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458030)曹改杰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共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47~72(59.61±6.33)岁;平均病程(4.7 2±1.0 2)月。研究组5 2 例,男3 4 例,女1 8 例;年龄48~73(60.34±5.71)岁;平均病程(4.60±1.16)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康复疗法,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翻身训练,医务人员可从旁协助。②医务人员在旁辅助,在健侧上肢的支撑作用下坐起。③患者在床旁呈坐位,双手握紧为Bobath手,双手向前伸直,臀部缓慢离床,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中心前移,最后成站立位。④当患者达到站立位三级平衡后由患者在平衡杠内行走,最后自行步行训练。30min/次,2次/d,连续训练2个月。
研究组在康复疗法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法,内容如下:首先定位取穴,选取患者两侧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次穴:极泉、委中、尺泽。如患者肌张力增高则取配穴:合谷、肩髃、阳陵泉。取穴完毕后在穴位周围棉签消毒,使用毫针(江苏东方针灸器械厂,规格:0.30×40mm,1.5寸,)首先针刺主穴内关,直刺1寸左右,针刺后提插捻转用泻法得气,时间为1min;向鼻中隔处以斜约30°角斜刺约0.5寸,重雀啄法得气,以患者流泪为宜;斜刺三阴交约1.5寸,提插得气,以下肢抽搐为宜。针刺次穴尺泽,直接直刺1寸提插得气;患者俯卧位抬起患肢后直刺委中后,调整针尖角度向外侧呈15°继续进针约1寸,提插得气;直刺极泉约0.5寸,不易过深,提插得气。所有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1周连续针刺5次,休息2d,每次30min,连续2个月。
1.3 观察指标 Fugl-Meyer肢体运动评分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满分共100分;神经功能缺损(CC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满分为45分。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s)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s)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a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bP<0.05。
组别 Fugl-Meyer评分 CC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1) 38.51±6.29 53.64±8.17a 25.48±5.33 15.35±3.22a研究组(n=52) 39.06±7.88 75.40±9.66ab 25.70±4.16 7.81±4.50ab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 检查,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CC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主穴以阴经为主,其中内关为心包经上之大穴,且又与阴维脉相通,因此不仅强心安神,且可定向调和血脉;水沟为督脉要穴,在与阳明经的交汇处,因此可开窍醒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汇之处,不仅能起到安神补阴的作用,并可打通三条阴经的脉络,避免血瘀损伤脉络,使之畅通;在此基础上针刺次穴尺泽、委中及极泉,能够刺激表皮肌肉及肌腱,恢复血络,主穴次穴相辅相成,因而起到疏通血络,醒脑开窍,抵御外邪的作用。现代研究显示,醒脑开窍针法通过刺激局部穴位,能够增加一氧化氮的形成,尤其是脑部,促进颅内微血管的循环,避免脑细胞因损伤而发生过度氧化现象,从而进一步避免脑损伤的发生;此外针刺可减轻脑部的钙离子超负荷现象,保护大脑皮层的正常生理结构,改善神经功能损伤[1]。在治疗过程中联合常规康复疗法,通过长时间的肢体运动训练,促进运动皮层的恢复,输入正常的姿势运动,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CC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优势所在,两者通过互补促进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与吴赞杨等人研究一致[2]。
总之,康复疗法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减轻肢体障碍及神经损伤,值得临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