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东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遂平463100)
乳腺良性肿瘤分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脂肪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错构瘤及乳腺平滑肌瘤等多类,其中以乳腺纤维腺瘤最为常见。目前,临床认为其发病主要是因雌孕激素分泌失衡、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或基因异常[1~2]。目前,乳腺纤维腺瘤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只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基本都可痊愈。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虽疗效满意,但由于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风险高、恢复慢、愈合后瘢痕明显等弊端,给患者带来极大忧虑与苦恼[3]。而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转术,在达到传统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微创、美观等优势,有利于患者预后,愈合后基本无瘢痕,因此更易被患者所接受[4]。本研究探讨超声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年龄28~68岁,平均(48.54±6.06)岁;增生结节14个,纤维腺瘤42个;单发性肿瘤12例,多发性肿瘤22例;肿瘤直径0.3~3.4 cm,平均(1.82±0.32)cm。观察组年龄26~65岁,平均(47.84±5.06)岁;增生结节16个,纤维腺瘤41个;单发性肿瘤14例,多发性肿瘤20例;肿瘤直径0.3~3.6 cm,平均(1.95±0.46)c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彩超检查证实存在乳腺良性肿瘤;有手术适应证;精神认知正常;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证;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血管或肝、肺、肾疾病;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患有其他部位肿瘤。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麻醉药采用1%利多卡因与20~80 ml生理盐水、1:1 000肾上腺素混合稀释制成,在乳晕旁作切口,长度要长于肿块,深度达乳腺组织浅面,沿乳管切开肿块表面,用钳夹固定肿块,剥离肿块包膜表面,完整切除病灶,电凝止血后缝合。
1.3.2 观察组 采用超声下微创旋切术。采用超声诊断仪(型号GE730,迈瑞公司)、麦默通微创旋切活检系统(美国强生公司)及11G微创旋切刀。患者取仰卧位,术前先采用超声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等,明确肿块周围血流情况。局部麻醉同对照组。若肿块位置较深,如位于胸肌筋膜表面或腺体深层,则直接采用乳房后间隙注射的方式进行深层麻醉。在接近腋前线、乳房下缘及乳晕边缘处作一切口,作为穿刺进针点,待麻醉满意且病灶浮起后,可进针穿刺。旋切穿刺:用尖头刀片在穿刺点作0.3 cm切口,选择适宜穿刺角度,旋转到穿刺乳腺病灶底部,再回退。针芯确认病灶处于活检槽内后,旋切刀作扇形旋转进行多次旋切,直到超声显示病灶已完全切除。超声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病灶残留等,确认无误后关闭切口。采用棉球加压原病灶位置止血15~20 min,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 h。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2 h(麻醉消退时)、3 d、7 d疼痛情况。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患者可接受;4~6分表示重度疼痛,影响到睡眠;7~10分表示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2)术前、术后1 d,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3)对比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出血、切口感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 h、3 d、7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
2.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术后1 d,观察组TNF-α、IL-6、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8.82%(3/34);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5,P=0.238)。
乳腺良性肿块是乳腺科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患者生活不规律与生活压力增加,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病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患者青年女性居多,所以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完整保留乳房形态也一直是临床研究与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有逐渐被超声下微创旋切术所取代的趋势。
超声下微创旋切术是一种在超声引导下对各种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及完整切除的微创旋切手术。相比常规的乳腺肿块切除术,创伤更小,病灶清除更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活检系统,可通过超声引导精确定位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采用真空抽吸泵将肿块吸入切割凹槽,利用旋切刀高速旋转切除病变组织[5]。在切除过程中行动态监测,以确保病灶的彻底清除,也可避免过度切除造成正常皮肤组织损伤。超声的准确定位是准确切除病灶的前提,本研究采用的超声诊断仪具有三维成像功能,可多切面显示图像,对横断面、纵断面和冠状面进行同时观察,定位精确可靠。正确判断病灶彻底切除是保证病灶无残留与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超声影像多角度、多方向、多切面的观察,判断病灶与正常组织的界限,再做肿块切除可达到完美的切除效果,避免肿块残留、再做2次手术切除[6~7]。有学者报道,超声下微创旋切术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性与灵敏度明显高于粗针穿刺与细针穿刺,肿块的准确性诊断是减少开放式手术与减少肿块恶性病变的关键[8]。
TNF-α、IL-6、CRP均为临床常用的炎症反应指标。当手术对机体造成组织损伤时,可引起的自身免疫系统被激活,大量TNF-α、IL-6、CRP被释放,其水平与手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炎症介质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超声下微创旋切术创伤更小,对机体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更轻。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超声下微创旋切术安全性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在超声下微创旋切术中若存在多发肿瘤,切除顺序应从小至大,以便于压迫止血;若病灶周围彩超提示有较多的血流信号,可在术前局部使用肾上腺素,以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术中出血的作用;术前对针道、穿刺点进行选择时,尽量通过一个穿刺点完成手术,减少创伤,但若条件不允许,则以完整切除肿块为主[9~10]。
综上所述,超声下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