非遗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欣.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M].科学出版社,2009.
[2] 袁海波,孟连生.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J].情报学报,2002.
[3] 谭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2006(12).
作者简介:杨诗琪,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5级学生,学号15220131;崔少博,副教授,衡阳师范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审美人类学视阈下山歌艺术的发展及其文化价值研究——以岳北山歌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校科字[2018]2号-15。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