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020-10-20 07:27李霞
锦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创造性

李霞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回归自然的音乐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即兴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其最大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打开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挖掘幼儿的内在潜力,它是一种综合性、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将动作、语言、音乐交织在一起的音乐教育方式,需要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多感官参与活动,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合作能力,形成各方面的积极互动,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亲子之情,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感受到音乐表演的乐趣与魅力,能在音乐的熏陶下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创造性;音乐元素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法之一的一种音乐教育法,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没有任何心理负荷。它运用生活中的的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观察力和创造性,它注重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健全人格。

一、奥尔夫音乐的内涵

奥尔夫指出:原本性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从本土文化出发,适于开端;为所有人。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

(二)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學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在活动中中,当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一阵沸腾,当音乐停止,孩子们瞬间静止,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专注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并尝试制定配器方法,创造性的选择乐器;鼓励幼儿进行即创造伴奏,积累幼儿演奏的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创作。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提高了宝宝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了宝宝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的关键在于动手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他们的手指上。”这一点充分说明动手实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4-5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

(四)培养幼儿的情感

宝宝通过一段奥尔夫音乐的学习,平时内向的孩子渐渐开朗了,平时胆怯的宝宝勇敢了;有些性格孤僻的宝宝也合群了;性格稍微腼腆的宝宝也大方了点,当宝宝听到音乐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的表现起来,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同时也培养了宝宝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奥尔夫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即便是一首最简单的低幼儿歌曲,也饱含着情感,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欣赏、学习音乐,对孩子情操的陶冶,情绪的调节,思维的开拓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五)培养幼儿艺术天分

在学习奥尔夫音乐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

三、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真实,兴趣更加浓厚;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在活动中能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促进了孩子们创造力的发展;奥尔夫的教学实践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飞翔。在听到美妙的声音时,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一幕幕美丽的画面,并能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当他们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等代替乐器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音乐的创造性。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唱,在充满音乐的环境里得到熏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我们教育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做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活动,创编活动,多方面鼓励幼儿,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自由、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创新的能力,我把自己也融入到孩子们中,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让幼儿感觉到亲人般的体贴,朋友般的温暖,建立一个轻松,愉悦,互动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与孩子做朋友,通过音乐游戏老师与孩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游戏,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尝试变换角色,即兴表演,创造等方式来更加丰富音乐活动,从中体验更多的快乐和音乐创造。

参考文献

[1]袁洪江.《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与我国音乐教学现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席书君.《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与实践》;教育科学;200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创造性
谈音乐元素的融入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探讨动漫人物性格表现和音乐之间的内在关联
初中生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的联系:自尊的作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