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的临床价值

2020-10-19 18:05郑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老年高血压

郑魏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结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未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分别作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心功能正常);除此之外,另选取50例医院同期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动态血压测定仪、动态心电记录仪同步监测患者情况。观察记录以上三组的昼夜血压、反杓型高血压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包括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简称NN间期)的标准差SDNN以及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结果:甲组和乙组除dmDBP外其余5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甲组的dmDBP高于对照组;甲组反杓型高血压比例低于乙组;乙组的SDNN和RMSSD均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杓型高血压易发生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的房颤患者身上,因为该类患者迷走神经受到抑影响和抑制,导致功能降低。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老年高血压;阵发性房颤;HRV参数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高血压(hypertension)在当今社会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特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具体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同时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性质损害(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肾病等)[1]。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是诱发很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考虑因素,它不仅能加大脑卒中、脑溢血的发生的可能,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还是引发心房颤动的关键因素。本实验着重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方式,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管理,这样对于密切监测患者昼夜血压起伏情况有更为直观的帮助,进而致力于进一步指导以后的临床高血压治疗。现就具体研究内容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未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50例,以及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50例,分别作为实验的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心功能正常);除此之外,研究选取50例医院同期体检正常者作为甲组和乙组的对照组。甲组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66.57±3.29)岁,病程(4.16±0.27)年;乙组5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66.37±3.68)岁,病程(4.51±0.43)年。对比两组的性别、病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在研究开展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研究的开展经由医学伦理会批准许可。

1.2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包括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具体如下。

1.2.1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的高血压诊断均通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2)阵发性房颤诊断符合《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3]要求;(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2.2 排除标准 (1)本研究对患者的基本精神状况有着基本要求,认知障碍者、意识不清者,口语表达能力不正常者皆不符合要求;(2)肝肾功能障碍者;(3)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者;(4)不支持本研究内容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同时患有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等临床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采用袖带式动脉血压测定仪昼夜24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具体测定时间如下:白昼(早上6点至晚间9点59分),夜晚(晚间10点至次日早上6点),在白昼每隔二十分钟为患者测定一次血压,夜晚每隔半小时为患者测定一次血压,昼夜24小时连续记录;与此同时采用心电记录仪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参数。

1.4 观察指标

(1)昼夜血压:包括白昼、夜间、以及全天的平均收縮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共6项指标。(2)血压分类:根据测定的白昼、夜间血压均值大小比较,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类:杓型(白昼血压均值高于夜间血压均值的10%~20%)、非杓型(白昼血压均值高于夜间血压均值的0%~9%)、反杓型(白昼血压均值低于夜间血压均值)[4],统计甲乙两组患者的反杓型高血压情况。(3)HRV参数:包括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简称NN间期)的标准差SDNN以及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

1.5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c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昼夜血压 乙组的nmSBP低于甲组,甲组的24hDBP、dmDBP高于乙组;甲组和乙组除dmDBP外其余5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甲组的dmDBP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血压类型

甲组50例患者,反杓型高血压者9例,其中舒张压反杓型4例(8%)、收缩压反杓型5例(10%);乙组50例患者,反杓型高血压者38例,其中舒张压反杓型21例(42%)、收缩压反杓型17例(34%)。两组的舒张压反杓型和收缩压反杓型例数相比发现甲组均低于乙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 SDNN、RMSSD

根据研究发现SDNN和RMSSD值最高的是对照组、其次是甲组,乙组值最小。具体如下表:

3 结论

高血压的患者往往心脏负担会较原来更重,特别是合并房颤的患者,血压会出现昼夜的变化规律,经测定研究发现,这类患者由于迷走神经受到压迫损害,极易呈现反杓型血压。

参考文献

郭琳,王品,and许伟."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心房颤动预后的影响."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03:85-86.

徐小燕,and汪朝春."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现代实用医学11:42-44+143.

牛海燕,&王建华.(2016).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应变显像评价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结构和功能.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

虞晓武,易兴阳,颜志钦,池丽芬,宋南海,&周鹏..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及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25),53-55+57.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老年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氨氯地平与松龄血脉康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不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