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肖洁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患者在太极拳康复训练后各步态参数的变化,研究太极拳训练对偏瘫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按一定标准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50名,分成2组,太极拳康复组和普通康复组各25人,运用footscan测试系统分析康复前后步态参数的变化。结果:康复前后步长、步幅出现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练习太极拳组康复前后的差异(p<0.05)。结论:练习太极拳可显著增加受试者的步长和步幅。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步态;足底压力
【中图分类号】R8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脑卒中在我国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趋势,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而且有30%~50%的脑卒中患者出院3个月后仍不能独立行走[1]。偏瘫是脑卒中典型的症状,由于偏瘫导致的步行障碍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太极拳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步行水平,预防跌倒的发生[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脑卒中患者50例。发病6个月内,从未进行系统的太极拳训练,无其他严重的骨骼肌肉、心肺等系统的疾病,能配合进行太极拳训练,测试前24h未进行剧烈运动。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为太极拳康复组和普通康复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日常的康复治疗,其中太极拳康复组每天固定时间点进行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30分钟,一周5次,持续1个月。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量患者一个步态周期的参数,测试3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欲采用混合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其次,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步宽的差异。结果均用表示,p≤0.05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特点及分析步速可作为评价患者行走能力的客观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以及康复前后各步态特征的差异。各步态参数指标见表1。
主效应结果表明,是否练习太极拳对受试者的步长(P=0.028)产生显著性影响。康复前后步长(P=0.014)、步幅(P=0.028)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后继检验结果显示康复前不同组间步长并无显著差异,康复后出现显著差异(P=0.021)。太极拳康复组康复前后步长(P=0.017)、步幅(P=0.040)出现了显著差异。是否练习太极拳对步长有显著影响,说明康复后练习太极拳组比不练习太极拳组的步长更长。康复前后步长、步幅出现显著差异,表明练习太极拳可显著增加受试者的步长和步幅。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助进行太极拳训练1个月后,其步行时的步长和步幅相比只进行日常康复有明显增加,这与前人的研究結果相当[3]。偏瘫患者步长、步速等步态参数明显低于正常人[4]。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步长增加明显,尤其是辅助训练太极拳的患者。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太极拳运动需要不断地转移身体重心,特别是在患侧下肢支撑时增强了下肢的控制能力。其次,太极拳大量的马步动作,增强前脚掌负重能力的同时改善了偏瘫患者重心后移的问题,重心前移使得患者往前迈步更容易,也就增加了患者的步长和步幅。
参考文献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8-360.
赵媛,王燕等.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功能和跌倒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339-345.
缪霆,代新年,闫玮娟,等.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1):987-988.
张晶晶,李艳.脑卒中偏瘫步态特点及康复策略,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5):1044-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