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学 王相英
(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50014,济南 )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参与体育锻炼不仅逐渐成为人们当下生活的一种潮流,也慢慢地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学校园里的田径场、健身房等运动场所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络绎不绝.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2000年5月25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把5月25日这一天作为心理健康日,这足见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
心理健康是当今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基础.一些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运动对于改善个体心情和情绪,健全个性特征,消除心理障碍等都具有显著的影响[1].但是,另一些研究则认为,运动本身可能不一定导致个体心理更为健康或者不健康,锻炼的量度与心理健康的变化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明显.这反映出人们对于运动的心理效应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清晰的了解,也使得运动干预作为心理障碍的一种治疗手段,还不能在主流的心理健康研究与应用中得到认可[2].
运动主要包含了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姿势、运动时间、运动轨迹和运动频率等要素.运动既可以是短期的随意参与,也可以是长期的有规律的坚持.如果对两者不加以区分和控制来检验运动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其效果必然会不明显[3].单纯通过个体心理的某方面不健康现象来评估人的健康状况,也有失科学性[4].本文通过引入中介变量来观察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试图做出较好的解释.
运动动机是指可以经过身体活动来填充人们的心理需要或者要求的能力,是人们参加和维持运动行为的一种心理动力[5].大量的文献资料证实了这一关联性.例如邱远对35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总体上可以说明大学生们心理健康效果的变动,预测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6].张勇、孙高峰对4 3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7].蔡赓、季浏、苏坚贞对中小学生目标群体采用了心理测量法来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外部动机这两部分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8].不难发现,运动动机、体育运动时长与心理健康三者关联十分密切.然而,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以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为基础,通过运动动机量表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进行调查,并通过路径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运动动机的中介作用来研究运动时长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全面了解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提供研究基础,也能为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提出合理建议[9].
基于以上社会认知等基本原理,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1)运动锻炼能够提高个体的运动参与动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10];2)体育锻炼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会通过运动动机的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健康(图1).
图1 体育运动动机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假设模型图
2.1研究对象从济南某高校随机抽取27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27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61份,回收率为96.67%,被调查人员均为在校大学生.
2.2测量工具本研究使用的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是由法国著名学者Pelletier在1995年提出的,该量表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运动领域的动机及自我决定的相关研究当中[11].中国著名学者蔡赓、季浏于2002年进行实验,研究了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影响因素.他们运用这一量表对学生实验前后的结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实验后学生在各方面的指标量度均比实验前有了明显提升[7].该量表有效度系数在0.6~0.8之间,符合本次研究的效度系数,评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一量表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体育运动动机,分别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和无动机,同时在量表后加入调查对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调查和对被调查者进行的《心理健康自测量表》调查.
2.3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同时登录中国知网(CNKI)查阅相关文章,借鉴了较为先进的研究观点和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2.3.2 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星,制定了正式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过程真实规范,问卷设计的问题明确全面,并且做到及时回收调查问卷,问卷结果真实可靠.
2.3.3 数理统计法 收集数据,先利用SPSS16.0和EXCEL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再通过AMOS22.0进行数据和路径分析.
