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诗松
摘 要: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具有污染小、运量大等优点,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选择。然而单靠国家财政拨款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因此,采用公私伙伴关系(Pubil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開发城轨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对未来国内城轨项目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城轨PPP项目具有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建设效率低等特点。参与城轨PPP项目各方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政府部门普遍倾向于将风险转移给私人部门,使私人部门处于不利位置,而私人部门则是期望在风险合理分担的基础上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这不仅使项目的风险管理更加复杂,也严重阻碍了PPP项目管理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推进,PPP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受到地方政府的热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固有的参与主体多、投资总金额规模大、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长等特点加大了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如何有效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中,地铁占比最重,其次为城市轻轨和快轨,各地根据区域城市规划、地理特点开发的有轨电车、磁浮交通和单轨占一定比重。我国城市轨道开通运营、规划和在建里程及客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底大陆地区共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5条,线路总长度5761.4公里;拥有4条以上运营线路、换乘站3座以上且已网络化运营的城市16个;地铁运营线路4354.3公里,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1407.1公里;“十三五”以来新增运营线路2143.4公里;预计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成就的取得与PPP模式的规范应用密不可分。
2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评估
2.1 风险评估的具体过程
风险评估是一项风险度量的任务,首先,需要构建风险评估小组来进行分析评估方案的制定,并且要合理地加强项目风险资料的收集促使能够达到良好的落实。接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评语集的建设,依据有效的分析来实现风险的把握,判断投入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其次,要结合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并利用系统的分析对其进行有效指数测试,实现对风险评估的等级排序。
2.2 风险评估的方法选择
在优化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系统来进行风险的有效计算,促使其能够选择相适应的评估方法获得更为确切的数据。当前的风险评估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综合评价法和赋权方法。在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PPP的风险评估中需要掌握赋权方法的有效性来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且将其划分为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后者也更多适用于各类方案的评价系统,并且需要大量的客观数据作为支撑点来进行有效分析。对于风险评估工作而言,要进行多方位因素的合理分析和评估,进而完善其结构和形态。一般而言,由于其结构的复杂多样并且外多种指标因素的合力的作用之下,只做到定性分析的形式是难以准确把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的,所以需要合理的利用评估方法选择促使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评估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针对风险评估体系来讲需要依据有关的具体实际,来选择相适宜的评估方法,如果无法进行恰当的风险评价就会造成工作量的无限扩大,进而使得结论会出现一定的误差。风险评估小组对于工作的具体展开要积极做到风险信息的有效收集,确保其得准确无误进而加强评估信息的功能发展。目前,对于风险评估需要合理地进行有效调整,使得信息均衡构建评估体系的良好运行,最终达到整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成功实施。
3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3.1 积极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完善法律法规
基于PPP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并优化现有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优势,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政府的重视,明确各个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提升相互之间的合作基础与信任度,创造出良好的建设环境,满足当前的需求。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通过政府的支持对于项目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我国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制定完善的项目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策鼓励民间资金的流入,保证资金链的稳定性,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开展工程项目。与此同时,对招标程序进行合理的简化,尤其是招标手续流程,保证其呈现出公开、透明、公平以及公正,从根本上降低成本的支出,同时降低整体风险,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其次,政府应根据地域因素对相同类型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降低竞争因素对投资者收益产生的影响,优化整体项目水平,尤其是对于当前规模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来说,可以有效的降低项目风险,实现创新发展,营造出健康的发展环境,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政府在PPP模式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明显,需要慎重考虑其因素,以新形式进行创新应用,并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将项目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后,积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从整体上创新,如减免税收,逐渐推行全新的机制,优化现有的投资环境,实现宏观的调控,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职责,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3.2 加强对PPP模式的重视力度合理进行外汇风险管理
受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人民币走势相对较为平缓,汇率的变动较小,因此可以灵活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创新,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扩大金融服务市场,以金融衍生工具为基础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风险降低,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PPP模式的重视力度,从整体上进行完善创新,鼓励外商进行投资,加强对外部资金的吸引,简化现有的发展流程。例如,实际上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政府承担着主要的建设风险,受PPP项目产品的风险服务定价因素影响,多数以政府为基础,呈现出公益性特点,直接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而如果定价较高,则失去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并对下游的产业产生影响,需要合理进行调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实现风险调控,以降低项目产生的风险,保证其项目有效的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灵活应用PPP模式,以促使项目有效的开展,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积极进行创新,从整体上完善优化,发挥出PPP模式优势,加强政府的重视力度,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降低项目的整体风险,提升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有维宝,王建波,杨迪瀛,等.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工程经济,2018(9):77-80.
[2]吕敏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17(4):78-80.
[3]武文婷.低碳经济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风险管理[J].建设科技,2018(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