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摘 要】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针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预防该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总结近年来有关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启示预防,降低发病率;而对于患者的健康指导,可使其正确认识,及时防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溃疡病是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炎性溃疡为特征的常见胃病,在幽门螺旋杆菌被发现之前,认为胃液的自我消化作用是最主要的病因,故又称消化性溃疡,沿用至今。它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液自我消化、神经内分泌失调关系紧密。该病经适当的内科治疗可以使溃疡不再发展,达到愈合,结合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预防,从而极大减少复发率。然而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却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一些患者对该病没有正确的认识,增加了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命质量。本文就近些年学者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病机制做了总结分析,有的从病因和发病机制角度给予健康人群和患者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对策,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张诺春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病的最主要的病因[1]。王国斌研究表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病人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促进溃疡愈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使溃疡的复发率极大降低。幽门螺旋杆菌能降低粘膜的防御功能,引起炎症,促使粘膜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缺血、壞死等,从而促进溃疡形成。另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使胃泌素释放增多,胃酸分泌增加,增加胃酸对胃肠壁的消化作用风险,从而导致溃疡的发生[3]。
1.2 胃液的自我消化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溃疡病的形成是胃或十二指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自我消化的结果。据临床研究表明,十二指肠溃疡时可见分泌胃酸的壁细胞增多,胃酸分泌增多,大部分该疾病患者胃酸明显高于正常人。消化性溃疡不会在缺酸状态下发生,胃蛋白酶原需要氢离子激活,胃液PH值是保证胃蛋白酶活性的基础,在PH大于4时胃蛋白酶便失去活性。因此,临床上空肠与回肠极少发生这种溃疡,因其碱性环境的缘故。并且,临床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处的空肠因胃液作用而发生溃疡。这些研究都说明胃液对胃肠粘膜的自我消化是形成溃疡的重要原因。
1.3 粘膜防御屏障破坏
虽然酸性胃液是溃疡形成重要的原因,但很多胃溃疡患者胃酸水平却正常,一般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处于正常水平,另外,很多高胃酸人群并无溃疡病的发生。因此,胃肠黏膜屏障的破坏也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病因。消化道黏膜屏障健康时不会发生溃疡。正常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防屏障功能,包括黏液屏障、细胞屏障以及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可保障屏障完整,能够抵抗胃液的消化。当饮酒、吸烟、服用水杨酸类等药物以及胆汁反流时,可使黏膜屏障受到破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的不合理运用、吸烟饮酒都可以破坏保护粘膜防御屏障。
1.4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目前认为,精神因素也影响消化性溃疡的发病[4]。溃疡病患者常有精神过度紧张、忧虑、迷走神经功能紊乱等现象。精神因素可以引起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使胃酸分泌增多,导致溃疡形成。十二指肠溃疡思者迷走神经兴奋性往往增高,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增强了胃液的自我消化作用。而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增多,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胃蠕动减弱,食物潴留在胃内刺激胃窦部,通过促胃液素分泌增加,刺激胃酸分泌旺盛所致。各种原因使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多,也可使胃酸分泌增加、粘液分泌减少当机体处于高度紧张或应激状态时,可使神经内分泌、生理、免疫功能及心理行为方面的改变,此时,大脑皮层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兴奋,胃粘膜上的G细胞和壁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胃酸与胃蛋白的分泌,损伤胃粘膜,发生胃溃疡[5]。
1.5 其他因素 遗传;患肺部慢性疾病、冠心病等会造成胃黏膜供血不佳,影响溃疡愈合。
2 健康指导
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识别,及早进行预防,不仅可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生率,更能使患者针对病因进行生活方式、精神心理状态等的调整,结合正确用药使溃疡尽早愈合,降低其复发的机会和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健康指导对非病人和病人均有重要的意义。
2.1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按时进餐,清淡饮食,细嚼慢咽,七分饱,忌暴饮暴食,忌刺激性饮食,忌过量食物和饮品。高脂肪食物会使胃排空减慢,胃窦扩张,胃酸分泌增加,少量食用。每周对餐具进行煮沸3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杜绝对小孩口对口喂食,分餐制,出门带餐具都可以有效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2.2 合理运动
每周进行3-4次合适自己的运动,尽量以走路、骑车等方式代替汽车等交通工具,增强体质。并且运动可分泌一些化学因子,使人产生愉快情绪,有助于减少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抑制溃疡病的发生。另外,有助于戒烟戒酒的成功。
2.3 戒烟、酒、滥用药物
最新研究证实少量饮酒也会对消化系统粘膜造成损伤,因此,戒烟、酒、滥用药物是必要的。
2.4 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可通过喜欢的运动、旅游、寻找兴趣爱好、与周围人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通过读书、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思考,培养自己对周围人的慈悲的理念和对事看破放下的心态。这些将有助于自己和周围的人保持稳定平静的心态,容易保持愉快的心情,即使面临各种竞争和压力,也可以以这种心态保持清醒头脑智慧的面对。这样可以避免或缓解紧张、焦虑、压抑等情绪,减少溃疡的发生。
2.5 體检 每年一次胃镜体检,对于有胃部不太舒服症状者,及时就医。也可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
2.6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如肺心病、冠心病等,促进溃疡的愈合 。
2.7 药物的预防
对有溃疡发病因素的人群,要适当进行药物干预,预防溃疡发生。如胃酸高者服用制酸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服用相应的抗生素,有粘膜损害者要服用黏膜保护剂等[6]。
2.8 其他
对于急性期患者或有并发症时应正确认识疾病的病因和本质,保持平和心态,卧床休息。恢复期的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患者要正规长期用药,胃镜检查溃疡愈合后,需继续使用较长时期的维持量,以防复发。正规长期服药结合综合病因因素的去除,按时复查,避免随意停药,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如穿孔、癌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总之,分析探讨该病的众多病因和发病机制,这有利于医学院校教师和医护人员担起社会服务这一职责,给群众提供咨询的平台或在社区进行宣传,对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使他们正确理解。同时在临床进行预防干预,达到降低发病率、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张诺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分析与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14):2709-2710.
王国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变革[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9):76-79.
屈苗苗,白雪峰.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新观念[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5(2):17- 18.
何亚军.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药物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15):290-291.
黄英.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及护理研[J].全科护理,2011(21):1893-1894.
钟敏,王永霞.浅析消化性溃疡常见的病因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