3.1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动机、运动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统计体育运动动机量表显示三个不同结果,分别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无动机.此量表有7个方面,每个方面有4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符合内部动机占比平均值为67.57%,不符合内部动机占比平均值为32.43%;符合外部动机占比平均值为56.06%,不符合外部动机占比平均值为43.94%;符合无动机占比平均值为37.40%,不符合无动机占比平均值为62.60%.从数据上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调查的研究对象中,在有运动动机的状态下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无运动动机状态下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
3.2大学生运动时长、心理健康和运动动机的关系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运动动机各方面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表1).然后,对运动时长、心理健康和运动动机三者的维度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与内部动机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与外部动机存在正相关(P<0.05),与无动机存在负相关(P>0.05).这就表明,在运动动机作用下,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与运动动机具有相关性.运动动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认知、获得成就、刺激体验和内化.采用因果逐步回归法检验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可以发现动机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
表1 运动动机中各个部分的相关性分析
3.2.1 存在运动动机条件下参与体育运动时长的回归分析 为研究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心理健康状况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密切程度,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2).以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为自变量,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效果分析(表2).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可知,表2中标准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心理健康测量量表得分低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当内部动机P<0.05,外部动机P<0.05,说明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运动时长与运动动机之间相关性显著.因此在存在运动动机的条件下进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表2 大学生体育运动有运动动机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3.2.2 不存在运动动机条件下参与体育运动时长的回归分析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对符合无动机条件下进行体育运动的情况也进行了多元回归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无动机条件下进行体育运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表3),这进一步说明存在运动动机情况下参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3 大学生体育运动无运动动机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3.3运动动机在大学生运动时长影响心理健康方面起着中介作用以大学生体育运动时长、运动动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22.0,对运用逻辑推理以及数据分析得出的运动动机在体育运动时长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着中介作用的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的各种拟合度均能达到可接受水平,由此得到体育运动时长、运动动机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模型(图2).不同形式的三种运动动机变量共有二条因果方向路径导向心理健康,分别是: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直接效应,体育运动时长对心理健康的通径系数为-0.72;体育运动时长和运动动机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通径为-0.017.体育运动时长通过运动动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内部验证参数,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长短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运动动机在体育运动时长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体育运动与运动动机在心理健康得分上具有交互作用,体育运动时长与体育运动动机、体育运动动机与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相关.
通过路径分析示意图不难发现,运动动机主要是在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作用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在无动机的情况下参与体育运动不仅影响运动时长,而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没有积极作用.
图2 体育运动时长、运动动机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示意图
4.1大学生体育运动时长、运动动机影响心理健康的特征本研究发现在261名被试者中,大部分人在参与体育运动时都会受到运动动机的影响,无动机情况下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量很少.数据显示在无动机情况下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大都在30 min左右,在无动机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下对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也不明显.相反,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内部动机的作用略高于外部动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同样如此,在运动动机作用下参与体育运动被试者的心理健康自测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无动机者.在国外研究中,相关学者将动机研究的不同方面结合起来,以理解动机行为,比如利用社会认知方法,将对青少年体育成就动机的研究统一起来[12].
行为改变理论认为,行为改变过程总是伴随着心理因素的变化[13].因此长期的体育运动与短期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坚持进行体育运动会有显著的心理效应,这一点早已经被证实[14].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通过运动动机产生中介作用.在结构方程模型中通过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的路径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通过运动动机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在自我决定理论中,内部动机到外部动机被假设成一个变化的连续体,在外部动机的终极端是无动机[15].本次研究证实了参与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内部动机强于外部动机,同时也强于无动机,因此在内部动机作用下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参与运动的时间也比较长.
4.2运动动机对运动时长影响的中介作用大学生体育运动时长、运动动机影响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拟合度良好,参数估计值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的假设模型成立.该模型从结构上揭开了体育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动机在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效应中起着中介作用.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动态性、潜在性和特定性等特征.这样一来,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效应,难以准确完整地表现出来,需要采取方便观察的心理学变量来表达.因此,本次研究通过量表数据来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运动时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运动动机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来进行研究分析.
体育运动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为揭示体育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发展和丰富了运动是良好心理效应的主要因素这一理论.个体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会衡量运动的效应,也会对自己是否可以坚持下去的信心进行主观评测,而这种效能评测在进行体育运动与获得比较良好的心理效应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杨波[16]在研究运动动机作为中介作用时,曾指出效能感会正向预测体育运动动机,负向预测体育倦怠,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都负向预测体育倦怠,而无动机可以正向预测体育倦怠.因此,大学生对体育运动行为的选择、评估和坚持使他们正向的心理信念不断地被强化.这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会影响他们今后对体育运动的选择、并为他们进行体育运动提供合理化建议[17].
1)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运动的时间长短与是否存在运动动机具有显著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2) 回归分析表明:体育运动时长和运动动机对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功能,体育运动和运动动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
3) 本研究揭示了体育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能有效地影响心理健康,参与运动时间的长短与存在的运动动机状态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存在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时参与运动时长的相关性显著,并会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运动动机在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4) 本研究为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建设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