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驰
【摘 要】慢性乙肝是我国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随着抗病毒治疗的不断普及,虽能够有效延缓乙肝恶化发展进程,但其还是不能完全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因此对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来说,研究其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降低乙肝后肝硬化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论述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具体机制,并将其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关键词】慢性乙肝;肝硬化;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明确慢性乙肝HBV感染者进展为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积极予以临床干预是减少肝硬化发生重要措施。
1 年龄与性别
当前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3],男性、中年人是乙肝发展为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赵治凤[4]的对2011年~2014年河南新乡市肝硬化的发病率及预后转归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前的肝硬化发生率较低,占22%,≥61岁的占13.2%,40~60岁的肝硬化发病率最高,占64.8%,而且男患者占比显著多于女患者。朱锐[5]的研究也将HBV相关肝硬化的发病高峰倾向于中年男性,而且顾及到雄激素的影响,临床指南将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女性设为肝硬化高危人群。杨小强[6]的研究显示雄激素能够使HBV基因转录增加,而且HBx蛋白可增加雄激素受体转录,促使病情进展到肝硬化。此外,男性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熬夜等不良因素也多于女性,这也是男性肝硬化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2 不良生活习惯
2.1 饮酒
近年,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7],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导致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发生,二者之间存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酒精、乙肝病毒有协同作用,能够共同促进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苏毅[8]的研究中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饮酒与HBV感染对肝硬化发病有协同作用。韩国一项研究也报道,乙肝患者每日摄入酒精量≥50g的,其发生肝硬化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对于饮酒导致肝硬化的具体机制,主要是长期大量酗酒,乙醇、乙醛(酒精中间代谢产物)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再加上HBV感染,两者协同加速肝脏损害。
2.2 吸烟
吸烟对人体有害是众所周知的,但以往临床研究中关于吸烟对肝脏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最近,法国一名科学家对244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乙肝患者每日吸烟支数愈多,其肝脏炎症活动就愈严重,肝硬化患者在不吸烟组中占59%,而在每日吸烟支数>20支组中占84.6%,差异明显,表明了吸烟不但会导致慢性肝病活动,还会加速肝硬化进程,其分析原因可能是烟草中含有大量的肝毒性物质,例如尼古丁,能够激活机体内大量细胞因子,促使全身炎症、过氧化、血栓形成,进而加快肝硬化发生进程。此外,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氧自由基,可激发肝脏组织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致使肝细胞变性、坏死。
2.3 饮食习惯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认为,饮食习惯与肝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侯春阳通过观察慢性乙肝患者饮食习惯发现,经常使用腌制、油炸、烟熏、酸辣食物患者其进展为肝硬化风险更高。胡瑞华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过量摄入甜食、贝壳类食物与肝硬化发生呈正相关性。因此,我们建议慢性乙肝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这些食物,以防肝硬化发生。
3 代谢综合征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以胰岛素抵抗、向心性肥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代谢综合征除了有肥胖、血糖偏高、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症状外,还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肾功能损害等靶器官损害表现。相关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是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主要是因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为胰岛素抵抗,其能够通过激活胰岛素受体底物-1来促使肝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调节肝星状细胞增殖,使肝脏受到损害。此外,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以肝脏脂肪变性坏死,或伴有纤维化改变为特征的肝脏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也有文献报道,代谢综合征与慢性乙肝病毒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抵抗与乙肝相关蛋白双重表达协同作用于肝细胞中进而引起肝损害,故乙肝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肝硬化风险相对增加。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血糖、血压、体重情况,预防肝硬化发生。
4 HBV相关因素
4.1 HBV复制水平
目前普遍认为,HBV-DNA高水平复制可显著增加罹患肝硬化的风险。台湾一项关于肝硬化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显示,当HBV-DNA值≥10000拷贝/ml,有70%以上乙肝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为肝硬化发生的基础之一。此外,郭强的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规范有效抗病毒治疗后,能够降低血清HBV-DNA复制水平,使肝脏炎症活动逐渐趋于稳定,降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生率,这可从另一个角度表明HBV高复制水平为肝硬化的高危因素,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为临床预防肝硬化的主要措施。
4.2 HBeAg状态
相关研究报道,与HBe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相比,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其肝脏储备能力较差,且肝硬化程度更严重。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存有基因突变株,主要是前C区基因发生突变,致使HBeAg不能分泌,进而使其逃避机体免疫应答,导致机体长期出现病毒复制活跃状态,引起肝炎反复发作,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5 小结
慢性乙肝肝硬化为临床较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虽然临床对其进行了广泛性研究,但其相关诱因、危险因素及机制尚无完全明确。当前有观点认为,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是多因素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代谢综合征、HBV高复制水平、HBeAg阴性等,而且乙肝患者病情恶化是上述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临床在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广泛性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进而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预后,延缓或避免肝硬化发生。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12): 886-895.
李积杰.老年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684-3686.
赵治凤,樊晋宇,张光谋.1400例肝硬化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3):414-415,418.
朱锐,吴嫣然,杨胜兰.武汉协和医院354例肝硬化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及发病的时间规律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31-34.
杨小强,张月荣,王慧,等.男性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30(5):128-130.
唐芳馨,王炳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筛查[J].肝脏2019,24(3):221-223.
苏毅,李传腾,刘玉娟,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0):25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