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文稿中常见编校差错分析与防范策略

2020-10-19 06:51韦国良张凤强
政工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知识性政治性编校

☉韦国良 张凤强

编校质量是报刊出版工作的生命线。今年5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报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并对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作了具体说明。号称“史上最严”《规定》的出台,对作者、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结合编校实践,总结了政工文稿中的常见编校差错,进行了差错分析,并提出了防范策略,以期对文字工作者规范行文和编校人员提升校对能力有所帮助。

一、政工文稿中常见编校差错类型

编校差错五花八门,对差错的分类也有不同的形式。从编校实际出发,我们暂且将差错分为四类。

政治性差错。政治性差错是报刊中最严重、最致命的错误。凡是涉及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泄露国家秘密、煽动民族仇恨等差错都属于政治性差错。有的政治性差错是输入法选词导致的表述性错误;有的是作者敏感性不强、保密意识薄弱,如将一些部队内部信息、具体数据写入稿件;有的差错十分隐蔽,潜藏在字里行间,必须仔细阅读才能从整段或全文中找出致命差错。对作者、编校人员而言,政治性差错是“高压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

基础性差错。此类差错包含多个方面,考查的是作者和编者的基本功。“题中应有之义”错作“题中应有之意”,“推脱责任”错作“推托责任”,这类涉及错别字、词语误用、多字、漏字、生造词等差错可归为字词差错;“扑灭火势”“据……数据显示”等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类差错可归为语病差错;“一国两制”漏掉引号,第五次反“围剿”错作第五次“反围剿”,这类差错可归为标点符号差错;“第四方面军”错作“第4 方面军”,“二〇二〇年”错作“二0二0年”,这类差错可归为数字用法差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错作“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错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类差错可归为引用差错。勤查工具书,掌握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基础性差错。

知识性差错。与基础性差错不同,知识性差错更具隐蔽性,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天文、地理等多方面,可谓包罗万象,涵盖多学科、多领域、多职业。比如,“罗荣桓”错作“罗荣恒”,“菏泽”错作“荷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错作《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军委主席负责制学习读本》错作《军委主席负责制读本》,“生态环境部”错作“生态环保部”,这类人名、地名、文本名、机构名差错可归为专名知识性差错。一名作者在稿件中写道:“1939年5月的铺岭伏击战中,3 门荔枝炮发挥了威力。”编校人员校对时感觉不妥,查阅资料发现,这场伏击战叫“五月铺岭伏击战”,发生在1939年4月。这属于与史实不符的知识性差错。另外,还有专业表述失误、计算失误、褒贬错位、使用资料过时等差错都属于知识性差错。对待知识性差错要多质疑,多种方式查阅资料,多渠道验证。

表述性差错。差错的类型划分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可能一个别字就会让普通的文字差错变成政治性差错。表述性差错有时可归为知识性差错,有时甚至可归为政治性差错。本部分特别将表述性差错单列为一类差错,主要是强化精确意识,倡导规范表述。比如,将“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错作“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就是政工文稿中常见的表述性差错。类似的还有将“宗教极端势力”错作“极端宗教势力”。政工文稿中常见的表述性差错还有:“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不写作“新时代强军目标”(可简写为“强军目标”),“‘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不写作“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等等。表述性差错有其特殊性,不能漏字、少字,不能改变标点符号,也不能随意颠倒顺序。

二、政工文稿中常见编校差错原因分析

文风不正。当前,全文抄袭的稿件基本不存在,但有些人写稿喜欢拼凑,几篇同类文章凑一篇。有些人从互联网上直接复制相关语句后,连英文输入法的逗号格式都没有改就直接粘贴到文本中,最后被印刷出来。尤其是直接复制他人引用过的经典诗词名句,如果不核准,很可能把本来就错的知识再次错误地传播,以讹传讹。比如,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一句错误的“岂因祸福趋避之”,如果有人借鉴时,并没有改为正确的“岂因祸福避趋之”,那么,错误就继续出现了。当然,写文章引用经典名句并没有错,关键要做到“凡引用必核准”。如果文风不正,只会继续重复别人犯过的差错。

