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迎辉,郑华英,解春霞,徐丽丽
(1.伊犁州新源国有林管理局,新疆 伊犁 835800; 2.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
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Wangenh.) K. Koch],又名美国山核桃,属胡桃科(Julandaceae)山核桃属落叶大乔木,既是高档的果、油两用经济树种,也是优良的绿化和用材树种[1-2]。江苏地区引种栽培薄壳山核桃已有百余年历史[3]。近10 a多,结合江苏省林业“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的发展要求,薄壳山核桃作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经济树种和造林绿化的珍贵树种,其产业化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薄壳山核桃在江苏全省的经营面积已近4 600 hm2[4]。随着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虫危害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天牛类蛀干害虫时有发生,其危害呈日益加重的趋势[5]。本文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 et Wu)和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Fairmaire)]等天敌昆虫对危害薄壳山核桃的天牛幼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以期为科学防控薄壳山核桃天牛类蛀干害虫提供理论依据,为江苏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试验地位于溧阳市平桥镇(31°27′45″N,119°42′7″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7.5 ℃,年均降水量1 149.7 mm。试验地园区面积约27 hm2,薄壳山核桃4—5 年生,树高3—4 m,胸径10—15 cm,株行距4m ×6 m,行间间作茶叶。园区边上有1行柳树,约20余株。
供试天敌昆虫详情见表1。
表1 供试天敌昆虫
1.3.1 虫情调查 在试验区内设置标准样地3块,每块标准地面积0.5 hm2,约有薄壳山核桃120株,采用“Z”字形法从标准地中随机抽取样株50株,逐株查看树体枝干天牛幼虫的排粪情况,1个排粪孔记1头天牛幼虫(只统计新鲜排粪孔)。
1.3.2 防治方法 以3块标准地内分别调查的50株薄壳山核桃为试验对象,分别释放管氏肿腿蜂成虫和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每株树释放天敌1管,以不放天敌为对照,每处理10株,5个重复。以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为指标,天敌释放前先记录薄壳山核桃树干上天牛的新鲜排粪孔数量;天敌释放1个月后,再次调查薄壳山核桃树干上天牛的新鲜排粪孔数量,分别计算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
有虫株率(%)= [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虫口密度(头/株)= 调查总虫数/调查总株数;
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密度-防治后虫口密度)/防治前虫口密度]×100;
校正虫口减退率(%)=[(处理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薄壳山核桃天牛类蛀干害虫危害调查结果详见表2。由表2可知,试验地薄壳山核桃天牛有虫株率为53.33%,虫口密度为0.85头/株。根据天牛排泄物形状(木屑多为颗粒状)判断,危害薄壳山核桃的天牛种类以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为主。但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云斑天牛(BatoceralineolataChevrolat)成虫。因此该园区内薄壳山核桃应受多种天牛混合危害。标准地1离柳树较近,其虫害率高达70%,因此,园区边上柳树的存在可能对薄壳山核桃天牛类蛀干害虫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表2 薄壳山核桃天牛危害统计
2018年和2019年连续2 a对薄壳山核桃天牛幼虫进行释放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薄壳山核桃天牛幼虫,当年有虫株率下降20%,校正虫口减退率44.87%;利用花绒寄甲幼虫防治薄壳山核桃天牛,当年有虫株率下降12%,校正虫口减退率30.81%(见表3)。连续释放天敌2 a,第3年春试验区内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的薄壳山核桃天牛有虫株率下降60%,校正虫口减退率75.09%;利用花绒寄甲幼虫防治的薄壳山核桃天牛有虫株率下降36%,校正虫口减退率50.93%(见表4)。由此可见,2种天敌昆虫对薄壳山核桃天牛幼虫均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其中以管氏肿腿蜂当年的防治效果更为明显。
表3 薄壳山核桃天牛生物防治效果
表4 薄壳山核桃天牛生物防治持续效果
随着薄壳山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薄壳山核桃的病害及虫害发生越来越普遍[6]。根据本文在试验地园区内的调查,危害薄壳山核桃的主要蛀干害虫为星天牛,并伴有云斑天牛混合危害。薄壳山核桃园区周边如有杨柳树等树木或林带存在,薄壳山核桃更易受天牛危害。因此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好林分抚育、去除林分周边天牛易感树种等营林措施。
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是天牛类蛀干害虫的优势天敌昆虫[7-9]。本文试验也证实了2种天敌昆虫对薄壳山核桃天幼虫牛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连续2 a释放,试验区内薄壳山核桃天牛有虫株率平均下降45%以上,平均校正虫口减退率60%以上。目前2种天敌都已实现人工规模繁育,可保证林业生产中的生物防治需求。生物防治是一种借助生物自然调控的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使天敌在林间达到一定数量和形成优势种群,因此要建立持续长效机制,连续多代(几年)释放。在释放天敌昆虫前,需要重视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准确掌握害虫发育进度,选择最佳时机释放天敌昆虫,以提高生物防治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