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
摘 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东西部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均衡化发展,确保贫富差距在可控范围之内,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虚拟企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发展虚拟企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且指出了发展虚拟企业的措施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虚拟企业从业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虚拟企业; 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GDP经济指标连年来不断增长,且发展速度在世界上都比较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但是,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原因,东西部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均衡化发展,确保贫富差距在可控范围之内,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有研究指出,发展虚拟企业,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尤其能够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本文在研究虚拟企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发展虚拟企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且指出了发展虚拟企业的措施方法。
二、虚拟企业基本概念
虚拟企业也称企业动态联盟,是指某一企业经过市场的调查研究后完成 某一产品的概念设计,然后组织其他具有某些设计制造优势的企业组成经营动态组织,快速完成产品的设计加工,抢占市场。虚拟企业具有适应市场能力的高度灵活性[1]。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虚拟企业的出现常常是参与联盟的企业追求一种完全靠自身能力达不到的超常目标,即这种目标要高于企业运用自身资源可以达到的限度。因此企业自发的要求突破自身的组织界限,必须与其他对此目标有共识的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战略联盟,共建虚拟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三、虚拟企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虚拟企业更多地是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促进生产的,因此,对于搭配资源分配差别、打破垄断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迎头赶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解决了中西部地区人才与资金的短缺问题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不强劲,落后于东南部地区,主要是由于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没有东南部地区丰富,这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一种经济发展非良性循环的后果。一方面,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所以留不住人才和资金;另一方面,因为留不住人才和资金,所以发展动力不足、发展速度滞后。虚拟企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依赖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打破技术壁垒、文化壁垒和体制壁垒,能够实现对中西部地区生产资源的合理再配置,能够利用先进地区的人才优势实现网上协助办公,从而缩小技术差距,避开人才和资金的限制,从而实现弯道超车,确保中西部以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赶上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体量,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化发展。
3.2 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实现优势企业重组
传统上,兼并和重组是实现企业重组的有效方式,这两种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劣势,就是会牵涉到产权关系转让,被并购方的所有债权债务关系都要转移给收购方,那些不良资产必然会给企业后续的发展带来相当的压力和阻力[2]。同时,收购方与被并购方由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不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融合的困难,这些都为合并后的企业后续健康运行提供了阻力。因此,如何克服这种阻力,实现合并后企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难题,而恰恰就是虚拟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虚拟企业依靠技术手段的创新和进步,克服了文化、制度等软实力融合的困难,企业成员在虚拟企业这一平台上,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权力平等地实现业务重组,成员企业只关心与联盟项目有关的经营问题,且项目结束可自由解散,而对成员企业其他经营问题无权也无义务关心,这样避免靠收购兼并实现企业重组带来的“产权”刚性等问题,有利于企业跨所有制、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实现企业重组。
3.3 能够有效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实现快速升级换代
由于历史原因,中西部企业错过了很多历史机遇,最终导致今天这种产能结构低下、不良资产占比较多、市场利润薄弱等问题较多的局面。过去的历史教训表明,必须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今天,虚拟企业的出现,给中西部地区企业产能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思路。虚拟企业要求更高更专业的信息技术做支撑,这必然刺激中西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技术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提高企业发展模式和利润水平,最终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从而实现与东南部甚至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的接轨。
四、发展虚拟企业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1 政府积极引导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与地方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有着密切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将有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无序现象,帮助企业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为虚拟企业的建立和正常运转保驾护航。政府参与原则同时也体现在政府的适当投入,由政府牵头,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信息交换手段,建设适合起步阶段虚拟企业运行需要的区域性企业信息网,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创造虚拟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条件
虚拟企业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它的实施必然会在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手段、劳动关系乃至企业文化等方面引起深刻的变革。不能认为虚拟企业所需要的一些條件,如企业内部结构的扁平化,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先进的通讯网络建设等应在实施前一一具备,恰恰相反,这些条件应在虚拟企业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创造,二者相辅相成,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