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淡薄”的提梁造型和人文意境

2020-10-20 14:32董旭姣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器型泥料淡泊

董旭姣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文人汪文柏在文章《陶器行》之中的描述,阳羡就是宜兴的古称,其中的意思是说人间的珠宝玉石没有什么珍贵,还不如宜兴河边的泥土值钱,虽然有着夸张的说法,但是在宜兴人民的心目中,紫砂泥料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丰富,更重要的还有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正是因为有着神奇的紫砂泥料的存在,紫砂艺术才能够在宜兴独步天下,成为了支柱产业,支撑着十几万人的生计。在世世代代的紫砂技艺传承之中,紫砂文化已经深入每一位紫砂艺人的血液和骨髓,现在在丁蜀镇周边的村子里,依然可以看到“家家捶泥,户户制壶”的景象。紫砂泥料独特的透气性和良好的可塑性使得紫砂壶既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变换无穷的造型,“布衣壶宗”顾景舟曾经表示紫砂壶之所以是最好的茶具,其主要的优势就在可把玩性和手工成型的无限可能。

1、紫砂壶“淡薄”的提梁造型

图1

紫砂作品“淡薄壶”(见图1)是传统的紫砂提梁形态,给人第一眼的印象并没有什么惊艳之处,造型四平八稳,气质内敛低调,但是细细品味,却能够发现其中大有玄机。众所周知,紫砂提梁壶在紫砂造型艺术之中可谓是独辟蹊径,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东坡提梁”,传说苏东坡来到宜兴之后,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之中,把烧水用的“石铫”通过紫砂材质改制而成“提梁壶”,当时的造型是三股提梁,在后来的演绎过程中,提梁壶逐渐普及开来,目前出土发现的第一把紫砂壶就是明代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见提梁壶的重要地位。这件作品壶身如同玉璧一般,线条简洁流畅、器型端庄稳重,壶底置三足,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壶嘴婉约修长,出水干净爽利;壶盖与壶口完美契合、严丝合缝,上面的桥型壶钮简约之中把江南的灵秀和隽永完美地呈现出来;此壶的壶把采用提梁的形式,和壶身的敦厚结实形成了虚实相结合的创意,流畅的线条如同彩虹飞架两端,在把整器拔高了许多的同时,空间的黄金比例分割也是精准到位,把创作者“大象无形、大巧不工”的艺术理念和紫砂壶简单质朴、格调高雅的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整体上来看此壶“淡薄”,正如其名字一般让人心生感慨,器型在波澜不惊之中蕴含着呼之欲出的力量,提梁的设计和运用把紫砂壶最原始、最纯正的气韵展示出来,在线条的起承转合和细节的塑造方面也是精益求精,每一个元素的组合都是恰到好处的和谐融洽,让我们在喝茶的同时,感受到那种从古代徐徐而来的散淡和从容。

2、紫砂壶“淡薄”的人文意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淡薄二字有着“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蕴意在其中,当我们把历史上留名的文人雅士回味一番的时候,留给我们的最重要也是最令人钦佩的一个品质就是淡薄。如陶渊明、李太白、郑板桥一般,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些诗词从不同的方面都表现出淡泊从容、潇洒大气的生活态度,不仅让当时的人们觉得非常具有风骨,就是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是非常的荡气回肠,以淡泊的名义坚守内心的笃定,以出世的态度来对待入世的无奈,让我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与生俱来的那种无所牵挂、无所畏惧、无欲则刚的气质和令人敬佩的道德约束。这件紫砂作品之所以起名为“淡薄”,就是希望回归到紫砂艺术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素面朝天的质感和简洁自然的造型,提梁壶营造出来的那种虚实结合、意犹未尽的韵味让人情不自禁地就投入其中,在细细把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文意境。

3、结语

在紫砂的造型之中,提梁类并不是经常能够见到的器型,首先在制作的过程之中,提梁的处理就必须非常的小心翼翼,烧制的火候也需要把握好,才能使其看起来不塌不破,表现出设计预期的艺术效果,在运输的过程之中也需要更多的包裹,所以对于紫砂艺人来说也是吃力不讨好的器型。但是,随着人们对于提梁之美的越来越重视,紫砂提梁优雅的形态已经逐渐地脱离了实用的功能,而是更多的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带给我们无穷的艺术享受。

猜你喜欢
器型泥料淡泊
淡泊,在风骨之内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
吴小旋 淡泊的奥运冠军
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