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俄罗斯媒体《观点报》23 日报道称,9 月 22 日在特维尔州举行演习期间,俄罗斯空天军一架最新型的苏-35S战斗机,意外用30毫米机炮开火击落了一架同样参与演习的苏-30SM战斗机。被击落的战机坠毁在距离特维尔州霍季洛沃机场45公里的一处森林中,机组人员成功弹射跳伞,着陆后被搜救人员找到,并送到了附近机场,并无大碍。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可能是一连串错误导致的。在起飞前,地勤人员并未检查这架战机的机炮弹药仓是否还装有实弹,而当时弹药仓内正好还留有上次任务中装填的实弹。这架苏-35S战斗机的飞行员在登机和发射前也未确认机炮是否有弹药,在演习中模拟射击,并且按下了机炮开火的扳机。如果这时候飞机没有弹药,机炮的搭载照相枪会拍下模拟击中的目标,以证明在演习中成功击落目标战机。最终,被瞄准的苏-30就这么倒霉地被擊落了。
总之,一连串的乌龙和大意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之后俄罗斯军方并未第一时间披露此事,毕竟这是个听起来很愚蠢的意外。我们都清楚,愚蠢的意外发生之前,会出现一系列细小错误的积累,所谓摩尔定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并非俄罗斯空天军飞行员大哥们首次乌龙击落自己的战机,就在2017年4月26日,空天军一架米格-31拦截机也在演习中坠毁,事故发生后,俄罗斯军方也一直未披露事故原因,后来媒体才挖出这架飞机也是被自己人打下来的。当时俄罗斯的两架米格-31拦截机正在进行实弹射击项目,演练如何用远程导弹拦截空中视距外目标,使用的武器是R-33空对空导弹。不过,这枚导弹没有飞向30公里外的目标靶机,而是锁定了近距离飞行的僚机,并且成功将其击落。
这个事故听起来并没有刚刚发生的事件那么愚蠢,但其实也是一连串愚蠢失误造成的严重后果。长机(注:编队飞行中的带队飞机)发射导弹时,并未按照安全流程确认导弹航路上的空域已经净空,而僚机飞行员正好就在导弹飞行的航路上,因此被导弹击落。
诡异的是,R-33导弹是一款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需要发射平台引导导弹飞向目标而不是自主锁定。米格-31一直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款装备相控阵雷达的拦截机,其配备的C-800被动相控阵雷达被认为是当时最先进的机载雷达,此前苏联甚至宣称4架米格-31组成的拦截机编队雷达效能堪比一架预警机,除了自己能发射导弹之外,还能计算和引导其他空中战机执行拦截或者空中交战任务。这部雷达所搭载的R-33导弹也号称是当时苏联最强的远程空对空武器,射程远达120公里,被称为空中预警机杀手,能在预警机护航战机发射导弹前击落预警机。
既然雷达如此先进,这枚导弹发射后又需要米格-31战机上后座的雷达操作员持续操作引导,照说不会误击近处的僚机,毕竟这不是机器自己发疯而是经过人工确认的操作。更何况僚机上还有敌我识别应答器,在雷达屏幕上应该被显示为友军而无法锁定,就算是俄罗斯的敌我识别系统不靠谱,总不会连僚机也识别不了吧?还有一重保险是僚机上的电子战系统,如果发现被C-800雷达用射击引导模式持续锁定也应该报警,僚机应该紧急呼叫长机取消发射,阻止悲剧发生。然而就是这么不靠谱,当时C-800雷达出了问题,把近处的僚机判断为远处的靶机,而敌我识别系统也并未正常工作,僚机的电子战系统也未发挥作用。
俄罗斯苏-35S战斗机
更糟糕的是,就在同一年,俄罗斯军方一架最新型的KA-52短吻鳄攻击直升机,在演习区内发射武器击中了演习观察员和媒体的车辆,地面视频显示,现场有多名人员在卡车附近慌忙逃窜躲避。网络有消息称,该直升机无意中发射了两枚S-8 型80毫米火箭弹,造成三名人员受伤、一辆卡车和两辆越野车被炸飞。俄罗斯军方否认了网络上的说法,称确实有直升机错误发射火箭炸毁了车辆,但现场并没有人员伤亡,网络传言是寻隙滋事泼脏水。
尽管在全世界的军事演习中,发生友军误击事件是有可能的,毕竟实弹演习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意外。然而像俄罗斯这种最新最高精尖的武器频发误伤友军事件,在世界范围内也非常罕见。
最新发生的这次事件中,苏-35S是俄罗斯刚刚装备部队不久的最新型号,已经属于四代半战机的水平了,是五代机装备前俄罗斯最先进的战斗机。米格-31拦截机和KA-52攻击直升机,也是俄罗斯同类武器中最顶尖的型号。能飞苏-35、米格-31和KA-52的飞行员,都是经验丰富且训练成绩优异的精英飞行员,然而从这几起事故的发生过程来看,这些精英也低级错误不断,可见这支军队训练和管理水平实在有待提升。
其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军队多年以来经费一直捉襟见肘,很多部队甚至被迫自筹资金来缓解压力。俄罗斯军队甚至推出了驾驶战斗机的旅游项目,这些战斗机还不是退役的老旧型号,包括苏-27和米格-29在内的主力型号都能花钱乘坐,掏钱开个坦克坐个装甲车更是不在话下。这些旅游项目都是在国防部默许下,光明正大对外营业。一些部队还私下倒卖武器、油料和各种军用物资,导致军纪涣散、训练水平低下,在演习中出现各种意外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