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分析

2020-10-20 06:11徐谱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

徐谱

摘 要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应从认识上和实践上都重视起来。积极从乡村内部汲取养分,发掘乡村内部的文化资源,对于实现乡村文化的重塑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应培养并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发挥专业特色,引导村民重新认识与构建村内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文化产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文化振兴;西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4.05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的西南地区,由于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原因,这一矛盾特别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提供了顶层设计的支持,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興的灵魂,应该引起民众重视。基于此,以农村社会工作为视角,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通过对乡村原有文化的发掘,找到其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契合点,使乡村文化换发生机与活力。

1 问题提出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便指出了乡村文化所产生的历史土壤与社会背景。我国的乡土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以及乡德等[1],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

马克思对文化的定义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就体现了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纯精神的,渗透在思想、意识层面的,另一部分是作为文化承载的实体与形式。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文化是具有历史性的,承载着原有乡土文化的家庭结构、生产方式、社会背景、空间地域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奥格本的文化堕距理论认为,文化的两个或多个部分,由于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一致,彼此间的协调性降低。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乡村文化振兴,既要从我国传统的文化之中汲取养分,又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构建契合乡村振兴的新的乡土文化。

2 朝阳村现有资源状况分析

2.1 汉化严重,少数民族特色衰微

朝阳村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村内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虽然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但由于汉化严重,村落内部的少数民族遗迹、风俗习惯、传统服饰、传统技艺已经逐渐消失,只有少部分人保持着民族特色,如村落内年事较高的老人,部分老人还掌握着古老的编筐技艺,但目前也仅是为了家用,对于村庄的古老记忆,只能从老人的口中得知一二。由于落后贫穷,年轻人大多数选择外出打工,人口的流动、现代文化的侵入是村内民族文化日衰的主要原因。

2.2 周边有丰富的旅游景点

朝阳村周边有着丰富的旅游景点,距村乘车约15 min,有政府斥巨资打造的极具苗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蚩尤九黎城。此外,乌江画廊、苗族村寨、摩围山风景区均在距离村落不远的地方。丰富的旅游景点为村落发展乡村民宿、文化旅游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3 宗族文化观念深重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落叶归根,安土重迁的思想在村子内显得尤为浓厚。离乡游子的收入大多用来修建房屋,这是村子一大特色。暑期年轻人们回到家的主要工作就是修房子,在政府的资助下,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传统的村落建筑在雾隐朦胧依稀可见。另一特色是村子内部家家户户的正厅之内均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现代化冲击了原有的建筑,却仍然没有改变村子内部朴素的儒家宗法观念。

2.4 村内新修水库,可做旅游休闲之用

朝阳村内部也在一直探求发展之路,该村由传统的农业村向现代经济转型中做过许多尝试,曾经大规模养蚕、种植果树、种辣椒、种油菜、自制红薯粉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正在修建的水库是村子最新的致富途径。在政府的帮助下,村子正在修建一个小型水库,已经初具规模。

3 村落文化振兴中的困境分析

3.1 老龄化严重,缺乏文化振兴的主体承担者

朝阳村内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打工;经济较好的家庭,已经举家搬离了村庄,村内人口大量流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由于缺乏年轻人口,外在力量的援助无法成为乡村加强自身建设的力量。在乡村留守的老人,受到教育水平、年龄等因素限制,在文化的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靠留守人群的力量,无法完成守护乡村原有特色及文化振兴的重任。因此,缺乏文化振兴的主体承担者是乡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3.2 传统村落文化的生存空间与载体日渐萎缩

文化具有历史性,承载着原有乡土文化的家庭结构、生产方式、社会背景、空间地域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乡风民俗、民间艺术等传统的文化形态不仅受到西方文化城市文化、网络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乡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的内在因素影响,生存空间萎缩并日渐式微[2]。随着年轻人口的流动,现代的影响,承载着乡村记忆的文化遗址、建筑、风俗习惯等日渐衰微,转而带来的是新的文化,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出现了文化差异,并且日益加深,缺乏实体承载的乡村文化日渐失去其生命力。

4 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

4.1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乡村

朝阳村周边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的经济振兴。社会工作介入的初期,可以聚集在乡村城镇周边的年轻劳动力人口与旅游公司合作,进行民宿试点,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住宿的同时,可以提供乡村文化游,以此为契机,发掘原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可采取体验式参与的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并且体验特色文化,同时开发设计文化产品,为农民增收。村内的水库亦可做观光之用,围绕水库设计休闲设施,在旅游淡季亦可作为老年休闲旅游之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增加村内的娱乐设施。

4.2 增强乡村自身的文化自信

乡村的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中处于弱势地位。通过经济发展提高村民重视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引导村民加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特别是保护村子内日渐凋零的古老建筑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技艺、民歌。它们不仅是乡村的文化象征,也是凝结本村人心的灵魂所在。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应发掘乡村内的“内生文化”,不应将外来者所认为的文化建构于原来的乡村文化之上。尊重乡村原有的内在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态度。

4.3 增强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实现乡村的文化振兴,要构建起支撑乡村文化发展的物质平台。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实施政策优惠,引导社会资本回流乡村,助力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大力提倡引导鼓励精神文化方面,完善村规民约、宣扬孝道文化,引导宗族家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同时应该注意引导村民形成正确的文化氛围,反对铺展浪费。

5 结语

社会工作的核心优势在于链接资源,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以农村部分人口为主体,以乡村原有文化遗址、技艺、习俗、建筑等为依托,以政府政策扶植为保障,构建乡村为主体,政府为后盾,社会为补充的联动机制,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结合朝阳村的已有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新村。通过特色文化作为吸引点,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增加乡村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一基础上吸引外出人口回流,解决农村“三留守”的问题,一举多得,实现农村的内源式发展、可持续运行以及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波.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乡村文化振兴的“软肋”[J].人民论坛,2018(21):125-127.

[2] 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35-14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
西部大开发20年:西南地区内部比较
夜郎自大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初探
浅谈我国西南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
我国西南地区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意识文化建设方式的调查分析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促进西南地区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