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地再利用刍议

2020-10-20 12:34潘亮
名城绘 2020年6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再利用重建

潘亮

摘要: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这种变化让市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好的地方,就是越来越多的老城区、所谓的废地,被拆毁,被开发成新城区,这样,市民失去了与城市连接的记忆,跟城市越来越陌生。除了拆了重建,有没有办法可以把废地保留下来,变成网红打卡圣地?本文解析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案例,美国的高线公园。案例地点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在这个案例尘埃落定前夕,笔者曾做过为期45天的实地调研。

关键词:高线公园  重建  再利用  城市公共空间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有一条空中花园走廊—著名的“高线"(The High Line)。高线总长约2.4公里,高出地面平均约9.1米,跨越22个街区,平均每200m一个出入口与地面垂直连接。它是今天纽约人与各地游客最爱光临的城市地标。无法想象,仅在20年前,它还被纽约人视为丑陋的眼中钉,被拆除似乎是它的宿命。

1850-1924年,曼哈顿运行着一条运送食品的货运火车线路。由于火车、马车和行人混杂通行,超过540人被火车撞死。1924-1933年,为避免人员伤亡,市政府拆除地面铁路,建造空中货运线路保障食品运输。1933年,空中铁路线通车,被称为“高架线”。1934-1998年,受到卡车运输的冲击,高架线的作用逐步降低,直至被彻底废弃。1980年铁路运输停止后,前期曾被少部分拆除。剩余部分,拥有高线下方产权的人和很多开发商都希望拆除它来建造商业房产,而少数社区人士却希望把它保留下来。高线一直处于“拆与不拆”的争论之中。

1999年,公益性组织“高线之友”成立,以保留高架线改造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为诉求。要保留高线难度重重,他们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政府。当时的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很不喜欢高线,他将这条高架线定性为阻碍纽约城发展的“毒瘤”, “不能再自由自在地任其荒废”,下定决心要拆除。高线之友花了1年时间来组织并壮大志愿者队伍,这其中包括草根和名人、演员、时尚设计师,还包括政府、反对党成员。除了志愿者队伍,还争取了其他媒体与公益组织的支持。2001年,《纽约客》在一篇名为“走在高线上”的文章中发布了知名摄影师Joel Sternfeld拍摄的高线照片,引发了全国关于高线再利用的热议。非营利性组织“为公共空间设计信任”,肯定了高线之友对于高线再利用的理念。这个组织首先在城市、州以及联邦政府层面组织论坛,讨论高线再利用的政治、经济和设计的可行性。

高线之友还提前布局,争取到了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这个人物就是著名的彭博社创办人、个人资产超过310亿美元的犹太裔大富豪迈克尔·布隆伯格。而布隆伯格的身份很特殊,他当选了纽约下一任市长。这位市长与强硬的朱利安尼形成鲜明对比。布隆伯格上任前就被高线之友的主张打动,逐渐与他们的组织打得火热,研讨高线的保留与改造,把改造盘活高线周边那片毒品凶杀性交易横行的旧城区域列入当选愿景。选举当选后,他公开认可了高线之友关于高线的发展策略。

老市长朱利安尼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他在任期最后一天,签署了高线的拆除命令。前后两位大市长跟高线杠上了。新市长布隆伯格一上任便发起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攻势,其中有三个关键动作。

第一步,人事动作。任命新的主管城市规划。政府开始全面制定可以支持高线再利用的最优区划方案,将其再利用与周边社区的再发展相结合。

第二步,政策制定。市参议会通过了高线再利用的决议。城市经济发展机构的一项研究表明高线的再利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它将会产生比建造费用更多的税收。联邦地面交通部门通过决议,促使高线的再利用成为纽约市的开发政策。纽约州最高法院裁定统一土地使用审核过程(ULURP)应该在拆除高线以前完成。因此政府停止了拆除高线的行动。

第三步,落实方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纽约市公园与娱乐管理局给高线之友颁发执照,由其负责运营和管理。这种合作模式,应该是开了PPP的先河。

如何把高线开发好?针对改造,“高线之友”选择开放的态度,举办“创意竞赛”,从全世界36个国家征集到720个不设限定的方案。可以说,这场大赛是高线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关键。

2004年,以高线之友为主体的竞赛主办方总结了设计过程,选择了全球知名的JCFO景观和DSR建筑作为设计方。相对来说,实施的是较落地但理念仍很先进的一个方案。政府承诺无偿拿出5000万美元作为建设费用。J+D版方案,提出了著名的“植—筑AGRITECTURE”概念,以农业技术耕种的方式将二者按一定的规律有机结合,同时充分考虑了中水、雨水的收集利用,并采用满足功能需要的低度照明。在高线南段,人们有足够的驻足凭眺空间,能够同时远眺哈德逊河及54 号码头,俯瞰14 街15 街川流不息,翘首环视高楼大厦,美景尽收眼底,这是其他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园都无法比拟的。高线中部建有日光浴区,设置了木躺椅。人们尽可以把这里当成海滩,穿着泳装在躺椅上进行日光浴。而北段高线中央的The Plinth被规划为艺术界的“必争之地”,对标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第四基柱。就像大西洋西岸任一條普通的海滨木板步道,J+D版方案中的高线,静静地躺在曼哈顿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让人们能在都市中享受一份宁静。

2006年,高线改造工程开工。2009-2014年,高线分南中北三期建成、开放,立刻成为网红场所。因为不用考虑过马路看车,不用等红绿灯,它带给游人的惊喜和愉快,是其它任何街道或者公园都无法媲美的,在高线行走真可谓是在纽约的一种全新体验。对于赶时间的纽约人,从高线穿过10个街区,就跟平时走过两个街区一样快。

高线周边也随之盘活,成了氛围浓厚的文创街区,聚集了大量导演、摄影师、设计师、动画师及各类创作者们,纽约的第三间苹果店也在此开业。高线官网定期发布覆盖全龄段的活动预告,艺术展览、园艺节、课后教育等等层出不穷。活动鼓励社会共建,保证全年都有不间断的城市公共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树立起高活力热点的公共形象。

结语

社区复兴、生态建设、工业遗产、公共艺术的碰撞带来独特的都市空间体验,启蒙了其他废弃的城市基础设施与都市人文景观结合的可能。如何通过保护历史遗迹,而不是通过大拆大建让城市重新焕发活力,高线可以算是本世纪初的最佳实践案例。后高线时代,经济及文化效益为高线带来的光环效应,使得几乎每个明星城市都梦想拥有一条这样的走廊。

参考文献:

[1]杨春侠. 历时性保护中的更新—纽约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评析[J]. 规划师,2011(2).

[2]伍利君. 植筑之间—浅析纽约高线公园的重生与反思[J]. 赤峰学院学报,2013(9).

(作者单位:万达地产集团设计中心)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再利用重建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废旧物”再利用探究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废旧木质家具的改造和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