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栽培技术对提高大豆种植生产率的作用

2020-10-15 00:18陈慧
种子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生产率大豆栽培技术

陈慧

摘   要:大豆是原产自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大豆的栽培自古有之,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下游等地。大豆的种植技术历经几千年的演进,结合了前人的经验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现代大豆种植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我国大豆种植事业成绩斐然。基于此,参考几种先进的大豆栽培技术,从大豆群体结构、产量变化情况、需水肥规律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栽培技术对提高大豆种植生产率的作用。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生产率;作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6-0045-02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志码: B

大豆又名黄豆,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且全面,营养价值甚至可以与肉类媲美,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重要粮食作物。大豆的栽培自古有之,最早在《诗经》中就有大豆的记载,如《国风·七月》中记载:“七月亨葵及菽”,“菽”就是大豆的古称;《小雅·小宛》中同样有关于大豆的记载:“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可见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将大豆作为粮食食用,并且具有栽培大豆的丰富经验。大豆栽培技术历经几千年的演进,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先进技术的指导下,我国大豆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前进,对大豆的施肥技术、土壤共生固氮技术及改进栽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

1   大豆育种技术的历史

我国是东北大豆的主要产区,约有大豆总面积333万hm2,其年均产量超过600万t。目前我国种植的大豆有150余个不同品种[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深入研究大豆品种的整体结构性,通过对大豆的叶片面积、单位面积受光温度变化、光合作用速率等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建立了科学的大豆植株整体性模型。依照这个模型,科学家推广得到了高产大豆地理想叶面积分布曲线模式,进而筛选出高产优质的优良大豆品种,其品种地理想产能潜力强大,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较高。

2   改进大豆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科学家们在大豆科学育种初期发现,建立理想的大豆株型模型并没有使大豆的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为:我国大豆主要种植区多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寒冷,且采用较粗放式的机械化栽培,以上问题导致大豆的产量没有如预期般上升。因此,必须配合科学的综合栽培护理技术,才能将优秀豆种的潜力完全发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对大豆的栽培技术研究处在起步阶段,仅依照前人的种植经验加上借鉴美国、加拿大的种植技术,提出了如“等距穴播栽培法”“窄行密植法” “原垄卡种法”等栽培方法。由于理论指导的不足,这些栽培方法都较为原始,且不适应机械化栽培的发展需要,但这些大豆栽培技术的提出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其理论研究能够得到试验成果的支持[3]。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探索出更加高产、更适应高寒气候和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栽培技术,如“三垄” “大垄窄行密植” “垄行覆膜”等栽培模式,使得大豆栽培技术进入深层施肥、精量点播、机械作业的科学模式,化肥利用率、亩产匀度均得到显著提升[4]。

4   我国几种典型栽培技术对提高大豆种植生产率的作用

4.1   “三垄”栽培法

“三垄”栽培法是一种种植旱作大豆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三垄”是指在垄作的基础上采用了3项技术革新,即垄底深松播种、垄体分层施肥、垄上双条点播。其显著特点是改平翻为翻、松结合,病虫草田多功能综合管理整治。“三垄”栽培法能够满足机械化生产、精量播种的需求,提高匀度、化肥利用率和抗灾能力。目前,这种科学的播种方法已经成为大豆栽培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

4.2   “垄行覆膜”技术

“垄行覆膜”全称为大垄行间覆膜,是最新的大豆栽培技術,具体操作如下:将大豆栽培在大垄上,垄中间覆膜,两侧各种一行大豆。这种栽培技术集“三垄”栽培技术的病虫草田多功能综合管理整治的优势于一身,覆膜能够起到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有效利用,可有效地延长大豆的生长周期,提高大豆的生产率[5]。

