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学校往往面临着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难题。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874年的百年老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30所学校合并演变而来,教师梯队在一定时期曾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师梯队建设,促进百年老校的新一轮创生发展?十余年来,学校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致力于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场,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找到成长的自信,都能在校园里绽放自己的光芒。
我们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完善各项制度和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和谐生态文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保障、持续添力。
1. 规范管理,助教师提升“服务力”
我们倡导人本理念下的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运用ISO9000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各级各类规章制度,努力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教育也是服务”的管理理念,促使教师逐步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
例如: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我们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每学期请学生家长对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满意度进行无记名测评,并把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一项指标,直接与教职工的工作效能和奖金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引导教师坚持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健康发展为本,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2. 适当放权,让中层更具执行力
我们积极实行基于校长负责制下的条线主任负责制,即在坚守办学目标和校长法人职责的前提下,适当放权,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进行能级管理和绩效管理。课程教学部、学生发展部、人力资源部、校务管理部等各条线负责人成为相关管理的主体,成为本条线工作的自主决策者,既大大激发了他们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养。同时,我们基于项目管理、目标管理理念,在完成一项重点任务的过程中,将重点任务设为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布置某一条线成为项目组,主要负责任务的完成,并协调其他相关条线负责人进行协助。由于各条线负责人的职、权、利完全相等,各条线工作都同等重要,因此,当某一条线工作需要其他条线协作时,其他条线都会自觉自愿地积极协助,共同促成这项任务的完成,这就消除了各部门互相扯皮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各条线主任的工作效率。
例如:在迎接各项重大检查或优秀集体评选申报过程中,相关条线负责人会根据评比要求,从相关文本的梳理到对应资料的准备,均细化到每一板块的具体负责人,而积极准备的过程又反过来促进各条线进一步优化管理工作,增强与其他条线的团队协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学校先后赢得集体荣誉190多项。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多方考虑为每一位教师创设相应的成长机会和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不断历练中成长,让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都能展现各自的风采,力求做到“一个都不少”。
1. 将师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为教师构筑心灵底色
其一,在“发现”中弘扬真善美。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使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各项发展中,学校党支部牵头启动了“发现工程”。一方面,我们启发青年教师用慧眼去发现身边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发现身边普通教职工的闪光点,并在每次召开教工大会之前举行“发现论坛”,以演讲或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宣讲,让青年教师述说自己发现的感动的人、感动的事,推崇良好师德,弘扬真善美。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发现学校管理中的不足,并且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向学校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反馈,便于学校管理层在校务会上讨论、反思和重建,以进一步提升管理品质。
其二,在“规范”中树立职业形象。一方面,我们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与践行,以此为教师构筑心灵底色。如在学校树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洁从教的为人师表形象,要求教师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激励广大教职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等等。另一方面,学校结合时势开展了教师节行风征询、我为学校内涵发展献计策、无偿补课、为身边的贫困学生捐款并上门慰问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严肃学校纪律,促进师德规范的进一步内化。
其三,在“活动”中实现示范引领。一方面,我们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引导教师学习、感悟、提升师德,融师德建设于有形的活动和无声的教育中。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充分发挥师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如挖掘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师德高尚、工作勤奋投入、工作成效显著的优秀人物,通过每年的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学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服务者、优秀管理者等的评选,进行先进事迹的宣讲,同时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开展先进事迹的介绍宣传,使更多榜样教师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2. 建设梯队式培养体系,让每个教师都绽放光彩
学校构建了包括“青蓝工程”“七彩工程”“多彩工程”的培養体系,进一步明晰教师梯队建设的培养目标和考核评价机制,开展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多彩工程”建设主要针对区骨干教师或区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以上教师。每学期,我们让区后备骨干教师在学校层面上教学展示课,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使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促使其进一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呈现多彩样态。
