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民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修改习作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养成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在修改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习作文字顺畅、语句无病,还能够与同学相互交流习作的修改经验,实现分享与共同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关键词:习作;修改;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0-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41
修改作文是学写作文不可缺少的一环。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过很多功夫。诗人杜甫就留下了这样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对自己的创作要求非常严格,很注重修改自己的诗文。学生刚刚练习写作文,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来提高写作能力,认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修改作文呢?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期,在社会阅历、文学阅读量方面不如成年人,在习作中更容易犯错。因此,若要小学生写出一篇满意的习作,语文教师除了加强日常写作教学之外,还需注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尤其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教会小学生辨别习作修改的各种符号。其次,还要教会小学生正确的习作修改方法与方式。
一、教师要对作文进行示范修改
1.精批示范。语文教师对于写作的批语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一句点明修改的重点。这样才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性与启发性,让学生在修改中能够不断地思考与反思。同时,在批改习作时也要注重重点,不可一味地从学生视角出发,让学生失去思考的动力。通过批改后,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启发,在修改习作方面得到能力的提升。
2.突出重点。语文教师在批改习作时一定做到重点突出,且不能够显得太泛、太广,如果在批改时一味地将所有的问题一一指出,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思考与修改的动力。同时,大量的批改要求无法让学生抓住重点。因此,批改可以是重点批改,也可以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批改,让学生逐步在修改中抓住习作训练的重点和要求。
3.做到批与改的平衡。语文教师在批改习作时,要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批改,在批改中可以将批与改分开进行。对于一些习作中存在着言无其他、找不到重点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其寻找习作的重点内容;对于杂乱无章、颠三倒四的习作,批改时要注意对病句的批注,帮助学生理清语言、语句的顺序。
4.提示方法。习作的批改不单单是对错误的纠正、问题的指出,更应该是一次传授习作写作经验、修改经验的过程。在批改中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习作修改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二、学生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
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习作训练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文章内容,以此来做到一边朗读、一边修改。学生的自我修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生的习作内容是否符合主题的要求;第二,习作的书写是否存在着杂乱、不规范的问题;第三,习作的写作格式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第四,习作的标点符号是否存在着错误使用情况;第五,习作的语句是否存在着病句、不通顺等问题。以以上五点作为主要标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朗读习作内容。部分学生习惯在写作完成之后,自己默默地读一遍习作,检查错别字、病句,但是这种默读的方式并不能够快速地找出问題。而更加容易将原本就出现错误的地方,读成正确的;可是朗读与默读有着本质的不同,朗读的速度较慢,要读出声、看清字,更容易在朗读中发现错误问题。
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应尤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刚学会某一个句式时,是对这个句式认识最为薄弱的时间段,教师要降低习作的要求,主要针对句式的使用方法、通顺情况,这样的习作修改就会有迹可循,循序渐进。学生主要结合句式进行写作,字数与相关的标点符号数量较少,教师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批改,仔细地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批注,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习作的学习要求与进度,就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习作中减少错别字、病句等等。第二,自我修改的过程中应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修改错别字开始,逐步到修改病句、理清知识点、顺畅语句,这是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作修改习惯的重要过程。正常情况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写后多看几遍,力求找出问题。文章写完了,要认真看,鲁迅先生说:“至少要看几遍。”第一遍看,容易发现一两处明显的毛病。譬如: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训练的要求?是否围绕中心来写?要讲的意思讲清楚没有?第二遍用心搜索,又可找到一两处比较隐蔽的错误。譬如:顺序是不是清楚?内容是不是具体?特别是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文字和标点有没有错误?第三遍可以从细枝末节处提出值得推敲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写作前,没有按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叙述的顺序,或者对应用安排的顺序模糊不清。按照看到发现,再看再发现的循序,作文从认识模糊到了然于心……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尽量多看几遍,每看一遍都力求找出问题,才能不断完善作文内容,不断提高写作文能力。