相较于常规“三垄”栽培法,“垄行覆膜”技术提高了大豆的单产率,增加大豆种植经济效益。2004年黑龙江大豆“垄行覆膜”技术推行试点基地的大豆单位产量数据显示,采用“垄行覆膜”技术后大豆的产量达到约3 500 kg/hm2,参考对比大垄密植法增产约500 kg/hm2,对比“三垄”栽培法增产约1 400 kg/hm2,增产率接近25%,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4.3   “免耕”技术

“免耕”技术又称免耕垄作覆盖技术,是一种作物播种前不犁地、收获后不清理,直接在原茬播种,最大程度减少土壤翻动的耕作方法。“免耕”技术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原生性质,培肥地力,起到保土保墒、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但该技术对土壤和作物条件有一定选择性。我国主要大豆品种为旱作大豆,主要大豆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干燥,存在水土流失等现象,尤其适合推广使用“免耕”技术[6]。

我国是世界上免耕技术发展最全面的国家,我国北方地区旱地免耕栽培模式主要是玉米-大豆免耕轮种,实践证明,运用这种“免耕”技术对作物的增产增效效果非常明显。

5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5.1   优良选种

首先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参考种植地区气候环境、地形地势、土壤等情况,结合大豆品种的生长规律,借鉴往年的经验,选择能够增产增收的大豆品种。其次确定具体大豆品种,并对其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可以采用人工筛选,也可以借助选种工具,保留饱满的种子,剔除病粒,确保大豆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5.2   地块选择,优化整地

地块选择要保证该地具有较强的水肥能力,保证透气性和渗水性良好。保证所选地块周围有充足的水源及交通便利,便于灌溉排水以及运输车辆的进入。保障科学的打垄作业。根据大豆的植株特点,灵活开展生产工作,利用先进的农机设备和科学的技术手段,有效开展生产活动。

5.3   田间管理,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指在一定土壤肥力、地势条件下根据大豆的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的三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综合考虑大豆品种生活习惯、水肥能力以及机械化水平,确定最合理的植株密度。大豆种植后要及时补齐缺苗、及时除草,避免田间杂草影响大豆长势。针对各种常见的病虫害现象,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同病害的发病原因以及高发季节都有显著的差异,应通过综合分析和全面考察确定最佳的防治手段[7]。

5.4   适时收获

收获时间的早晚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百粒重、蛋白质和油分的含量均低;收获太晚,籽粒失水过多,会造成大量炸荚掉粒。要想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率,就要做到适时收获。如果大豆茎秆呈暗灰褐色,就表示大豆成熟时间较长,质量过于成熟。大豆成熟后豆荚炸裂,容易降低大豆的产量。应该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早晨或者傍晚时收割,此时不易造成豆荚炸裂。在多阴雨的季节要抓紧脱粒,以防止霉变确保丰收。

6   我国大豆生产栽培技术的未来

尽管我国在大豆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世界大豆主产国美国及加拿大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大豆的单产提升率较低,品质提升速度较慢。我国大豆种植栽培技术还有很大程度的进步空间,尚有相当多的工作有待于今后的科研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推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从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入手,加强大豆栽培管理技术,不断优化改进技术栽培技术,才能实现优质高产的种植效果。

7   结束语

大豆生产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大豆生产,尤其是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科研投入占比很高,这种政策优势有利于提高大豆生产技术研发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豆的种植栽培技术不断得到完善,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都取得了优異的成绩,“十三五”规划以来,农业生产栽培技术的研发愈发得到重视,大豆的生产栽培技术工作也将迈向全新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 1 ] 张磊.中国大豆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 2 ] 张佰文.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19(8):62.

[ 3 ] 赵本伦.北方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6(14):2.

[ 4 ] 杨朝辉,刘岱松,张代平.浅谈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的演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41-43.

[ 5 ] 余建斌,乔娟,龚崇高.中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4):41-47.

[ 6 ] 苏士奇.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7):158.

[ 7 ] 陈晓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及相关技术推广[J].新农业,2020(14):47.

猜你喜欢
生产率大豆栽培技术
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保障“增长陷阱”的跨越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