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与徐志摩比较研究

2020-10-20 00:27吴菲
锦绣·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美徐志摩

吴菲

摘 要:徐志摩与闻一多的诗歌相同点集中体现在,三美理论上,不同点表现在诗歌表现得内容,一个主要写爱国,一个主要写爱情。诗歌的表现方法上闻一多唯美,徐志摩用爱情作为中介。还有就是情感表达上闻一多含蓄且深成,徐志摩诗歌情感宣泄彻底而且轻松愉快。文字上闻一多诗歌比较晦涩。徐志摩的文字简单易懂。

关键词:闻一多;徐志摩;三美;相同;不同

徐志摩与闻一多的诗歌相同点集中体现在,三美理论上,不同点表现在诗歌表现得内容,一个主要写爱国,一个主要写爱情。诗歌的表现方法上闻一多唯美,徐志摩用爱情作为中介。还有就是情感表达上闻一多含蓄且深成,徐志摩诗歌情感宣泄彻底而且轻松愉快。文字上闻一多诗歌比较晦涩。徐志摩的文字简单易懂。

一、相同

(一)绘画美

闻一多和徐志摩都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诗人,都是新格律诗的最忠实的践行者和最忠实的宣传者。前期创作风格基本相同,讲究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有着非常浓厚的唯美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是他的表现手法,为表达心中强烈的情感采用优美的语言。

《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非常集中地表现出来了徐志摩关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的诗歌创作理论。绘画美,是指诗人选用富有色彩的词语用在诗中。全诗中选用了“青色的草,七彩的彩虹,红色的夕阳,闪闪的波光,艳影”等词语,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写出来了作者对于母校康桥的一往情深!每一个小节都包含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如西边的云彩轻轻飘过诗人向它轻轻挥手作别,河畔的柳树的影子在水里摇曳多姿;水底的水草在摇摆着似乎有话想要对诗人说……诗人通过使用动作表现性很强烈的词语,如“艳影荡漾“青荇招摇”“揉碎天上虹”“轻轻的招手”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富有流动的美感,让读者眼前浮现立体的画面。

闻一多在他的诗作《死水》中写到,翡翠的铜绿,红色的桃花,罗琦般的油腻,云霞的陆离,让人目光应接不暇。使读者不得不惊叹于诗人创造出的这个五彩缤纷的死水世界。闻一多用他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铁罐锈迹的桃花、铜锈的翡翠、霉菌的云霞,油脂的罗绮等,“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这些意象叠加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无与伦比的画卷。使该首诗错彩漏金、斑斓丰满,让人目迷五色,从而实现色彩对比,诗画相通。

(二)音乐美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第一小节便使用了三次“轻轻的”使诗歌变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悦耳,带着细微的跳跃性。诗中的第二小节就如同音乐上用钢琴弹奏的欢快乐曲;严格遵守第二句和第四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为达到音节和谐,节奏感强烈,回环复沓的效果押韵的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采用了首位呼应的结构形式,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不仅在节奏感上相似,而且想要表达的意义也相同。徐志摩的诗中叠字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再别康桥》中“悄悄地”,“轻轻地”;《月下雷锋影片》 “依依的”“深深的”;《破庙》 昏沉沉”“阴森森”等等。从几组典型的诗歌可以看出来徐志摩诗歌的音节非常具有规律,其中三音节奏是最为普遍的,如《雪花的快乐》共四小节,每小节共五句,每句有三个停顿,全诗是2、3、4拍的组合。字数排列上略微有所浮动,这使音节更错落有致,更富有音乐的动感。

闻一多先生发明了新诗的“音尺说”。闻一多先生自认为在音节上最满意的作品是《死水》。全诗一共有五小节二十行,每一节有四行,每一行有九个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以双音节来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顿挫有致、节奏鲜明,又韵律起伏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三)建筑美

诗歌每节都匀称,每一节都平均整齐就被称作诗歌的建筑美。在视觉上表现为方块状的方块诗,虽不需要呆板地规定每行的字数一样,但各行的字数差异不能太大,达到整齐划一的感觉。徐志摩代表作《再别康桥》在排列上一共七小节,每节只有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排列,使作品看起来整齐划一。每句的字数上也是如此。给人美的体验。

闻一多的诗作《死水》一共五节,几乎每一节都是四行,每行都是九个字,在整齐划一中抒发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思想情绪。《死水》的建筑之美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二、不同

“氣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文心雕龙·体性》)文章风格与作者的个性密切相关。两个人的气质,家庭环境,生活经历不同注定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有不同之处。

