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杨 高维龙 李士梅
内容提要:人力资本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产业集聚由于知识外部性等原因可能会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本文探讨了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微观机制,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及机制识别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及其交互项对人力资本积累有正向影响,但专业化集聚作用更强。降低匹配成本会强化专业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但不能强化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效果。竞争未能通过机制检验,反映现阶段产业发展“集而不群”,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省域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受制于地区贸易壁垒。因此,降低要素匹配成本、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区域一体化是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
关键词:产业集聚;人力资本;空间溢出
中图分类号:F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0)06-0055-10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人力资本对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竞争力意义重大。2012年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客观上要求经济发展从劳动力数量驱动转变为劳动力质量驱动。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实现由劳动力数量向质量的比较优势转型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包括教育、职业训练、医疗保健及“干中学”等[1]。加大教育医疗、职业训练投入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2-4]。而“干中学”强调的核心是在生产活动中的学习效应和知识积累的外部性,体现着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这正是产业集聚效应的本质特征。由于产业集聚相伴生的产业内分工深化和产业间互补性知识溢出[5-6]、人力资本投资的竞争激励[7]及信息成本下降[8]等原因,产业集聚会强化知识外部性。如果“干中学”是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之一,则可以推断产业集聚也很有可能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影响。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微观机制分析是在Berliant(2006)[9]、Fujita(2007)[10]和Mukoyama(2009)[11]的研究基础上展开的。卢卡斯(1988)认为新知识可以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互相学习、交流而被创造并传播,但人力资本积累受到个人和互动群体的技能水平影响[12]。2007年Fujita建立TP模型描述了这种知识创造及转移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Ki=Dij+Cij,Kj=Dji+Cij。其中,Ki和Kj分別为劳动者i和j的现有知识总量,Dij为i拥有而j没有的知识,Dji为j拥有而i没有的知识,Cij为两人间有效交流与学习所必需的共同知识。新知识的创造可以被描述为两人通过共同知识、异质性知识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并创新的过程。知识创造及转移效率受Dij、Dji和Cij大小及比例的影响①。Cij不足意味着合作者缺乏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基础,Dij、Dji过少意味着合作中几乎没有异质性或独创性,因而无法产生足够的协同效应[10]。因此,充足的共同知识和异质性知识对于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是必须的。
令ndij(t)、ncij(t)、ndji(t)分别表示Dij、Cij、Dji大小,ni(t)、nj(t)分别表示Ki和Kj大小,其中t表示时间。则有:
ni(t)=ndij(t)+ncij(t)(1)
nj(t)=ndji(t)+ncij(t)(2)
假设存在两种新知识的创造方式——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独立创新时知识产量aii(t)是个人知识存量的正比例函数:
aii(t)=ani(t)(α>0)(3)
合作创新时知识产量aij(t)由如下C—D函数定义:
aij(t)=β·(ncij(t))θ·ndij(t)·ndj1(t)[SX(]1-θ2(0<θ<1,β>0)(4)
此外,合作创新过程中还伴随着知识转移,bij(t)、bji(t)分别表示从i到j的知识转移量和从j到i的知识转移量,则有:
bij(t)=γ·(ndij(t))μ·(ncij(t))1-μ(0<μ<1,γ>0)(5)
bji(t)=γ·(ndij(t))μ·(ncij(t))1-μ(0<μ<1,γ>0)(6)
合作创新阶段结束后,i拥有的知识增量记为ni(t)(即t时i的人力资本增量),其大小等于i和j合作创新时产生的新知识与从j到i的知识转移量之和。
ni(t)=aij(t)+bji(t)(7)
(7)式分别对ncij(t)、ndij(t)求偏导:
ni(t)ncij(t)=θ·β·(ncij(t))θ-1·ndij(t)·ndji(t)1-θ2+(1-μ)·γ·(ndj1(t))μ·(ncij(t))1-μ(8)
nj(t)ndij(t)=1-θ2·β·(ncij(t))θ·ndj1(t)1-θ2·ndij(t)-θ-12(9)
