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娟
摘 要: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早期的心智发育对孩子的终生成长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其心智成长,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自信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提升其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够对其未来长期的成长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乡村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乡村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策略
自信心是人对其自身能力、品质等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自我定位的准确认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质。而自信心对人终生成长存在积极影响早已成为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共识,但自信心并非与生俱来,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的建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幼儿而言,其自信心的建立一方面来自家庭教育,更多的则是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积极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鼓励与赞扬,树立自信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和赞扬幼儿,同时利用手势、表情等给予幼儿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以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提问后,当幼儿举手回答时,教师首先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并利用语言如“你真棒”等,对幼儿进行表扬,通过鼓励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这样一来,幼儿在心理上就会知道举手发言这一行为是被肯定的,从而会更加积极地在课堂中举手发言,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此外,如果幼儿在课堂中犯了错误,如在课堂上走神、打闹等,教师要尽可能避免语言上的责骂,过多的责骂会导致幼儿产生自我怀疑,使其信心受挫。为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用严厉的眼神进行暗示,让幼儿能够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从而主动改正。教师也可以用温和的语言进行引导,使幼儿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或者表现出伤心的神色,告诉幼儿:“这种行为对老师不尊重,伤害到老师了。”在保护幼儿自信自尊的基础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关心与爱护,保护信心
幼儿教育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不同的是,幼儿教育中,教师在传授幼儿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幼儿的园内生活,通过关爱促进其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有爱心、更加细心,同时也需要倾注更多爱心。在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中,幼儿能够在园内体会到更多的温暖关怀,其自信心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幼儿园教师应发自内心的关心幼儿,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予以更多关怀,在园内营造出温暖关爱的氛围,让幼儿的心灵能够得到更好的抚慰与爱护,保护其自信心的发展。例如,幼儿在课间活动跌倒受伤后,教师可以鼓励其勇敢面对疼痛,自己从地上爬起来,然后再细心为幼儿清理伤口,幼儿表现得勇敢时,教师可以利用小零食进行奖励,同时给予语言上的表扬,促进其自信心的进一步成长。
三、合理布置学习任务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一方面来自外界的鼓励与肯定,另一方面则来自对自己的肯定。在乡村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完成任务帮助其形成清楚的自我认知,通过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与进步增强自信。但如果任务难度超过幼儿的能力水平,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幼儿的自信心很容易受挫,甚至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陷入自卑情绪。因此,教师布置任务时,不能按照教材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布置难度适宜的任务,从易到难的任务更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
四、丰富课外活动
幼儿的自信心并不局限于学习这一个方面,而是要在生活中也形成充足的自信,能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要拓展到课外,利用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幼儿全方位的自信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幼儿的兴趣爱好拟定适宜的活动计划,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幼儿参与活动。以兴趣为基础组织的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概述活动开展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课桌涂鸦”活动,预先在课桌上蒙一层画纸,让幼儿自由发挥,将课桌涂画上喜欢的图案。这一活动能有效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对幼儿的创造予以表扬,强化幼儿的自信心。幼儿独立完成活动任务,也有助于其自信的建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并不是功利性地使幼儿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教师要充分认可幼儿在学习及生活中付出的努力,使幼儿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努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龚娟.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08):165.
[2]李珍.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4).
[3]张丽琴.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解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