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研究

2020-10-20 02:24王梦晓
广告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心理学心理

王梦晓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问题行为教育是社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关心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也被称为问题行为,还有不少学者将其谓之不良行为、行为困扰等等。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全球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世界各个国家的儿童问题行为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据统计儿童问题行为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上世纪70年代,国外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处于学龄阶段个体的问题行为的检出率是 5%—15%,仅仅过去了10年,80年代的学龄儿童的问题行为便达到了10%—20%。在国外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以下五种情况被视为问题行为的表现有学生对教师的对抗、白日梦、极端羞怯、长期的不愉快、抑郁等;心理学家瑞格研究了课堂上大量的学生片段,把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从高到低排列为大声讲话、思想走神、说废话、吃零食、随意离开座位走动、做小动作、故意大笑、打架、弄坏课本或设备、和教师唱反调、侮辱教师和同学。由此国外的课堂问题行为多呈现为以下特点:第一,情节较轻的问题行为普遍存在,如大声说话、不做功课;第二,情节较严重的问题行为存在,数量较少,如人身攻击或暴力行为。

国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也比国外要相对简单:其表现主要有走神、说小话、发呆、小动作、做其他学科作业等,多为内隐性的问题行为,情节较轻,发生的频率较高且范围广。20世纪 80 年代才有相关学者开始尝试研究我国儿童的问题行为,但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与国外惊人的一致:80年代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率为10%左右,到了90年代则上升了三个百分点,达到了13%左右。对初中阶段的个体进行研究发现,初中阶段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率比之于学龄儿童高得多,多数研究数据都在 15%以上。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个体生理心理的发展,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也符合我们一般人对个体发展的认识经验。进入21世纪,在经济一体化的改革大潮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经济一体化给我国本就处于弱势一方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造成的近乎破坏似的冲击也是不容轻视与小觑的。处于我国教育体制大变革中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便成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中职生的水平相当于普通高中生,比一般大学生的年龄小很多,但却要和大学生们一样考虑将来如何就业的问题,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肯定是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且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渺茫,因此在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压力面前更容易自暴自弃。综合来说,中职生知识基础不好,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较多、问题行为也较多。自我国上世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国“高中、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与环境下,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生存艰难,表现为生源数量和质量严重下滑,甚至多地都出现生源不足、招不满的情况,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中职学生更是成了问题生、差生的代名词。通过调查表明,多数中职生表示上中职学校实在是无奈之举,社会上也对中职生低看。综合以上因素可以得出结论,与一般的普通高中學生相比,中职学校学生所面对学习障碍、就业问题更突出,对挫折、失败经历的体验也更深刻,更容易心理不健康和产生问题行为,表现为破罐子破摔,问题行为也比普通高中生更加严重。总之在种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职学校已经逐步成为学生问题行为的多发地点,中职生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所谓的“问题生”。按照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期望理论,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这种大的消极的外部“期望”环境下,中职生的发展前景之暗淡可想而知。现如今中职学生表现出的较多的问题行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在社会认知、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给许多中职生、家庭、学校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新时代劳动者综合素质。通过笔者搜集的相关文献来看,国内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极少,可参考资料也非常欠缺,而且很不系统、也不完善。因此对当代中职生问题行为的情况及产生机制进行系统地调查分析意义重大,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在制定教育方法、预防、干预、减少问题行为、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可谓影响深远。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21世纪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发起者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他和 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联名在 《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是其诞生标志。积极心理学主张改变过去心理学的针对少数人的障碍性、治疗性的问题研究,而是重视人性中积极的方面,以人的优点和价值为研究目标,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从而促使心理科学对人性更科学的理解、更有效的干预,达到促进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良性发展的目的。积极心理学在21世纪得到普遍重视、迅猛发展及广泛的开展实践,使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不仅也不应只关注小部分问题学生,更要转向和重视普通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心理学以人具有的潜在的或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激发人的美德和善端等积极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潜在的力量,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快乐,它的影响已经从美国扩大到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区,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潮流。积极心理学提倡心理学研究要关注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积极力量,具体包括三个层面。首先,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对待过去方面,研究满意、成就感等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研究高兴、幸福感等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研究乐观、希望等体验。其次,在个体层面上研究,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品质,包括人的善良、友好、宽容等品质。再次,在集体层面上研究,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研究如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等积极的组织系统来提高人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面对困难,帮助处于某种“逆境” 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因此,积极心理学更能使失意,处于挫折和人生低谷中的中职生,尤其是问题行为中职生更易被激发向上和积极的态度、重塑自信,积极的去面对中职课堂的学习,利于改良中职生的课堂行为以提高其学业水平,从而对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而中职生从小学到中学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种原因,在入学职业院校之前,有超过80%已经形成学习态度倦怠;因此中职院校的课堂上很多中职生学习态度不积极,课堂问题行为表现为多而突出(课堂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发呆走神等)。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学业水平。通过中职学校内创设积极教学环境、塑造积极人格特质、体验积极情绪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中职生产生积极学习情绪,达到形成纠正课堂问题行为、树立积极学习态度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工商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心理学心理
“没有用”的心理学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小测试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