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红照
摘 要 本文结合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下简称“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针对构件安装阶段,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构件场内运输和堆放、构件安装、灌浆等几个方面,分析其施工控制要点,总结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一些经验和不足,以期有所参考。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运输和堆放;构件安装;灌浆;进度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建筑生产工业化、产业化,以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的目标,实现全面提升住房质量和品质,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是未来建筑建造方式的发展方向[1]。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刚刚起步,装配式施工建造技术将会有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某装配式建筑施工实际,针对构件安装阶段,从构件场内运输堆放、构件安装、灌浆、防渗等几个方面,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方法和关键控制点,以期有所借鉴。
1某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90689.8平方米,含高层住宅楼、公建配套用房、地下车库等设施,包括18层高层住宅楼、1层~6 层多层公建配套用房、地下车库(负1~负2层)等,最高建筑高度58.35米。
住宅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单体预制率为≥40%,预制构件范围为:2 层~18层,主要构件类型为预制PCF和PC墙板、预制叠合楼板、预制阳台、预制空调板、预制叠合梁、预制楼梯,预制构件结构连接为螺纹盲孔灌浆连接。
该工程公共建筑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构件类型为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板,预制构件结构连接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最大重量PC构件为4.55t墙板。
2构件场内运输和堆放监理关键控制点
(1)预制构件场内运输和堆放主要考虑因素。构件场内运输和堆放主要考虑地库上行车和堆放材料对结构的影响,考虑塔吊吊重和距离的影响,考虑现场整体布置以及预制构件临时存放场地和构件堆放姿态影响[2]。
(2)预制构件场内运输和堆放区域规划控制要点。本工程为全地库结构,场内构件运输、堆放区提前规划和标识,并在施工方案中详细核算构件运输与堆放的荷载和顶板承载能力,并在预制构件场内运输规划的道路和堆场位置,根据核算情况进行支撑加固,并在地下室顶板结构支模时结合模板支撑系统一并设置,避免拆模后回顶支撑,确保预制构件运输车行驶和预制构件堆放区域顶板承载能力,也减少和避免地下室顶板的变形和裂缝。在后浇带未封闭区域是结构承载的薄弱区域,更特别关注,必须支撑到位,不得超载使用。规划行车道和堆场在地库顶板完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使用,该区域支撑待预制构件不再运輸和堆放后方能拆除。
(3)预制构件场内堆放控制要点。构件的堆放应采用堆放架,要根据各楼号周转的构件数量及类型确定好需制作的堆放架的规格和数量,定型化加工,加工的堆放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竖向构件可采用垂直插放或靠放,并在构架 2/3 部位用固定夹具加紧。搁置点应采用柔性材料铺垫保护。水平构件宜水平安放于枕木上,堆放时预埋吊件应朝上,堆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上下层支垫木方应位置对应。构件堆放时的姿态要和起吊时的姿态一致,避免起吊时预制构件翻转、构件损坏及出现安全事故。
3预制构件安装施工监理关键控制点
(1)预制构件安装质量主要影响因素。预制构件安装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有:构件安装工人的技术水平;预制构件加工的质量、尺寸偏差等;预制构件吊装安装的次序;预制构件拼装;预制构件支撑的强度和刚度;构件接点接缝灌浆是否密实,封堵是否严密。下面将从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总结预制构件安装质量控制要点(灌浆作为结构连接的重要部分,受现场操作技术影响大,质量浮动大,不易控制,单独一节分析,详见下文“灌浆连接施工监理关键控制点”)。
(2)预制构件进场检查。应检查生产厂家提供的对应进场预制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核查构件数量。检查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如预制构件叠合板厚度偏差不可过大,避免架立筋与叠合面间隙过小而穿管敷设困难。核查预埋件、预留孔、吊点、预埋套孔等,预留孔洞应无堵塞,连接件应无损坏。特别注意运输过程中对构件造成的裂缝、折断、破损等,预制构件一般缺陷应先行修补,对存在有严重缺陷的构件不得使用,及时调换。
(3)预制构件安装关键技术。装配式建筑以预制构件作为部品部件拼装搭设,对构件的尺寸以及埋件和预留孔的精度、现场测量定位和结构构件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对转换层预留墙柱钢筋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设置定位套板固定钢筋位置等,确保转换层预留墙柱钢筋定位准确。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校核预埋件及连接钢筋等的数量、位置、尺寸和标高。要合理安排预制结构施工的先后顺序。PC 板吊装施工时,每吊装一块墙板应立即支撑安装到位,必须及时按施工方案设置,如有方案变更,应履行审批程序。对部分支撑不便施工的部位应重点关注,如电梯井道、楼梯、转角等部位,可能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与预支构件临时支撑会互相影响,施工前应重点考虑策划,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检查落实。