徐志摩出生富强家庭,大学还未读完便到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过后,又赴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他虽然国学功底深厚,但受西方文化熏陶也极为明显。闻一多出生在一个读书世家,他从小就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和美术。五岁的时候进入私塾开始思想启蒙,十岁的时候到武昌进行小学学习。后来他考进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之后就开始了赴美留学生活。他还亲自参与“五四运动”。

二者的区别主要集中在表达的内容上,闻一多的一生始终与祖国血肉相连,其诗歌主题突出的就是“爱国”他是以一个爱国诗人的身份参与创作的。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闻一多“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在他的诗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经常选用高山、青松、菊花、太阳、大海、红烛等形象,表现了他作为民主战士的高尚情操。他的《红烛》是对光明的一次探索,他的《死水》是对于腐朽的一次唾弃。

闻一多在美留学期间他深深感受到了美国民族歧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就是被美国的遭遇激起来的。他的诗作《洗衣歌》就是对于这种心情的表述。他在美国的民族主义歧视之下愤然回国,当他回到他朝思梦想的祖国时,看到的却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景象,如同死水一般黑暗的残酷的现实。他在《发现》写道“这不是我的祖国,不是不是”借此发泄对于祖国的失望和愤怒。在此背景下诗人创作了《死水》为了深刻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残暴统治,表现出了与这个黑暗的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诗人采用了反讽和象征的艺术手法。为表现北洋政府统治下的黑暗和人民思想的固化,为了表现现存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桃花,罗琦,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进行反讽。《红烛》中闻一多将自己想象成红烛,要用他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社会的黑暗照出统治的腐败,去烧破人民的美梦与幻想,摧毁世人被社会加在灵魂上的禁制。哪怕是“流一滴泪,灰一分心”哪怕是“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不会放弃也在所不惜。

徐志摩很多时候是以一个爱情的迷茫者和自然的歌颂者形象出现在读者的印象里。他的筆下现实性因素很少,浪漫和唯美十足。徐志摩主要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他没有闻(一多)氏那样精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活水。”(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他认为世界是由情感决定的,而不是由经济决定的。徐志摩一生的信仰就是把爱,自由,和美融合在他的一生里。

《再别康桥》这首诗的写作线索是离开康桥时的情感起伏贯穿全文,表达了自己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深情。诗人采用轻盈柔美的语言,在形式上精心雕刻,使文章精巧入微,诗人通过虚实相交的写作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构成了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意境,将诗人对于康桥的爱恋与不舍,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于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诗歌表现得浓郁、隽永、真挚。所以这首诗被被称作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经典。诗人通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深深的依恋和不舍。即使是做一条康河里水草也好,他也心甘情愿。诗人对剑桥爱的深沉一段就连续使用了三个“轻轻的”,表现了他宁愿独自一人去承担那愈来愈凝重的离愁,也不忍心去打扰母校的安静,同样诗的最后一段也连用了三个“悄悄的”。

他们的区别还体现在表达方式上。闻一多擅长用唯美表现手法表现自己心中所想的,如在《忆菊》中把祖国想象成菊花。在《也许》中把女儿死后埋在地底想象的温柔而且美好。用美得事物来反讽丑的事物,如《死水》中的反讽把铜锈比喻成翡翠,把铁锈比喻成桃花。徐志摩善于用爱情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如在《我有一个恋爱》中用爱情来象征自己的理想。在情感的抒发上闻一多像是意犹未尽,只做简单的抒发更多的都在自己心中默默承受。如《死水》用死水来象征政府从而达到节制情感的目的。而徐志摩的诗给人的感觉就是情感全部宣泄而出的快感。如《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情感宣泄淋漓精致。

还有就是体现在文字上徐志摩的文字简单易懂,闻一多的文字晦涩艰深。

闻一多与徐志摩诗歌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诗歌风格与诗人的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是标准的诗歌风格与性格统一的典型。他们用自己的诗歌迎来了大批忠实读者,也为中国新体诗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勋,杜东枝,《文心雕龙》[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2]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M],《诗刊1988年01期》

[3]徐志摩,《徐志摩诗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01出版

[4]闻一多,《红烛诗集》[M],泰东图书出版社,1923年9月

[5]闻一多,《死水》[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07月出版

基金项目:铜陵学院大创项目——创驿微信公众平台(项目编号:201910383066x)

猜你喜欢
三美徐志摩
完全诗意的向往
完全诗意的向往
坐着也很忙
坐着也很忙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徐志摩自带铺盖陪蒋百里坐牢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高坡“三美”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