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萍,吴长兴,徐明飞,陈丽萍,苍涛,宋雯,张怡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浙江番茄栽培始于20世纪40年代,以城市郊区生产鲜食番茄为主[1]。80年代起,随着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害也越来越多,其中番茄叶霉病对番茄为害比较严重。
番茄叶霉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枝孢属的黄枝孢菌,是番茄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在露地、保护地均有发生。近年由于保护地番茄的种植面积扩大,该病害的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2]。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症状,常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褪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褪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3]。
甲基硫菌灵商品名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谱、内吸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施药后药液通过叶片和根吸收进入植物体内,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为另一种杀菌剂多菌灵,该药剂主要是通过影响病原菌菌丝的形成、干扰病原菌的细胞分裂、使细胞壁中毒和使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畸形等作用杀死病原菌[4]。甲基硫菌灵除了能防治果树及花卉黑星病、炭疽病外[5-8],对番茄叶霉病也有较好防效[9]。但目前防治番茄叶霉病的药剂较少,且该类药剂作用靶标专一,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药性而导致防效下降或丧失[10]。本试验于2018年选取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明确其防治效果,观察其对番茄生长的安全性状况,为防治番茄叶霉病筛选优良药剂。
试验对象为番茄叶霉病,供试品种为浙粉202。试验在嘉兴市农科院蔬菜设施栽培基地进行。
供试药剂为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并以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
试验共设5个处理。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宁波中化)367.5、577.5、787.5 g·hm-2;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浙江威尔达)577.5 g·hm-2;以清水为对照。药剂施量均为有效成分。每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5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2018年4月27日第1次施药,2018年5月7日第2次施药,共施药2次,兑水900 L·hm-2均匀喷雾。
调查方法参照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11—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1部分:杀菌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第二次施药7和14 d后进行药效调查,共2次。药后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3株,每株分上、中、下部分,各调查1张有代表性的复叶,以复叶上每张小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小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
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数据采用DPS软件,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表1)表明,防效随药剂剂量的增加而升高,2次调查结果趋势一致。第2次药后7 d,70%甲基硫菌灵最高剂量的防效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最低剂量处理下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防效,但差异不显著。第2次药后14 d,70%甲基硫菌灵最高剂量的防效显著高于最低剂量处理,高于对照药剂防效,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显示,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防效略高于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防效差异不显著。同时,不同生产厂家的各试验处理均未发现对番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表1 70%甲基硫菌灵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
番茄叶霉病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条件为温度20~25 ℃、相对湿度95%以上。通过对浙江嘉兴地区番茄叶霉病的调查发现,番茄叶霉病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3—7月和秋季9—11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适逢开花结果期。生产中可在番茄发病初期开始喷药,连喷2次,间隔10 d,推荐剂量为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577.5~787.5 g·hm-2,兑水900 L·hm-2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番茄叶霉病。
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治番茄叶霉病的药剂较少,主要使用药剂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嘧菌酯等[11],防治番茄叶霉病使用药剂单一,常连续使用一类或同种药剂,使叶霉病的孢子易产生变异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使病菌抗药性增强,防效减弱。为了番茄灰霉病的抗药性得到有效治理,在防治灰霉病时建议应用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进行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