上面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增量与共同知识、异质性知识存量正相关,且共同知识和异质性知识间存在交互作用。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取舍取决于共同知识、异质性知识及参数的大小。产业集聚区内大量相关企业活动植根于其所在区域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之中,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共同基础。产业集聚区市场规模大、产业分工细,有利于形成多样化、专业化的知识结构,促进区域异质性知识积累。产业集聚区的这些优势为合作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7)可知,一阶段合作后共同知识增加,异质性知识减少,这将降低再次合作时的创新效率,可能促使二人寻找新的最优合作者②。由于匹配不能瞬间完成,匹配过程中存在时间成本和搜寻成本(统称为匹配成本)。因此,面临匹配数量与质量的权衡取舍③。可以预期随着匹配成本下降,匹配范围将逐渐缩小至匹配最优点附近,匹配效率将提高。即匹配成本可能是影响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因素之一。
人力资本积累需要付出成本,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应该获得价值补偿,否则将失去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显然,垄断市场中的企业没有给员工支付更高工资的激励,为避免被“敲竹杠”(hold-up),工人不会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④。假设生产由企业家和高素质劳动力共同完成,企業家创建企业付出成本e,生产获得效用v,单位劳动力生产一单位产出,s为生产最低有效规模。劳动力通过训练获得必要技能的成本h,保留工资w⑤。当产品价格为p时,市场需求为D(p)。企业家面临的问题是选择工资和商品价格使自身效用最大化。记N≡intD(w+h)s(int表示不超过D(w+h)s的最大整数部分)。可以证明⑥,当N2时,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w+h=*,员工接受训练并满足生产需要,企业家获得正效用为(v-e)。当N=1时,均衡结果为员工不接受训练,企业不进行生产活动。
上面分析表明,竞争机制有助于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获得价值补偿,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而产业集聚区聚集大量同类企业,提高了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因此,竞争可能是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另一条途径。
基于此,提出如下两种假说:
假说1:共同知识和异质性知识存量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假说2:匹配成本与竞争可能是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微观机制。匹配成本越低、竞争机制越有效,越能发挥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
二、计量模型与机制识别方法
(一)估计方法与模型设定
传统计量模型假定扰动项不存在截面相关,但各截面单元间的互动联系是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本质特征。为体现并准确测度这种空间溢出效应,避免因遗漏重要解释变量而产生的估计偏误,使用一般空间面板模型:
yit=τyi,t-1+ρw′iyt+x′itβ+d′iXtδ+ui+γt+εit
εit=λm′iεt+vit
其中,yi,t-1为被解释变量yit的一阶滞后,τ=0时为静态面板,w′i是空间权重矩阵W的第i行,d′iXtδ表示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d′i为空间权重矩阵D的第i行,m′i为扰动项空间权重矩阵M的第i行,ui为个体效应,γt为时间效应。极大似然估计和广义矩估计是空间面板常用的估计方法,Elhorst(2012)[14]的研究表明在估计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时极大似然估计相对于广义矩估计更加渐进有效。鉴于此,使用无条件极大似然估计法作为模型估计方法。通常估计时需要在一般空间面板模型的四种特殊形式间进行比较取舍,即空间杜宾SDM、空间自回归SAR、空间误差SEM和空间自相关SAC模型。本文的模型判定思路是从一般到特殊,首先估计SDM模型,使用LSDV法检验双向固定效应,结果在1%水平上强烈拒绝无双向固定效应原假设。使用hausman检验判断应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结果在1%水平上强烈拒绝原假设,故采用固定效应。然后通过wald检验和LR检验判断SDM模型是否可以退化为SAR和SEM模型,结果在1%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SDM不能退化为SAR和SEM。最后通过空间效应系数显著性及AIC、BIC准则判断SDM和SAC哪种形式更优,邻接矩阵的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形式最终确定为SDM⑦。因为空间溢出不仅受地理邻接关系、空间距离的影响,还可能与贸易政策等因素有关,为避免由空间权重矩阵设定不当造成的估计偏误,构建反距离矩阵、非对称贸易壁垒地理嵌套矩阵以更全面地考察截面单元的空间联系。为了反映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动态效应,同时控制因遗漏解释变量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对静态及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二)机制识别方法
为验证假说,借鉴Acemoglu(2003)[15]机制识别方法对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的微观机制进行识别。首先,将共同知识和异质性知识存量的代理变量及其交乘项引入模型(标准模型),观察其系数及显著性,如果三者显著为正,则假说1得到验证。在此基础上,将匹配成本与产业集聚交乘项、竞争与产业集聚交项乘引入模型(机制模型),将得到的估计结果与标准模型结果对比。机制重要性的判别标准为:与标准模型对比,如果机制模型中产业集聚代理变量由显著变为不显著,或其显著性和系数有明显下降,而机制变量显著,则该机制变量是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主要渠道。如果产业集聚代理变量显著而机制变量不显著,或二者都显著,但前者的显著性及系数没有明显下降,则该机制变量不是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渠道⑧。
