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樑
婺源县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属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983.7毫米,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条,总长516.6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2亿立方米,地下水蓄积量充沛,水质较好。婺源县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也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随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切实做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节水理念,坚持“节水优先”,不折不扣落实好“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要求,成为了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水稻作为大宗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灌溉用水,提出和推广水稻生产整体配套节水措施和技术,对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实现节水减量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一论题从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和农艺节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工程节水措施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婺源县大力推进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县建设,整合资金和资源,实施了国有公益性维修养护、小型水库维养、标准化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冬修、灌溉石碣修复、灌溉水渠修复、中小河流治理、河磅修复以及河道清淤等工程,开展了灌区节水改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因为“滴、跑、漏”而引起水资源巨大浪费的情形。同时,整体布局并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农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精心构建农业灌溉渠系网络,拓展农业节水灌溉范围,努力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灌溉”的转变,力争2020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以上,2022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以上。
二、管理节水措施
为实现农田灌溉基础设施长久良性运行,推进农业生产节约用水,要转变“重建轻管”的思想,着力解决农田灌溉工程维养这一“短板”问题。具体措施如下:(1)落实农田灌溉工程维养主体,准确把握水源地到农田灌区的空间布局划分,理顺并落实乡镇、村组和农民的管护责任,建立农田灌溉工程长效管护体制,并积极探索第三方委托服务的路径,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田灌溉工程管护;(2)落实农田灌溉工程维养资金,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编制完成农业供用水计量体系专项规划方案,建立精准的价格体系、维养水费机制、奖补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农田灌溉工程效益;(3)探索水权交易市场,把农业节约的水量通过水权交易,转用到工业领域,形成价值循环链,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促进农业节水进程;(4)改变管理形式提升管理手段,形式上要從碎片化管理转变为制度管理,制定出台切实管用的管理措施,手段上要从数量管理转变为数字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工程维养工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三、农艺节水技术
1、选择抗旱品种
根据水稻节水生产实践和相关技术资料,选择具有抗旱特性、根系相对发达的中熟或晚熟品种,能够利用较少水量获取较高产量,这是水稻节水栽培的一项基础技术措施。
2、旱育秧技术
采用旱育秧技术不但可以节省劳动力,而且育出的秧苗矮健,发根力强,每亩产量可以提高60~100公斤,最重要的是省水,每亩比水育秧要节水50~100立方米。
3、节水整地技术
通过使用先进的整地机械,不仅能够提升田地整理的整体质量,还能够实现有效节水。在水整地时,要尽量减少泡田时间,并在泡田完成之后马上进行整地作业,田地找平之后,要及时栽插秧苗,这样可以减少水资源蒸发和渗漏,达到节水的目的。近些年来,推广应用的旋耕旱整地成套技术、水田打浆平地技术,都被广大水稻种植户接受。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整地技术可以有效节省成本,提高整地质量,起到节水效果。
4、节水灌溉技术
按照水稻的生物学特性,水稻在分蘖、拨节、孕穗、灌浆这四个时期需要充足的水分,需水量最大,而在其他生长阶段只需要保持湿润就可以了。所以,完全可以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采取合理灌溉技术来实现节水栽培。在生产实践中,采取“浅、湿、晒、浅、湿”的灌溉方法,一亩稻田至少可以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具体来说:“浅”就是指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湿”就是指水稻分蘖期要浅水勤灌,保证田面薄水或没有水层,但一直保持湿润;“晒”就是指秧苗移栽后18天,水稻的单株基数达到10苗左右时,要开始排水搁田,以控制分蘖,令根系下扎,培育大穗;“浅”就是指从孕穗期到抽穗开花期,要保持3.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湿”就是指灌浆结实期要实施间歇灌溉,灌一次水后让它自然落干,湿润2~3天后再灌1次水,反复进行一直到稻谷成熟。
农艺节水是实现农业节水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充分利用种植地区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还要高度重视对农作物抗旱品种的选择,使用农业综合技术,努力实现节水目标,提升农作物水分生产率。除了上面所述之外,耕作保墒、覆盖保墒、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以及化学调控和水肥耦合技术都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农艺节水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农作物生产特性,对上述手段进行科学选择。
综上,通过采取工程节水措施,构建了农业用水的贮存、调送、调配的高效网络系统;通过采取管理节水措施,解决了农田灌溉工程“谁管理”“怎么管理”的问题,并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自愿投入节水农业发展;通过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推进农业节水事业。通过这些措施和技术的综合利用,可以加快实现农业节水的目标。
(作者单位:333200江西省婺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