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0-10-20 05:47董晓燕
学周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董晓燕

摘 要: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具备相对成熟的数学思维,加强思维训练,进而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要求数学教师能够以具体生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数学表象,综合运用多种直观和抽象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水平。重视并加强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思维训练,让小学生能同时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发展训练;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0-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11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得到训练,特别是适合数学学习的抽象思维,也需要结合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概念和原理等内容的学习,逐渐培养和提升。不过,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注意,一定要尊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在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范围内进行教学和思维训练。

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增加,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面前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而且小学数学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数学思维的训练伴随数学问题复杂性提升的同时进行,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说目标更明确,但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中问题情境的对应关系,并让他们主动进行总结梳理数学的一般模型。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加工、建构,他们的思维复杂性、精确性也会得到锻炼。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些都需要进行整体化的设计,融入更多的创新方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一、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性

要尊重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一般性的规律特点,让小学生怀着轻松、快乐的心情学习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首先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认真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并能够主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一些数学学习任务。所以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授课时,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也要通俗,既让学生明白对应的数学语言是什么,也要让他们能够用现实生活中的通用语言进行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是为了更多地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教师不仅给学生安排学习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乐于去完成这些任务,不管是在课上认真听讲,还是在课下完成作业,学生都是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数学素养,也是在通过与数学题进行互动的过程,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小学阶段学生学到的很多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应用,特别是识别钟表等,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生学会了识别钟表,还会结合着对钟表的认识和理解学习一些更为复杂的路程问题。所以,伴随着问题复杂性的增加,小学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增强,他们也在逐渐积累信心,无形中给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伴随着这一过程逐渐提高。所以数学的学习可以是轻松的、快乐的,可以是让小学生不断产生胜任感、力量感的过程,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也在越来越复杂的情境中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设计好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间频繁互动的过程。教师经常会通过一些问题与学生交流,好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导学生锻炼数学思维。一个好的问题,学生是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述非常清楚、直观,让学生能够对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产生相对直接的联想。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平时的表现了解得越清楚,越能够把握好这个最近发展区。所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保持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非常必要,所以学习的目标是相对明确的,活动是轻松的。这些都让数学课堂带给小学生更多的快乐,也赋予了数学课堂更多的意义和价值。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提出自己的疑问,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分享出来。所以,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和主动分享,学生在头脑中的思路会变得越来越通畅,思维的复杂性也会进一步提高。

另外,为了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教师的问题不能只是抽象的数学符号堆砌出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一些应用性的题目,与学生目前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学生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本来就会有各种疑问和想法,通过这些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在课上更加注意倾听教师的讲解,也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会显著增强,而且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更容易联想起这些基础知识,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这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在数学学習活动中,小学生首先要学习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比如基本的概念,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等等。另外,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基础性的东西,进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生才能在学习复杂问题的时候,快速地理解并准确地找到解决办法。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很多题目设计都是为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避免一些思维定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刻板。例如,在数学基础运算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运算的速度,也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文字的感知能力,凑整的训练是经常采用的思维训练方法。在计算时首先要尽可能地把数据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然后再进行计算。不过,在运用凑整法的时候,学生也容易因为疏忽而忘记一些细节的内容,比如前面为了凑整十,加了0.2,后面却没有把这0.2减掉,这样就会令最终的结果出现错误,所以要提醒学生避免这样的错误。

实际的教学情况表明,只要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提前说明,并让学生注意这些细节,他们出现错误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与凑整法相对应的是拆分法,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凑整数法和拆分法经常混合着用,通过这样一些方法的运用,学生灵活地掌握这些原则后,思维的灵活性也会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事物的抽象理解水平也能得到增强。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他们通过做一些训练题目,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所以,教师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更要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思维的抽象水平和灵活性。

四、结合一些数学探究性任务的安排,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中,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灵活性、发展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进一步发挥优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主动寻找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步骤解决问题,常常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发现更多省时省力的巧妙方法解决一些常规的问题。当然,教师来要主动地给学生做创新思维创新解题的训练展示。让小学生通过在创新的课堂上感受到更多创新的氛围,让他们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产生更多丰富的联想,有助于他们头脑中知识网络体系的成熟架构。

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在数学的思维深度方面引导和教育学生。平时学生出现错误的概率较高,这都是锻炼和提高他们思维水平的好機会,所以要让他们及时地整理错题,通过反思总结和归纳,让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学生们理解的经常是表面化的,正因为这些表面的理解或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在做题时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态度更加严谨,养成总结归纳的良好习惯,从错误中学习更多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总之,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伴随着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数学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科教学的特长和优势,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数学问题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小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水平得到同步提高。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让学生更适应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要求,提高他们的内在胜任感。

参考文献:

[1]薛洪林.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发展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2]王友莲.“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

[3]金彩丹.小学数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案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

[4]付秋贵.小学数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速读(旬刊),2015(8).

[5]李素梅.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39).

[6]杨晓敏.小学数学的数学思维构建探析[J].科普童话,2019(42).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