三、变量及数据说明
(一)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产业人力资本,指在产业生产活动中因人的体力、脑力等因素投入而带来相应产出增长的那部分资本。那么如何衡量产业人力资本呢?从已有文献看,成本法、产出法、收入法是被普遍采用的人力资本测度方法。教育年限法是从成本角度测量人力资本的常用指标,一方面因为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主要渠道,另一方面是因为数据可得性。但是该方法存在缺陷,一是忽略了健康、职业训练及“干中学”等其他人力资本形成途径,二是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视为同质,这显然与现实不符。从产出角度测度人力资本的常用指标如劳动生产率,其背后的逻辑是:人力资本体现着劳动力的质量、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本决定了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贡献大小,而劳动生产率正是对劳动力贡献的测度。从增长核算角度看,劳动生产率的定义是“在特殊的函数设定下扣除要素贡献后劳均产出增长的残差”。然而,残差式的劳动生产率计算复杂且对函数形式设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16],故文献中常使用劳均产出作为劳动生产率的替代变量。但劳均产出和劳动生产率并不等同,这样处理存在一定偏差。从收入的角度工资也常用来衡量人力资本。理论上,人力资本差异应该能够部分解释工资差异,根据价值规律,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上下波动。工资作为人力资本的价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力资本的大小,因此,用工资收入作为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有其合理性。但除了人力资本外,还存在影响工资收入的许多其他因素,如供求、物价、偏向性技术进步等[17],为了相对准确地衡量人力资本需要对该方法加以改进。本文延续Byeongju(2002)[18]的思路,将低端制造业⑨平均工资作为单位人力资本所代表的工资水平,用各省制造业就业人员⑩总工资除以单位人力资本工资水平得到各省制造业人力资本总水平(11)。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其他因素可能对工资收入产生的异质性影响,降低仅以工资收入衡量人力资本时由上述原因带来的系统性偏差。
2.核心解释变量
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个指标反映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使用文献中常用的测度专业化集聚的方法——区位商作为地区制造业共同知识存量的代理变量,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其共同知识存量也越多。使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20](HHI)的倒數反映地区产业多样化程度,代表地区异质性知识存量大小,值越大表示一个地区越偏向多样化,异质性知识存量也越多(12)。
3.机制变量
参照谭洪波(2013)[21]的研究,使用交通运输网络密度、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匹配成本的代理变量。交通运输网络密度用以反映与空间距离有关的交通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越高,由距离引起的匹配成本越低。信息通信技术为知识技术传输、信息收集提供极大便利,信息通信技术越发达,与信息有关的匹配成本越低。采用市场竞争强度和技能工资差距作为竞争的代理变量。市场竞争强度用各地制造业企业数除以制造业总产值计算,值越大表示地区制造业竞争程度越大(13)。技能工资差距用各地高端技术制造业平均工资与低端技术制造业平均工资之比计算。高端技术制造业是高人力资本行业,低端技术制造业是低人力资本行业,二者比值表示地区制造业行业间的竞争程度,即高技能职工与低技能职工的工资差距。一般来说,该比值越大对地区产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作用越强。
4.控制变量
首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人力资本积累提供物质基础,以各地区人均真实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其中,真实GDP使用以1999为基期的各省份人均GDP平减指数计算得到。其次,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可为当地产业人力资本积累提供良好的金融保障[22],本文利用地区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来反映金融发展水平。最后,物质资本过度深化、技术进步速度过快可能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侵蚀效应”,阻碍人力资本深化进程[17,23]。对其进行控制,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物质资本存量,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把物质资本存量转化为以2000年为基期的实际值,人均物质资本存量等于实际物质资本存量与各省人数之比。使用每万人三项专利授权数表示技术进步。主要变量及空间权重矩阵说明见表2。
(二)数据处理
本文构建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9—2017年的面板数据,考虑数据的完整性,研究剔除了香港、台湾、澳门和西藏4个省级行政区。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形成平衡面板数据。为减少异方差对数据进行对数转换,观察表3可知,数据波动相对稳定。
四、实证结果与讨论