2.改时开口读读,“口治”文中毛病。修改作文不仅要看,还要开口读一读。写作文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的作文读一读,看它和自己说得是否一样,这是一个好办法。古人写文章也经常读一读,从中找出毛病。他们把这种方法叫“口治”,也就是用口读的方法“治疗”文章的毛病。不知哪位作家说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自己在写作完成之后,都会按照文章的文字朗读几遍,如果发现里面有拗口的地方就会及时进行修改,一直到文章朗读通顺无卡顿为止。修改文章中,朗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过程。作文是活化的文字,但是书面的文字始终与口头语句之间有着差异,因此一定要让文章文字也变得通顺、朗朗上口。例如单单只是看甘肃地区的方言,“做工夫”“你行先”或是词不达意,或是语法有误。但是如果通过朗读之后就会很明显地发现,然后再用规范的文字表达出来,将文字中存在拗口不通顺的地方纠正过来。因此,在习作完成之后,一定要让学生开口朗读自己的习作内容,才能够解决文章中的问题。
3.虚心请教别人,改正文中错误。小学生在习作修改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水平限制,所以尽了最大的努力去看、去读,但是在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后,仍旧无法找寻出问题的所在。很多学生就会直接放弃,或是觉得不存在问题。但是,看不出的问题不等于不存在问题,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读几遍,在找不出问题时虚心地请教他人,以求得帮助。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形成小组的模式,相互阅读他人的习作内容,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习作的修改经验,相互帮助、相互修改,可以起到共同成长的作用。
4.善与范文对照,帮助发现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作修改习惯时,可以借助于范文来进行教学。学生学写景的作文,教师可引导他们阅读《火烧云》《海上日出》《趵突泉突泉》等范文。启发学生怎样有顺序地观察景物、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启发学生与范文比较,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学生写《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启发学生发现自己记事写人的不足。范文往往具有高度的规范性、标准型,针对习作的问题也会一一指出,学生在对照范文后,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认真地修改作文。
三、学生之间互相修改,提高作文水平
根据学生的习作修改情况,可以相互交换习作修改的对象。比如交换的对象可以是学生的同桌,可以是一个学习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己找一位熟悉的同学来进行修改。前两种的修改交换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第三种交换方式更加受到学生的喜欢和青睐,自行选择的交换对象往往会让学生更有修改习作的动力。也可以让习作写作优秀的学生,帮助习作写作困难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习作写作困难的学生。在相互交换修改时,要注意习作内容的真实性与修改的标准。采用习作的内容是否达到了主题要求,文字、语句的表达方式是否存在问题,语言是否精练,是否存在着白话文现象等等。相互修改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方式,由于学生对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利用这个好奇心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习作的修改。交换修改往往会让习作修改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看待其他同学的习作修改问题,那么这一问题也始终会出现在学生自己的身上。只有让学生之间深入交流与沟通,才会让问题在无形之中得到解决。在交换修改中,一是要求学生以虚心求教的态度进行交换修改,问题一旦存在,必须亲自修改。二是敢于将自己的习作内容分享给其他的同学。三是在交换修改的过程中,需要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讨论一个问题时不可强硬说服对方,一旦遇到不明确的问题还需请假教师。四是教师要采用鼓励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习作修改,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甚至可以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并乐于分享给他人。
四、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的再次修改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交換修改中所获取到的信息和修改内容整合起来,然后再进行统一的修改。好的习作都是通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只有反复训练学生修改的能力,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拥有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不用改作文。反之,想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修改,教师更加需要注重于学生的自我能力培养,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修改能力与习惯。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不可或缺,同时,在启发学生发现习作问题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提升其修改习作的能力,掌握习作修改的技巧。另外,还需要以范文、经典习作与优秀习作作为参考,让学生在班级范围之内相互学习、相互修改,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习作的修改热情与动力。
参考文献:
[1]龚琦.浅析作文教学方法[J].黑河教育,2001(6).
[2]李华.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学周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