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2020-10-19 08:05邵幸均
广东蚕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宝鸡市耕地

邵幸均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渭南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耕地资源非常重要。如果想让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那么就要认真贯彻相关的政策,其中包括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1947年的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1]。在目前,人类生活的基本权利之一便是粮食安全。也就是说,粮食安全和用量一定要有保证,这涉及人类的健康和安全[2]。粮农组织在1983年4月修订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强调必须确保每个人都能买到生活必需品。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最根本的保证是耕地资源。在某些地区,耕地面积改变会导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从而会对人们日常的生活产生影响[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耕地资源被占用,耕地资源减少引发了一系列粮食安全问题,进而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宝鸡市是陕西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文章选取宝鸡市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地区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的变化,为宝鸡市农业经济发展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宝鸡市的地理环境56%是山地,26.5%是丘陵,17.5%是川塬,地理环境非常复杂,西边、北边、南边均有山脉环绕。宝鸡市有126 处不同类型的矿产地,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宝鸡市的降水量偏多,而且宝鸡市是渭河平原谷地温度最高的地区。所以,宝鸡市的粮食产量受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宝鸡市是中国的非常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全市的土地总面积18 172 km2,其中耕地总面积35.25 hm2,有效灌溉面积17.5 hm2,种植业面积较大,占66.4%,林业占4.4%,牧业占44.4%,副业占14.7%,渔业仅占0.1%。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文章用的基础数据即宝鸡市2006—2016年耕地面积有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宝鸡市统计局官网及《宝鸡市统计年鉴》,研究时段为2006—2016年。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近年来宝鸡市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分析[4]。

2.2.1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所谓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指在保证该地区人民日常生活条件下的最小耕地面积。也就是说,可以保证该地区人民正常生活的最小耕地面积[5]。其计算公式为:

2.2.2 耕地压力指数

耕地压力指数=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它可以衡量某地区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冲突性,给出耕地保护的门槛,可以为耕地保护提供调控指标,也可以作为食品的安全度指标,公式是其中k 是耕地压力指数, Sa是实际人均耕地面积(hm2),是总耕地面积与人口之比。当k >1 时,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小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供应量小于需求量,耕地压力很大,粮食不安全;当k=1 时,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等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也就是食品供求平衡;当k <1 时,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大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供应高于需求量,减轻了耕地压力,让粮食更加安全。根据k 的值,采取不一样的措施来调整耕地压力,持续实现耕地资源的可利用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宝鸡市耕地面积变化

对宝鸡市2006—2016年耕地面积进行统计,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宝鸡市2006—2016年耕地面积变化数据

由表1 可知,2006—2016年,宝鸡市的耕地总面积呈现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306 620 hm2增加为2016年的352 497 hm2,总量上升45 877 hm2,具体变化情况表现为:缓慢增加—缓慢减少—快速增加—缓慢减少。其中耕地面积缓慢增加的时间段为2006—2008年这一阶段,2009—2012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面积2012—2013年大幅度增加,之后又缓慢减少;从人均耕地面积来看,在2006年至2012年间宝鸡市人均耕地面积一直保持在0.08 hm2的警戒线,2013年之后增加为0.09 hm2。

3.2 宝鸡市粮食产量变化

宝鸡市2006—2016年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宝鸡市2006—2016年粮食产量变化数据

从表2 可以看出2006—2010年宝鸡市粮食产量处于波动的状态,2010年达到最高产量,为171.47 万吨;2011年粮食产量明显减少,为142.52 万吨,之后又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直到2016年粮食产量为145.67 万吨。粮食单产数量处于上升趋势,从2006年4 280.44 kg/hm2增长到2016年的4 452.02 kg/hm2,平均每年约增长17.16 kg/hm2。期间有所波动,但没有大幅度变化,最高为2010年的4 796.36 kg/hm2,最低为2011年的4 249.25 kg/hm2,说明宝鸡市的耕地质量自2006年来处于相对良好的状态。

3.3 宝鸡市粮食安全状态分析

3.3.1 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原因分析

2007年年底退耕还林政策推出,对宝鸡市的影响非常大,仅2012年宝鸡市全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工程等工程造林27 853 hm2,从而减少了接近300 000 hm2的耕地面积。宝鸡市在之后的2010年,因为土地得到了保护,粮食急剧增加。所以该市政府就开始对土地保护更加重视。之后又有所波动,2012年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有所增加,说明宝鸡市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了粮食产量。

3.3.2 人均粮食变化分析

宝鸡市近十年人口数量波动不大,呈缓慢上升状态,由2006年的375.86 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377.50 万人。全市人均粮食从2011年开始至2016年年均处在400 kg 左右,按国家标准人均400~600 kg 为小康水平,所以徘徊在小康线上下,其中2011年、2013年、2014年和2016年未达到小康水平。

3.3.3 Smin、 Sa值分析

依据宝鸡市的年度统计数据,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规定粮食自给率为100%,并规定人均粮食消费量为400 kg,同时宝鸡市坐落在秦岭以北,紧接秦岭,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可一年种植两次或一年一次。复种指数是指全年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6]。查阅文献后,根据全国各类地区复种指数,将宝鸡市复种指数选取为150%。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06—2016年宝鸡市的三个数据,第一个数据是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第二个数据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第三个数据是耕地压力指数。

表3 2006—2016 宝鸡市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由表3 可以看出,宝鸡市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的大幅增长是由于耕地面积快速增长,这表明,在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耕地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该地区总体状况稳定,表明在人均粮食消费稳定的条件下,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决定人均耕地面积的演变。

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随时间变化下,耕地压力指数k 值呈波动形式变化,最小值为2010年的0.93,最大值为2014年的1.03。2006—2010年k 值都在1 之下,2011年及以后k 值呈上升趋势,2011年、2014年及2016年均超过1。其中2011年因为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下降;2014年和2016年因为耕地面积缓慢下降,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因此,耕地压力指数一直处于1 的临界值附近,宝鸡市耕地压力依然存在,粮食问题处于不安全状态,必须予以重视。

4 建议

基于分析的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提高宝鸡市耕地的复种指数。复种指数主要由区域的自然条件决定,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播种,适当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有利于减轻耕地压力。

(2)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占用审批制度。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均衡城市发展中各种用地量,通过行政手段保持耕地面积在安全范围内,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提高粮食单产数量,例如提高耕作和管理水平,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实行品种改良等等。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宝鸡市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情深似海(女声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