(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表4是1999-2017年中国省际人力资本MoransI指数检验结果。结果显示,MoransI值都为正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意味着中国各省制造业人力资本存在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为进一步考察空间相关性,利用Moran散点图分析1999-2017年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省份观测值位于1、3象限,部分中西部省份落在2、4象限,且高值集聚区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低值集聚区则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说明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出现了较强的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与全局Moran指数结果一致(14)。
(二)估计结果与分析
表5汇报了静态空间面板SDM模型估计结果,模型1结果与预期一致,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从系数大小看,专业化集聚对人力资本的正向影响要强于多样化集聚,说明现阶段异质性知识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弱于共同知识,产业间知识交流对人力资本的正向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技能工资差距对本地区人力资本提升的激励效应也十分明显,行业间技能溢价一方面反映了地区要素禀赋特征和行业间技能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差异,一方面向劳动力传递人力资本价格信号,对人力资本投资起着最直接的激励作用。地区经济及金融发展水平作为外部环境也有效地促进了人力资本积累。人均物质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侵蚀效应,原因可能是技术进步速度与人力资本积累速度不匹配,人力资本不足以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新技术,引起人力资本过时贬值、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下降。物质资本过度深化增加了干中学难度,进而降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
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加入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交乘项以检验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共同知识和异质性知识共同影响着知识创新效率,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假说1得到验证。模型3—10是在标准模型(模型2)基础上引入匹配成本与产业集聚交乘项、竞争与产业集聚交乘项的机制模型。模型3中多样化集聚与交通运输网络密度交乘项系数不显著,根据机制识别标准,交通运输网络密度不是多样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渠道。模型4中专业化集聚与交通运输网络密度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专业化集聚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说明交通运输网络密度是专业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主要渠道。模型5中多样化集聚与信息通信技术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但多样化集聚的显著性及系数没有明显下降,说明信息通信技术不是多样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渠道。模型6中专业化集聚与信息通信技术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且专业化集聚显著性及系数出现明显下降,说明信息通信技术是专业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主要渠道。模型7和模型8中多样化集聚与技能工资差距交乘项、专业化集聚与技能工资差距交乘项系数均不显著,说明技能工资差距不是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渠道。模型9中多样化集聚与市场竞争强度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但多样化集聚的显著性及系数没有明显下降,说明信息通信技术不是多样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渠道。模型10专业化集聚与市场竞争强度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而专业化集聚系数较标准模型略有下降,但显著性未发生改变。上述结果表明:1.匹配成本是专业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主要渠道,而不作用于多样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可能是因为目前人力资本积累主要得益于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由于产业间联系松散、协同效应较弱,多样化集聚的雅各布斯外部性尚未显现,这与上文的分析相一致。2.无论多样化集聚还是专业化集聚,竞争都不是其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渠道,反映现阶段产业发展“集而不群”,可能是由于缺乏科学的产业布局规划,导致产业关联度不高,专用性人力资本流动受限,产业集聚区内有效的竞争机制缺失,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一些负向影响。在空间相关性方面,模型1—10的相关系数ρ大多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中国各省制造业人力资本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这与表4的结果相一致。除多样化集聚外,各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十分显著,说明在进行分析时应纳入这些变量的空间影响因子,避免因遗漏解释变量而造成的估计偏误。总体看,制造业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三)内生性检验