“七彩工程”建设主要针对35~45周岁的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通过为其搭建多种发展平台,促使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中争做领头雁,逐步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合理知识结构、一定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焕发出人生的七彩光芒,同时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青蓝工程”建设主要针对工作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在培养过程中,主要通过师徒结对等形式,广泛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学校大教研活动中不断亮相,在区级研讨课中不断锻炼,能独立设计并上出质量较高的课。
通过梯队式建设,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区级以上先进300多人次;老师们多次获得区级以上评教或录像课评审各类奖项,有多位教师的课入选教育部“一师一优课”“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上海市“一师一优课”。
3. 推动教研团队持续健康发展,历练教师的教学品质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和主题式教研,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教研团队,不断历练教师的教学品质。
首先,名家高端引领。在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领衔下,教师们得到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及闵行区教育学院领导和专家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多次指导。例如:学校于2019年4月承办了全国德育·劳动教育研讨会,2020年7月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集体联学远程互动活动等,都为教师们提供了近距离感受名家引领的机会。
其次,夯实教研过程。每学期第一、二周,课程教学部都会安排好“行政随堂听课安排表”,落实全体行政人员进课堂听课、评课工作。学校大教研活动双周一次,每个行政人员都要根据各自所教的学科或分管的工作落实一个教研组,设置“行政下教研组记录本”,从教学实录、板书设计、说课评课等视角记录各教研组的工作轨迹,及时掌握各个教学团队的发展动态。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和教研组团队则根据相关建议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在研磨中不断打造精品课堂。我们围绕“基于课程标准、注重目标导向”“研究统编教材、落实学科育人”“优化学习方式、开展有效评价”“电子书包助力、提升课堂品质”“吸纳优质资源、优化课程架构”等内容开展主题式教研,实现了教研团队与教师个人的同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中小学德育教导跟岗基地等,2018年成立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姚剑强工作室。一系列基地或工作室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为本校和来自全市各区的学员、广大一线教师搭建了各级教育教学研讨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在与各地教育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历练和成长。
近年来,学校注重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和活动开展,引导教师建立积极的价值观,获得健康幸福的人生,由此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工作幸福指数。
1. 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自信
我们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促使教师形成积极的心理认知,增强对教育的理解与认同。首先,开展中心组学习、教职工学习、年级组学习、教研组学习、党章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分层学习和专项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修炼—百位教师谈教师专业成长》等成长类书籍,研读《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实施升级2.0版》等方案;然后根据阶段性学习内容提炼主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交流,如“绿色评价指标导向下的命题与练习设计”“学生成长空间的有效研发与运用”等,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益。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通过个人自学、小组研讨、网上论坛、大会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度研读于漪教育思想,学习《表扬与批评现象学》《智能学习的未来》《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如何在课堂中培养成长型思维》等书籍,在读书活动中促进学习型工会、学习型班组的创建,在厚实教师人文底蕴、增进教师教育理解的同时,使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品质,增强职业自信。
2. 提供精细服务,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其一,服务全方位。学校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教师真切感受来自学校的温暖。例如:坚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凉风”慰问活动;坚持对所有教职工进行摸排,对确实有困难的教职工及时给予补助;坚持每月为教职工送生日祝福活动;坚持做好体检工作,并且逐步建立“健康状况评估”“体适能检测”与“日常保健建议”三位一体的体检机制,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健康保障水平;坚持做好教职工暑期疗养休养工作;坚持做好职工互助保障保险续投保工作,积极为教职工多争取一份保障。
其二,身心齐保障。一方面,学校通过心理专家讲座、全校团建、小组活动、个别沟通等形式,对全校教职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让每个教师都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多种强身健体平台,开展教职工阳光体育活动,让所有教师都能提高健康素养、享受健康生活。如发挥教工活动沙龙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中的作用,开展小型多样、自愿参加的体育活动;结合教工趣味运动会和教工社团开展一系列体育锻炼活动,并将教职工文化建设融入文明班组评比和班组建设网上行工作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强身健体意识,为教工释放压力搭建平台。
人物小檔案:
张蕊,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校长兼书记,博士后,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小学校长、上海市“三学”状元等荣誉称号。教育部第五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上海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对象,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曾出版《“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学科德育研究》等5本专著,发表论文130多篇。
注释:
① 本文系2018年度上海市教育科研市级课题“CIPP模式在小学校本课程重构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C1812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