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智敏
一、培养积极的学科品格,提升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培养积极的学科品格,包括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美好的心灵。
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框“要想得到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一内容时,运用了一段截取自热播电视剧《养父》的视频,内容讲述女中学生小语因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言行而感到很不快乐,更与奶奶发生了激烈冲突。笔者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很多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这一教学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为小语不被尊重而难过,更明白到奶奶不能获得小语的尊重是因为她没有尊重小语。没有过多的说教,学生却自然的生成了知识。这一环节成为了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课后,评课老师对笔者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情境的创设给予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质疑:学生学习该课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做到“善于尊重他人,共建和谐人际关系”,但教学情境中小语与奶奶的关系并不和谐,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了不尊重他人自然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同时奶奶这个本应让人尊敬的长辈的角色却在学生的心中变得可恶至极,对于长辈的不尊重和不理解,晚辈也就只能以冲突的方式来解决吗?一节课下来,知识和能力的评价目标是达到了,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却被忽略了。
二、构建全面的学科技能,提升教学能力
1.熟悉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
笔者特别注重对教材的全面阅读和理解,包括教材的框架结构、主要标题、文字内容、相关链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了解。只有全面的阅读理解教材,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教学内容,才能制定出切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目标。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进一步具备整合教材、挖掘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对教材中符合新课程和評价标准的、能体现思政课教育价值取向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应充分地高效地发挥其作用,但对于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经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不好或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材内容,教师应做出大胆取舍,并挖掘学生身边、教师自身、校园生活、民生民情、时政热点等材料,补充调整原有的教学内容。
2.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系统化的主板书
哪怕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板书依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呈现教学成果的重要抓手,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设计好主板书。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要精简板书的内容,突出教材的重点,并且在书写时简洁明了;突出联系,逻辑性强。板书能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能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版面合理,条理清淅。教师应设计整体协调的板书格式,并合理使用序号、重点符号等,使板书显得有层次、有条理。而在设计好主板书的同时,教师也应在板书版面设计上给副板书留出一点空间。
3.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调控能力
第一,适时使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一个成功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巧妙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甚至要有将被动变主动的能力。笔者有一次在异地教学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次偶发事件,当时讲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五课《人生难免有挫折》,课前我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和翔实的课件,结果上课过程中,突然发现视频材料无法打开,在尝试了几次后依然无法打开,我突然灵机一动,对学生说:“同学们,很遗憾,老师准备的课件机器不予配合,没法打开,看来人生确实难免有挫折。”以此引出了该课的内容,本次的偶发事件最终不但没有影响我的教学效果,还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即时的教学素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激发课堂教学热情。前苏联教育学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日益明确的认识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相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语言既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好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准确精炼地表达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更应该具有激情和感染力,能迅速抓住学生、感动学生。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