表6汇报了动态空间面板SAR模型估计结果,模型1—10中人力资本滞后一阶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动态、连续的特征,而且,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自变量及空间相关系数明显低于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可能是因为人力资本的一阶滞后项将其他影响人力资本的潜在因素(如文化、政策等)从解释变量和空间结构因素的影响中分离出来,纠正了静态模型由于遗漏解释变量而带来的偏误,从显著增加的R2看,动态空间面板的拟合效果要明显优于静态空间面板。当然,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假说1和机制识别结论的可靠性。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篇幅所限,仅汇报标准模型估计结果,机制模型结果与前述研究结论一致。从表7中可以看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的估计系数波动较小,显著性未发生明显变化,动态模型的拟合度优于静态模型,与上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而非对称贸易壁垒地理嵌套矩阵的空间相关系数与反距离空间矩阵相比显著性未发生变化,但数值略有下降,说明地区间贸易保护阻碍了人力资本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TP模型讨论了共同知识和异质性知识对知识创造过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微观机制。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9—2017年制造业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及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识别了其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微观机制。研究结论显示:(1)代表共同知识的专业化集聚与代表异质性知识的多样化集聚对人力资本有正向影响,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但专业化集聚作用强度明显大于多样化集聚,说明目前人力资本积累主要得益于专业化集聚的马歇尔外部性。进一步识别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微观机制时发现,交通和信息匹配成本能够强化专业化集聚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是专业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主渠道。然而,对多样化集聚却没有起到同样的效果,再次证明多样化集聚的雅各布斯外部性尚未充分显现。另外,无论是多样化集聚还是专业化集聚,由市场竞争强度和技能工资差距所代表的竞争均未能通过机制识别检验,反映现阶段产业集聚区内有效的竞争机制缺失,产业发展存在“集而不群”的问题。(2)三种权重矩阵的空间相关系数均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研究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影响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贸易壁垒地理嵌套矩阵的空间相关系数略低于反距离矩阵说明地方保护对人力资本的正向空间溢出产生了阻碍作用。(3)技能工资差距的人力资本价格信号功能对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激励作用,地区经济及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力资本积累,而物质资本的过度深化及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积累速度不匹配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侵蚀效应”。主要的政策启示有:
(1)加强产业集聚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劳动要素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匹配成本。各类要素在产业内及产业间的自由流动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新,匹配成本越低,匹配效率越高,进而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越强。因此,要着重打破要素流动障碍,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提高要素流动效率,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实现资源整合与知识共享。
