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兰若(韩国庆熙大学)
整个下午都沉浸在教授滔滔不绝地演讲中,夕阳西下,我早已是头晕眼花,饥肠辘辘。下课便匆匆收拾好书本,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地在校园的山路上独行。初冬的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我边走边思索着一个紧迫的问题:晚餐该怎么解决。纠结之际,醒目的霓虹灯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急忙走进去,随意点一份快餐打包,随后忍受着漫长的等待。
走出餐厅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寻常的场景:一对男女学生在餐厅外楼梯的拐角处面对面站着,只是“大眼瞪小眼”地互相打量着对方。在飘雪的天气里,他们身上黑色厚重的羽绒服给此时的气氛添加了几分沉闷。
他俩这是怎么了?看到有人路过,女生率先打破了沉默:“你打算一直这样吗?”那位高个子的男生仍然缄默着。
这韩剧般的场景让我联想起几天前同学曾对我描述过的相似情形,他说,韩国大部分情侣吵架的时候通常不会真正的吵起来,而是一言不合就“冷战”。看过那么多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的韩国爱情戏码,当时的我还不太相信韩国人的含蓄与冷艳,没想到今天恰巧遇到了。不想做“电灯泡”的我偷偷瞄了他们两眼便匆匆走过了。已经是零下10度的天气了,只是不知道两个人还要僵持多久。原来真正的韩式恋爱,并没有韩剧里演的那样浪漫而美好,也有一点“心累”呀。
记得3年前漂洋过海来到韩国,第一次踏上韩国的土地,当我怀着既欣喜又忐忑的心情走出仁川机场,一位高高瘦瘦的小哥哥仿佛在向我挥动着手臂,我凭着直觉向他走去,他也前来迎接着我,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真是太幸运了!他直呼我的英文名字,我叫他学长,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与他距离。
原来他就是韩国的大学为我安排的Buddy(学伴)。他负责帮助我融入大学生活,巧的是我们竟然是同个学院的学生,而且他是Buddy社团的负责人之一。初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口头表达能力还很生涩的我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可想而知。幸运的是他的英语水平非常高,沟通能力强,性格温柔而又耐心负责。从入学注册、办理银行卡,到入住学生公寓,甚至每次吃饭都叫上我。他这样事无巨细的帮忙,让我很快熟悉了留学生活。
有一次我们去江南游玩,回来的时候,天色已黑,他做出了一个令我很奇怪的举动:当每辆公交车进站的时候,他都抢先上车,对司机叽里哇啦地说着韩语。直到我上车坐定,问他和司机都说了什么,他说“就是想问司机有没有座位,因为走了一天,不想你上车还站着,希望能有个座位给你”。
这位学长,比我大两届,因为我们学习的是同一专业,课余时间我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经常向他请教,他总是非常耐心的给我解答,遇到他不懂的的问题,有时就带我去学校的图书馆查资料,有时还带我直接去请教他的教授,令我收获良多,不知不觉中他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第一个学期放假回家,他时不时地给我发来信息,问我什么时候返校,哪天的航班,放下手机我开始数着日子,盼望着早点登机,早点返校,早点见到他。在学校的日子,他教我韩语,我教他中文,他告诉我韩国文化,我给他讲了讲中国的《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过,对中国文化还是门外汉的他闹出了一个笑话:他问我,这么美的诗,是你写的吗?
曾经被一度风靡中国的《大长今》《我叫金三顺》等韩剧“洗脑”,当时的我确实以为我遇到了一位“白马王子”和“韩国好男人”,从学习成绩、处事能力和性格上来说,他确实优秀,但在长时间的交流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他的另一面:喜欢喝酒,可以喝到通宵;严重热爱交际,有事没事和不同的异性出去吃饭……
有天在食堂里看到他又一次和不同的女生吃饭,还是没有忍住在Kakaotalk(韩国聊天软件)上试探性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令我惊讶的是,他告诉我:“这种事情没什么不正常,而且假如我有女朋友,我也不会拒绝和其他女生出去聚会”。说实话,那时母胎单身还有些纯情的我有点心碎。
更令我“三观尽毁”的是,韩国大多数的男生都很花心,他们喜欢喝酒、喜欢“撩妹”。我认识的另一位韩国前辈,竟然从中学开始谈了20段恋爱,理由是“要把每种风格的女生都接触一下才能知道哪种更适合与自己走入婚姻的殿堂”。
有了这次“前车之鉴”,我再也没有暗恋过任何一位外国友人,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选择,还是有一些同学结交了韩国异性朋友。
比如,我的一位中国研究生学长在和他的同班同学恋爱以后,把微信头像换成了两个人的牵手照,可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圈就变成了一条横线。原来,为了表示“忠心”,他将微信里的所有女生都删掉了……还有,一位韩国男生可以不顾中国女朋友的考虑,单独给他的学妹“补习”;一位韩国学长告诉我,这次去某某大学交换,理想是找个中国女朋友……
我认识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了她的韩国男朋友。一天下课,我在咖啡店里偶遇了他们。不过令我十分惊讶的是,她的男友正在和另一位女生说笑笑。我很好奇他们在做什么,我的同学告诉我,快考试了,他的男朋友在帮那位女同学复习。看着她的男友和异性同学相隔不到几寸地坐在一起,而她却在一旁若无其事的聊天、喝咖啡,这场景真有点“魔幻现实主义”。我开玩笑道:“如果我是你,就会买一杯咖啡泼在那个女生的身上吧。”
