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启
近期若干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仝卓以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陈春秀高考成绩546分却被高考成绩为303分的陈艳萍冒名顶替上大学,苟晶的个人身份与高考成绩等被邱小慧冒用,山东查出242人顶替他人身份进入14所高校就读,昆明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凭借对结肠癌的研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三等奖,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陈玉钰修改成绩获得保研推免资格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等。这些事件涉及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竞赛加分等问题,侵害了考试公平,突破了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的底线,引发社会愤慨,甚至让人怀疑:社会是否还有公正?人性到底是善是恶?
当下考试类型繁多,不只是教育领域有考试,其他领域也有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及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等等。现代社会是一个“大考社会”(big test society)即“大的考试社会”(斯坎伦:《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版,第75页),考试在社会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升学要考试,求职、晋升、获取证书等往往都要考试,教育领域中的考试只是社会诸多考试中的一部分。
公平是考试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考试是为了“择优录取”或“择优录用”,如果考试不公平,没有做到优胜劣汰,而是以次充好,考试就失去意义,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尽管社会上的考试多种多样,但教育中的中考高考因为考生众多,且关乎考生及其家庭的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属于高利害考试,所以中考与高考的公平问题最受社会关注,中考高考公平与否牵动千家万户,甚至成为考量整个社会是否公平的试金石和风向标。
我们在理论上常常反对“一考定终身”,但是就中考和高考对于考生的重要性而言,实际上基本就是一考定终身。中考和高考是教育分流机制,也是教育分层机制与社会流动机制,进入不同的教育轨道,意味着将来进入社会后往往就有不同的收入水平与社会地位。中考后进入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或名落孙山,高考后进入重点大学、普通大学、高职院校或名落孙山,这些不同教育轨道中的学生,其未来的职业前景是有很大差异的。中考高考是竞争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竞争的是优质而稀缺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关涉学生的一生幸福与全家的未来希望。正因如此,所以考试公平至关重要。
何为考试公平?最通俗的说法是“靠自己不靠老子”,考试选拔的标准是反映个人能力与努力的分数,最后的结果是择优录取。如果考生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家庭的优势地位、通过非法途径,最后滥竽充数,挤掉他人或者直接冒名顶替取代他人而得到了更好的教育机会,那么就属于考试不公,不仅是对于某个具体的受害人的不公,也是对于整个社会的不公,受害人知情后会极力维权,广大民众会群起而攻之。当然,“靠自己”是指靠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本事,而不是作弊的本事。
谁是这种考试不公的“始作俑者”?是学生及其家长,主要是家长。一般而言,家长都会竭尽全力帮助自家孩子,此为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是,帮助要合乎法度合乎情理。帮助孩子造假以获得科研奖励使升学考试可以加分、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得到保研推免资格等,不仅触碰道德底线,也必定为法律与社会所不容。其中,冒名顶替上大学尤为恶劣,属于侵犯考试公平的恶性事件,触犯刑律,应予严惩。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危害性极大。其一,对受害人危害极大。害人一次,毁人一生。不仅偷走了受害人如陈春秀过去十余年寒窗苦读的学习成果,还偷走了其未来可能拥有的美好生活,使“读书改变命运”的梦想化为泡影,对于受害人造成终生的、无法弥补的伤害。而且,加害人一般不会也不敢去顶替权贵家庭的孩子,所以受害人往往都是贫寒家庭的孩子,因此,冒名顶替是典型的“欺软怕硬”之举,使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雪上加霜,更为弱势。其二,对教育危害极大。冒名顶替要被做成,必有教育从业人员参与,有的甚至是受害人的班主任,这些行径严重损害教师与教育的社会形象,把育人变成了坑人、害人,走向了教书育人的反面。其三,对社会危害极大。冒名顶替不仅影响为国选才,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冒名顶替上大学涉及多个环节,以陈春秀案件为例,至少涉及冒领录取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造假、入学报到及资格审查等诸多环节,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属于典型的链条式作案与公权力错用,对于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影响极坏,严重破坏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与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冒名顶替上大學属于“考试之癌”“教育之癌”“社会之癌”,危害极大,必须根除。
维护与捍卫考试公平,路径主要有二。一是刚性的制度建设,形成考试公平的长效机制。完善考试管理的制度体系,对报考资格审查、编制试卷、试卷运送与保管、监考、评卷、登分、自主招生面试、加分条件审核、录取、入学资格审查等考试运作全过程,予以规范化,并强化监督机制。同时,加大对于严重侵害考试公平案件如冒名顶替上大学案件的查处力度。二是柔性的文化建设,形成维护与捍卫考试公平的社会氛围与价值追求。真正把公平公正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自觉维护考试公平。加强对于学生及其家长的价值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前途,正确的途径不是在考试上做手脚,更不是冒名顶替偷走别人的人生,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通过合法合情合理的公平竞争去光明正大地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徇私舞弊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当真相大白之时,尘归尘土归土,不法获得的都要吐出来,造成严重后果的甚至还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例如:陈春秀案的冒名顶替者陈艳萍及其父亲陈巨鹏,苟晶案的冒名顶替者邱小慧及其父亲邱印林,都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两位冒名顶替者学历也被注销了、工作也丢掉了,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此类教训,每一位家长都该引以为戒。
(编辑 孙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