(2)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关联度。一方面,多样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前提是产业间存在正向溢出。产业间有较强的联系,协同效应才能得以发挥。如果产业间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系,就无法产生雅各布斯外部性。另一方面,较高的产业关联度是企业能够共融共生,形成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间关联度较低,资产专用性较高的人力资本流动受到限制,则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导致产业发展“集而不群”,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3)打破市场分割,促进区域一体化,减少地区贸易壁垒,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地方保护等贸易成本抑制了人力资本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跨区域流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制度性或行政性障碍,应尽快给要素市场“松绑”。打破行政层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释放“制度红利”,疏通人力资本空间传导机制,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4)充分发挥适当的技能工资差距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开放企业融资渠道,为人力资本积累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大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对技术变迁的适应性,抵消由物质资本过度深化和和技术变迁过快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
注释:
①Berliant(2006)将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简化为单点,采用欧几里得距离度量知识空间中劳动者知识距离d。并认为存在一个知识创新效率最优的思想多样性(idea-diversity)水平δ>0。d<δ时,知识创新效率与d正相关;d>δ时,知识创新效率与d负相关。
②i、j两人共同知识增量ncij(t)等于合作创新产生的新知识与从i到j、从j到i知识转移量之和ncij(t)=aij(t)+bij(t)+bji(t),i拥有而j没有的异质性知识减少量(ndij(t))等于从i到j的知识转移量ndij(t)=-bij(t)。
③通常情况下,个人选择接受位于最优匹配某一邻域内的合作者匹配。匹配成本为零时,个人将选择思想多样性最优水平的代理人合作(匹配最优点)。
④垄断性企业的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造成员工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即使通过签订薪酬契约或企业自主培训也无法解决,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可证实等原因将导致契约无效、承诺不可信及员工逆向选择,更详细的讨论参见Rotemberg(2000)[9]、李士梅和高维龙(2018)[13]。
⑤从事该项工作的机会成本。
⑥假设市场中有两个企业选择工资{1,2}使利润最大化,若企业1选择1(2<)则企业2可选择2(1<2<)吸引市场上所有工人进行生产以最大化利润。同样,企业1也可采取类似策略,博弈的结果为1=2=。当1=2=>w+h时,市场上将有更多的工人(如L~选择接受训练。此时,=D-1(L~),随着L~的上升而下降,直到=w+h,最终均衡为=w+h=*。在不考虑企业间存在合谋行为的情况下,该结论具有一般性。
⑦其他情况的模型形式判定思路类似。
⑧实际上,Acemoglu(2003)的机制识别方法包含三个方程,本文只检验了两个方程,原因在于机制变量和产业集聚交乘项与产业集聚之间的相关性不证自明。出于严谨性作者对其进行了检验,由于篇幅所限正文没有报告检验结果。
⑨参考傅元海等(2014)[19]的分类方法,低端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电子、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化工医药等行业。
⑩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单位就业人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不包含非正式就业统计,但这种偏差对本文的影响可以忽略。
(11)这种思路隐含假设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低端制造业平均工资均代表单位人力资本投入,工资差异反映的是其他因素的影响,使用比值能够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12)由数据可得性,本文使用工业销售产值数据计算HHI,但《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工业销售产值不等于29个制造业行业产值之和。为此,本文重新加总29个制造业行业作为各地区制造业总产值。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前《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仅公布了20个制造业行业工业销售产值数据,这种行业统计不一致性可能使得HHI指数计算产生偏误。
(13)由于各地区制造业企业数据缺失,从比例看,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制造业相比体量较小,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较大,故采用工业企业数代替。
(14)受篇幅所限,本文未给出Moran散点图,仅报告变化结果,有需要的读者可向作者索要。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Yamamura,E.,Sonobe,T.,Otsuka,K.HumanCapital,ClusterFormation,andInternationalRelocation:TheCaseoftheGarmentIndustryinJapan,1968-98[J].JournalofEconomicGeography,2003(3):37-56.
[3]王胜今,王冠鸿.日本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8,27(1):35-48,127.
[4]林灵,阎世平,曾海舰.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投资效益——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J].南方经济,2015(2):70-89.
[5]董晓芳,袁燕.企业创新、生命周期与聚集经济[J].经济学(季刊),2014(2):767-792.
[6]雷振丹,陈子真.区域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抑或多样化集聚?[J].现代经济探讨,2019(10):99-107.