输入法之误。近几年,政工文稿中的输入法之误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具有迷惑性。比如,将“大是大非”错为“大事大非”,将“严阵以待”错为“严正以待”,将“按捺不住”错为“按耐不住”,将“排忧解难”错为“排扰解难”,等等。这类差错有一定的隐蔽性,必须多读几遍才可能读出来。有的差错是依赖输入法的提示而误选词所致,如将“勠力同心”错为“戮力同心”,将“铆足干劲”错为“卯足干劲”。还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种是在拼音输入法状态下误以五笔编码操作,如把“中国共产党”(五笔编码为KLAI)错作“看来”;另一种是在拼音输入法状态下漏打或多打了字母,如把“科班出身”错作“科班出生”,就是多输入了一个字母“g”。

能力不足与责任心缺失。有人说,出现文字差错,作者和编辑“要么是不懂,要么是不认真”。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不懂”多是因为作者和编者能力不足,“不认真”主要是作者和编者责任心缺失。作者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欠缺不更新,就容易在稿件中“埋雷”。编者缺乏对文字的敬畏就不会排出“雷”,这个差错就会一直潜伏。报刊出版需要过好几道关口,当作者和编校人员同时出现“不懂”“不认真”的状况时,差错就会白纸黑字呈现在出版物上。如果作者不“埋雷”,编辑不“来稿照登”,就会大大降低差错的发生。

三、政工文稿中编校差错防范策略

编校质量把关不严,最终影响的是报刊自身形象和口碑。消灭编校差错,不是责任编辑一个人的事,与作者有关,也与审校人员有关,与每一个出版环节都息息相关。

作者要成为“专家”,对编者负责,不“埋雷”。经常听一些作者说,某编辑的工作能力很强,投去的稿件经过编辑加工处理后,“工整”多了;一些编辑也常吐槽,有些稿件被改成大花脸,改稿改到深夜……对发表出来的稿件,有的作者从来不对照原稿,看编辑是如何修改文字差错的,错失了提高写作能力的大好机会。作者是文稿的第一把关人,政工文稿的有关表述、用词规范、注意事项都应该全面把握。如果一个作者压根没带过兵或不懂带兵,却满篇如何带兵,肯定会写外行话。对作者而言,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争做“专家”;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编校知识,从编辑的角度审视要投的稿件,做到稿子有错不出手、多次检查不“埋雷”,将差错隐患消灭在投稿之前。

编者要争做“杂家”,对作者读者负责,不“甩手”。编者一头连着作者,一头连着读者,责任重大,对待稿件细节万不可甩手不管,也不能当稿件的中转站。对编者而言,一方面要对政工文稿把牢政治大局观、把准事实表述关、把好语言文字关,让差错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提高编校业务能力,这个“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匠心意识,需要旁学杂收,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视野。争做文字“工匠”,争做编校“杂家”,争当编校业务的行家里手,理应成为编校人员的职业追求。

全员参与当“行家”,对报刊负责,不“缺位”。一是加强对报刊社全体人员的培训,通过制度性学习与培训,让美编、发行、通联、印刷等各岗位人员都炼就一双发现差错的“火眼金睛”。二是严格审校流程,严格落实《规定》标准,建立严格规范的校对制度,明确责任编辑、责任校对、值班编辑、特约校对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不“缺位”。三是总结交流经验,积累“易错词库”,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大报大刊对标对表,规范表述,准确表达。四是把握发展趋势,开发或引入校对软件,借助新技术手段弥补校对力量弱、校对速度慢等问题。

猜你喜欢
知识性政治性编校
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发布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封面差错面面观:以医学及相关图书为例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艺术与政治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编校手册
谜中谜
空中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