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群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指人处于静息状态时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140/90mmHg),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后绝大部分患者伴有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视网膜等组织功能改变或者器质性改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高血压不是一种均匀同质性疾病,不同个体间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高血压病程较长,进展较缓慢,受个体差异影响用药也各有不同。那么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如何才能安全用药?
那么,首先来了解下治疗高血压的有哪几类药物:
(1)利尿剂。利尿剂又可以分为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这类药物主要是适用于大部分无禁忌症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特别适合难治性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2)钙通道阻滞剂。根据CCB和动脉血管、心脏亲和力与作用分为二氢砒啶类和非二氢砒啶类,根据CCB和钙通道亚型亲和力不同又分为L型、L/N型或L/T型(双通道)、L/N/T型(三通道),根据CCB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特征将每一亚型药物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代。由于CCB降压效果显著,药效表现出剂量依赖性,该类药物主要适用于治疗轻度、中度、重度高血压。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该类药物有可以分为二苯四咪唑类(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非二苯四咪唑类(伊贝沙坦)、非杂环类(缬沙坦),ARB的降压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通过对AngII和AT1受体结合产生拮抗作用来达到保护心血管的目的。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见的有卡普托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适用于合并左室肥厚及既往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微量蛋白尿或者蛋白尿患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
(5)β受体阻滞剂。Ββ受体阻滞剂又可以分为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如吲哚洛尔、纳多洛尔、普萘洛尔等)、α或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醋丁洛尔),这类降压药主要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主动脉夹层、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
(6)α受体阻滞剂,可以分为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如:妥拉唑林、酚苄明)、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和选择性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这类降压药主要适用于周围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哮喘的高血压患者。
(7)固定复方制剂。固定复方制剂又可以分为传统固定复方制剂(主要成氢氯噻嗪、利血平、双肼屈嗪、可乐定、中药、镇静药等)和新型固定复方制剂(RAAS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RAAS抑制剂+二氢吡啶类CCB),其中传统的固定复方制剂主要适用于轻度或中度高血压,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地区高血压患者。
作为高血压患者,要想安全用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化:在选择药物时,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基本情况等个性化治疗,由于当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并且不同的药物发挥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综合情况选择最佳的药物。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为肝肾功能下降,其药物代谢速度缓慢并且存在差异,因此要遵循个性化用药。
(2)小剂量开始:关于降压药的起始量,应该从较小剂量开始,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果使用某种降压药的效果显著,但是血压水平依然未达标时,便可以在确保患者耐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药物剂量。
(3)联合用药:如果在使用某类降压药效果不佳时,不提倡通过增加药物的剂量来提高治疗的效果,建议考虑联合用药的方式,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提高血压的达标率,还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耐受性差或者不良反应明显时便需要及时更换药物种类;
(4)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这类药物的药效持久,患者无需频繁用药,不仅可以能够平稳的降低血压水平,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血压波动过大以及药物损害靶器官;
(5)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应用的降压药的疗程也不尽相同,高血压患者强调终身监测血压水平,但是并非为终身服药;
(6)降压药的停药方式应该逐渐减少剂量,加强观察,定期监测血压水平。
(7)结合患者的不同危险因素选择用药。例如:针对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应该将血压的水平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若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如:脑卒中)时,便可以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或者噻嗪类利尿剂类药物保护心肌血管,若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病,可以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控制肾病的进展,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可以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患者基数逐渐增多,而药物作为控制血压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治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要结合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安全用药,从而在提高血压控制率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