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2020-10-19 12:33赵传志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文途径教育

摘要:在技师学院普遍重职业、轻人文的现实环境下,通过课堂教化、环境养成、实践锻炼等形式,达到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共生互补,锻造岗位需要、素质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锤炼以工匠精神为统领的职业素养,提升技师院校核心竟争力。

关键词:技师院校;人文;教育;途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序列”,既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也是对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托。技师学院处于技工教育的最高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统领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坚持课堂教育的主导性,发挥人文教化功能

1.构建专业基础与人文素质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

“人文”一词指的是,由浸润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等,内化为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力结构更应优于专业结构。因此,技师学院课程体系,应在保障专业基础与技能基础上,开发并设置相关的开拓学生视野、填充学生文化、培育学生人格、拓展创业意识的课程,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人文教育的滋养。

课程设置上契合人文课程的宽基础、实用性、综合性、时代性,重点开发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以及职业精神等的人文养成课程,涵盖订单培养的企业文化内容、地域人文内容。课程类型上,设置基本的必修科目,宽泛选修科目,以此形成“兼融诗书画,并蓄文史哲”的人文素质教育局面。

2.在专业教学中积极渗透人文教育内容

在通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精神,并借助于课堂外的隐性教育资源,充实人文内涵,提高人文素养。以“工具性”的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为例,要求学生掌握应用文书真实性、实用性、逻辑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锤炼学生语言上的准确、明晰和庄重,训练学生条理清晰、段落因果等的逻辑思维,进而整饰个人修身,陶冶文化情操。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的导向作用极其重要。其品性学识、言谈举止、性格志趣、氣质修养乃至于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文养料,让学生如沐春光、如饮甘醇。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求真”中向善、向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二、坚持环境育人的主体性,营造人文养成氛围

1.在活动中辐射人文素质教育的光芒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积极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给学生施展特长与才智的舞台。结合校园艺术节、地域文化节等活动,把格调高雅、导向正确的时代文化引向深入。鼓励学生社团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及群体类的体育赛事,

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结合专业课程,开展就业、创业主题的劳动技能大赛、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专家学者、能工巧匠、社会名流引入学院讲坛,开展涵盖政、经、史、哲、科技等领域的学术讲座、文化传承等活动,架起面向社会办学的桥梁,发挥高校文化辐射的功能。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起着消化、吸收、巩固、强化、延伸和补充课堂人文素质的作用。

2.强化主题鲜明的校园环境建设

“大学里的树拧出来的汁都应是文化。”校园浸染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富有育人功能;楼宇、雨路、雕塑、报栏等,都彰显人文精神;以其独特的自然美和情、意、境的可感受性,具有耳濡目染的人文教育价值。通过环境育人的不言之教,将蕴含其中的哲学思辨、文化内涵,根植学子之心。图书馆、阅览室,赋予学生以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利用丰厚的校园文化资源充实自己,给学生以文化养料的天地。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便捷、互动的网络方式,讨论校园热点,形成舆论导向,传递人文情怀,构建出人文氛围浓厚的软环境,赋予校园新的时代内涵。

三、坚持实践实习的社会性,锤炼人文道德素质

1.在实践中引导、检验和修正人文价值观念

开展主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安于基层、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以及积极协作的精神,教育学生自觉担当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抓实实验、实训、实习的重要环节,利用企业文化带给学生的社会体验,提升职业素养。这种隐性的人文教育,带给学生书本上、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因而更深刻、更持久,更能使人文教育的外在诉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在社会实践体验中,劳动强度,处事哲学,以及交流沟通、与人协作能力等,都会得到真正检验,一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理想落差、甚至美好幻灭的消极情绪,个别学生陷入迷茫。指导教师要正确引导、理性干预,教育学生积极修正并自觉形成遵从社会的价值观念,以健康向上的姿态融入于社会体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实践场所的联系、接洽、沟通,这些基本的社会运筹能力,也是学生效仿和模拟的方面,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升。

2.建立有效的激励导向与评价机制

大张旗鼓地宣传校园涌现的好人好事,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隆重开展奖学金颁奖表彰活动,引导学生坚定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广泛组织“良师益友”评选活动,树立师德典范,造就浓厚的师生互敬氛围。组织“志愿者服务”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认识社会、回馈社会,关注国家,认同肩负的社会责任。

通过实践道德锻炼,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人生信念,锤炼其坚忍不拔的气魄,锻造其沉着应变的品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红梅.浅谈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7)

[2]黄丽清.关于应用写作教学融通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

作者简介:赵传志(1962-),男,汉族,山东德州陵县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应用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人文途径教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文社科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