[7]Rotemberg,J.J.,SalonerG.CompetitionandHumanCapitalAccumulation:ATheoryofInterregionalSpecializationandTrade[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2000(30):373-404.
[8]Mingaleva,Z.,Karpovich,Y.andKozlova,O.FeaturesofHumanCapitalinUrbanTerritories[J].JournalofFundamentalandAppliedSciences,2017(9):1518-1531.
[9]Berliant,M.,ReedIIIR.R.andWangP.,Knowledgeexchange,matching,andagglomeration[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6(60):69-95.
[10]Fujita,M.,Towardstheneweconomicgeographyinthebrainpowersociety[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2007(37):482-490.
[11]Mukoyama,T.,Ayegül.Specializationandefficiencywithlabor-marketmatching[J].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2009(33):221-236.
[12]Lucas,R.E.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8(22):3-42.
[13]李士梅,高維龙.契约视角下政府委托第三方提供养老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39(2):117-124,2.
[14]Elhorst,J.P.DynamicSpatialPanels:Models,MethodsandInferences[J].JournalofGeographicalSystem,2012,14(1):5-28.
[15]Acemoglu,D.Simon,J.James,R.andThaicharoen,Y.Institutionalcauses,macroeconomicsymptoms:volatility,crisesandgrowth[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3(1):49-123.
[16]唐东波.垂直专业分工与劳动生产率:一个全球化视角的研究[J].世界经济,2014,37(11):25-52.
[17]郝楠,李静.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侵蚀效应”与国际技术差距——基于2001—2015年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家,2018(7):55-62.
[18]Byeongju,J.Measurementofhumancapitalinputacrosscountries:amethodbasedonthelaborersincome[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02(67):333-349.
[19]傅元海,叶祥松,王展祥.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9):78-90.
[20]Blien,U.Suedekum,J.Wolf,K.LocalemploymentgrowthinWestGermany:Adynamicpanelapproach[J].LabourEconomics,2006,13(4):445-458.
[21]谭洪波.细分贸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空间集聚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9):147-159.
[22]冯晨,陈舒,白彩全.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历史根源:制度差异、儒家文化传播与国家能力塑造[J].经济研究,2019,54(5):146-163.
[23]李尚骜,陈继勇,李卓.干中学、过度投资和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J].经济研究,2011(6):57-67.
IndustrialAgglomeration,HumanCapitalAccumulationandSpatialSpilloverEffect
DANGYang1,GAOWei-long2,LIShi-mei2
(1.SchoolofEconomics,Changchu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angchun
130122,China;2.SchoolofEconomic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Humancapitalisveryimportanttopromote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agglomerationmayacceleratetheaccumulationofhumancapitalduetoknowledgeexternalityandotherreasons.Thispaperdiscussesthemicromechanismofindustrialagglomerationpromotinghumancapitalaccumulation,andusesspatialpanelmodelandmechanismidentificationmethodtocarryoutempiricaltest.Theresultsshowthat:specializationanddiversificationagglomerationandtheirinteractionhaveapositiveimpactonhumancapitalaccumulation,butspecializationagglomerationplaysastrongerrole.Reducingthematchingcostwillstrengthenthespecializedagglomerationandpromotetheaccumulationofhumancapital,butcannotstrengthentheeffectofdiversifiedagglomeration.Competitionfailstopassthemechanismtest,whichreflectsthatthecurrentindustrialdevelopmentis“concentratedbutnotclustered”,andlackseffectivecompetitionmechanism.Thespatialspillovereffectofprovincialhumancapitalissignificantlypositive,butitissubjecttoregionaltradebarriers.Therefore,thekeytoacceleratetheaccumulationofhumancapitalistoreducethematchingcostoffactors,improvetheindustrialrelevanceandpromoteregionalintegration.
Keywords:industrialagglomeration;humancapital;spatialspillover
(責任编辑: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