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英
21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单一的农村发展形势明显改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农业的地位,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农业产量,有效地保证其支撑作用。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经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
一、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与农业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比重仍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科技支撑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爭力不强。林业、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高,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发挥不了优势,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人员多是老龄化,“将来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还有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和低文化程度化。
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科学知识的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素质不能提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仍然单一、缺乏,不能与市场有效衔接,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落后的意识形态是农民在市场上致富的障碍。
4、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农业受到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能力薄弱。需要完善水利建设投资机制,重视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在运输基础设施方面,乡村道路发展不平衡。 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交通设施不是很完善,与外界的通信非常不方便。总体而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弱,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渗透率有待提高,只有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才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的对策
1、提升人们的知识水平。广大农民群众是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有效性,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转变他们以往的思想观念,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培树典型,鼓励创新,形成有代表性、前瞻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上推广,完善管理体制,坚持技术创新,提高农民认识水平。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以优质小麦为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缩小劣势市场上粮食作物滞销面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公开选拔、村民推荐、组织任用,形成一批有能力、有责任、有魄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导贫困家庭谋求增收致富。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畜牧业,提高企业辐射能力的手段。将第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农村综合体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纳入农业政策项目支持范围,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规模经济。
3、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要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必须从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入手,在新时期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时,强化措施,全面抓好落实。希望各乡镇、街道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更加有效地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保障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促进我区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企业带动资源整合过程中,要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和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组建现代农业综合体运营管理团队,负责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产品研发设计、产品营销、品牌宣传、市场开拓等经营事项,提升乡村经营能力。
4、实施绿色品牌农产品政策引导、财政扶持和宣传推介,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振兴行动,着力培育绿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各县区同步制定本区域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到绿色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盘子。加快建成一批“生态茶园、放心菜园、精品果园”,积极发展健康菇业和地道中药材。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清洁化、绿色化生产,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农事节庆等资源,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科普等有机融合。
5、合作经济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质量和数量“双突破”,力争到2020年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达到20个,到2022年达到40个。推进土地流转,建设产业项目。规划建设津城街道扶贫产业园项目,流转土地903亩,修建冬暖式大棚140个带动村集体增收。
6、构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服务系统
为了在不同地区为具有农业特色的茶道提供有效的服务,在建立相应的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库后,有必要构建相应的信息服务体系,并在各个农业科室建立必要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系统应以农业经济为中心,制定具体的系统政策,使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更加符合区域实际。让农民掌握相关信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向信息化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好地解决当前农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253405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柴胡店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