过了几天的晚上,她突然找我喝酒,相谈得知他们竟然在闹分手。她一杯杯的喝着啤酒,抱怨他直到现在都不去接她回家。原来还是因为那个学妹在复习结束后依然搭讪她的“老师”,他们吵架了,她“离家出走”,他竟然没有发来一点消息关心。在深夜10点的马路上我搀扶着醉醺醺的她回家,我真的有点心疼,也有点担心。
“残酷”的现实生活打碎了我找韩国欧巴谈一场韩式恋爱的憧憬。但没多久,“魔幻现实主义”在我身上重现了。我就在一个90后青年云集的论坛里,认识了来自中国南方的他,开启了一段“韩剧式”的中国恋爱。巧的是,我们都正值期末考试,白天看书复习,每到晚上他就会出现,聊一聊当天的鸡毛蒜皮,到最后说一句“晚安”,那些夜晚应该是我在大学里最快乐的时光了。
还记得,那时的韩国正值“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肆虐,有不少外国疑似患者被送到了医院进行隔离。好巧不巧,在那段时间里我感冒、头晕、发热,宿舍的管理员警告我说,如果我的感冒还不好,就把我送到医院去检查。
看到宿舍管理员和室友严肃的眼神,不想被隔离的我有些无助。出国最难过的时候应该就是生病的时刻了。在韩国无亲无故,不知道该吃什么药可以让病情快快好转,病急乱投医的我打开了对话框询问学医的他。对话框那边的他好像有些紧张,迅速地给我传来一张药方,还向我科普了许多医药和卫生方面的常识。幸运的是,按照他的方法吃药,我的感冒发烧很快痊愈了。我向他发出了由衷的谢意,他却回了一个笑脸的表情对我说,如果真要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就发一张自拍给他看吧。
第一次在网络上交换照片,虽然已经把自拍PS到“面目全非”,但我还是不甚满意自己的颜值。“挺好看的”,屏幕上缓缓打出了几个字,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他的真心话,但心里的一块石头还是落了地。
就这样,我们持续了一段时间相隔千里的“科技”交流。为了帮助我提高英语水平,他每天都会用英语来和我对话,即使两个人的语法错漏百出。在考试的前夜,还互相唱歌鼓励对方。我逐渐开始了解他,虽然是一个木讷的大二工科男,但内心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他喜欢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喜欢读聂鲁达的诗,他还喜欢看韩国导演朴赞郁的电影。距离产生美,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
但不幸的是,距离也会将一份情感消磨殆尽。当他得知我在韩国留学的时候,我能听出话筒那边的一些失落,虽然他曾经邀请我去他的城市做客,但那个时候的我有些羞涩,甚至有些怕。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令他的态度也越加冷漠,直至消失。有的时候我甚至懊悔,为什么自己会选择到这么遥远的韩国读书?在他消失的时间里,我有些烦躁,不敢看任何甜蜜的爱情故事,听任何关于失恋的韩语歌。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提升,我终于鼓起勇气,做出了一个韩剧般疯狂的决定:去他的城市见他。虽然已经丢失了联系方式,但人生就是这般曲折离奇,在一场雨后的秋,我在他的校园里误打误撞,碰到了他。
真实的他比照片里更加消瘦,因为经常打篮球,他有着黝黑的皮肤,高高的个子,在南方并不多见。他灰色的毛衣有些褪色,没有韩国男生连发丝都丝毫不乱的精致打扮,反而有着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待了很久的不修边幅,但我喜欢的正是眼前的这种粗糙呆板的工科男类型。
在食堂里坐着,我干嚼着一份蛋饺,气氛有些尴尬。热汤面的雾气模糊了他的眼镜,他擦了擦,轻描淡写的告诉我,他已经有了女朋友。虽然这个结局我早已预料到,但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在车站木然的和他挥手再见。我还记得在回去的火车上,伴随着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我终于可以有勇气拿出耳机,一首一首地聆听那些描述失恋的韩语歌。高中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韩国歌手的嗓音会那样的撕心裂肺,但在那一天终于懂得了,心脏有些隐隐作痛。正所谓,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回到家中,大脑停止了转动,静静的躺在床上发着呆。一位韩流风格的中国明星恋爱了,有关他的消息刷屏了整个微博与朋友圈,我却丝毫不想关心。哎,令人时喜时悲的爱情啊。我突然想到一位韩国教授在课堂上朗读过的,韩国诗人金素月的小诗:
“如果你已如此厌我
想离我而去,
我会静静地让你离去,默默无言。
在宁边的药山,
我会采一大把杜鹃花
铺在你的路上。
离开的脚步,
要轻轻地踩,
你脚下的鲜花。
如果你已如此厌我,
想离我而去,
就算死去,但没有眼泪。”
我能够体会到,为什么韩剧会那样动人。含蓄谦和面孔下的韩国人,他们的情感其实是那样细腻、浓烈、爱恨交织,饱含着一种凄美的灵魂。就像韩剧《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里的一句台词:“爱情如果可以解释的话,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
回到一个人的日子里,我依然要坚强、要与自己和解。我逐渐发现在留学生活中要“活出自己”,不要回头看,也不要担心未来,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做一个明快的女孩。
恋爱的时光的确会如酒一样醺醺然,但留学终归是一个人的战斗。在韩国的这几年,我再也没有打开一部韩剧,因为我经历的生活与恋爱,比韩剧精彩一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