(4)装配式结构安装首段验收。严格履行首段预制结构安装联合验收。目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结构连接接点按等同于现浇结构设计,但设计规范尚不完善,标准节点尚有欠缺,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会存在一些设计构造方面考虑不太周全的地方。同时,预制结构首段施工也会突出存在一些设计与施工不太协调等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协调组织对预制构件首段安装联合验收,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法,从而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首段预制结构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联合验收就显得非常必要,务必重视。
4灌浆连接施工监理关键控制点
本工程住宅部位预制构件为螺纹盲孔灌浆连接,公建部分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该两种灌浆连接控制方法和要点基本相同,本文以螺纹盲孔灌浆为例,探讨灌浆连接质量控制要点。
预制结构灌浆作为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工序,对灌浆施工人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要按相关规范文件持证上岗并交底到位。浆料拌和物质量是灌浆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若浆料拌和施工人员未按照产品规定进行操作,灌浆料就会出现搅拌不匀、流动性差、强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若灌浆人员在灌浆作业中施工工艺不当或未按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也会引起频繁爆浆、浆料不密实、灌浆连接强度不足、灌浆裂缝等问题。
灌浆料进场后,要随机抽取灌浆料进行性能检验,灌浆料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可使用于工程中。在灌浆前,随机抽取浆料拌和物作流动度检测,检测达标后方可灌浆施工。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留置灌浆料标准养护28d抗压强度试件,并应当留置同条件养护抗压强度试件。
在螺纹盲孔灌浆施工前,要对灌浆条件、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应重点核查灌浆机运转情况、接缝分仓、分仓材料性能、接缝封堵、封堵材料强度、灌浆腔连通情况等是否满足规范、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
因预制构件腔内浆料检测、验收标准及技术指标尚未完善,灌浆质量验收检测难以实施,所以必须以规范的过程操作来保障灌浆质量过标,灌浆过程控制尤为重要,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应对灌浆全过程管理监督。在灌浆过程中,监理单位旁站人员和施工单位质检员应重点把控出浆孔出浆情况,当灌浆料拌和物从出浆孔溢出时要及时封堵。因灌浆的时效性,灌浆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理灌浆中发生的问题。在构件底部出现漏浆或爆浆等情况,应立即组织封堵,采取措施对灌浆孔、出浆孔进行疏通,封堵完成后再行灌浆施工,并在灌浆腔内浆料初凝之前处理完成。出浆孔未出浆或出浆困难,应在出浆孔端开凿洞口,检查洞口内是否出浆,出浆即构件腔内浆料密实,在出浆孔处补浆即可;若洞口未出浆,应凿开构件底部封堵层,将进、出浆孔浆料与构件腔内垃圾清理干净后重新灌浆施工。灌浆后30分钟内观察出浆孔浆液是否下降,如有下降,二次补灌浆。灌浆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得碰撞构件,不得扰动灌浆层。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75%前不可拆除支撑。
本工程对灌浆构件的灌浆孔和出浆孔进行编号,现场实时记录每个灌浆孔的灌浆时点,记录每个出浆孔的先后时点,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建立该构件类型灌浆孔与溢浆孔的灌浆时长和出浆的关系。经对100组数据分析,因灌浆料流动水平阻力原因,个别构件溢浆孔出浆并不能保证灌浆边角密实。对此,两墙板间竖向封堵高度至出浆孔以上5cm,适当增加灌浆时长。若两墙板间浆料高出出浆孔且未下降,即可保证预制构件底部浆料密实。通过该方法,实时判断灌浆质量,作为检查重点,把一次灌浆合格率由80%提高至96%。
5结束语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产能不足,同时构件厂以及现场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力量也相对薄弱;在现场施工尤为关键的节点连接上,灌浆接头内腔灌浆质量检测规范缺少,验收手段不足,这些也都是在装配式建筑發展中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监理也应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从流程控制、安装时序、各关键环节和总体控制等多角度考虑,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咨询服务质量,助力装配式建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沪建安质监〔2018〕47号.
[2]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城建(集团)公司.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DGJ08-2117-2012[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