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丽
原本今年年底结束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1年底。不过,银行理财转型的步伐并未放慢速度,而且转型还带来了不少“怪现象”。
有银行开启了未到期“老”理财产品的强退模式,而且是收益较高产品,这引发部分投资者质疑。另外,部分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而且还是低风险产品,让投资者大呼“活久见”。
银保监会最新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各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余额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2%。但是,近年来,理财产品收益率“跌跌不休”,7月理财产品收益率创44个月新低,保本理财逐渐退市。那么,大变之中的银行理财产品该如何买呢?
有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表示,他在某国有大行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到期前被迫赎回,银行称原因是该产品不符合新的《资产管理条例》的要求。
而从相关公告上可以看到,该产品是2018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产品投资期限较长。公告称,结合市场变化与投资安排,为充分保护客户的投资利益,计划提前终止此产品,产品期限由1829天变更为877天。公告还显示,此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6.1%。
对此,某银行资管人士指出,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延后一年,但是银行也正根据新规要求,加速缩减存量理财产品规模。“强退”应该不会成为普遍情况,但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老”理财产品下架会越来越常见。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也指出,近期部分银行提前终止产品,一方面是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压降不合规的老产品规模。另一方面,部分中长期限的预期收益率型的理财产品,依据当初的投资市场情况测算的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但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资产端很难配置到如此高收益的稳健型资产,理财产品如果要继续按照当初的预期收益率兑付投资者,则有可能出现倒挂现象。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银行采取提前终止产品。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强退的做法合规合法吗?殷燕敏表示,从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条款规定来看,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都规定银行有权提前终止,而投资者是没有权提前终止的。因此,从合同约定来看,银行的做法是合法合规,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收益上有一定损失。
因此,对于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做法,也让不少投资者质疑是霸王条款。
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浩指出,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变化导致的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是合规的。
殷燕敏提醒投资者,好多中长期投资者日常对自己的理财产品关注较少,突然提前兑付,如果没留意到银行的通知,就会导致资金空置,只能获得银行的活期利率。因此需要提醒投资者,及时关注自己投资的理财产品。
另一个怪现象是,向来是“稳健”代名词的银行理财产品,前不久还罕见出现部分产品负收益的现象,而且还是低风险的产品。
普益标准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6月初至7月底,共有561款固收类净值型理财账面净值“破1”,占存续净值型固收类產品的3%,涉及75家银行。如某股份制银行一款理财产品在6月初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一度跌至-7.18%。
普益标准研究员郭全毓表示,按资管新规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正在加速。银行的固收类净值型产品绝大多数投资到债券市场,资管产品净值需反映出所配置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用摊余成本法。这一估值方法的改变,叠加6月、7月初债市整体下调影响,便出现银行固收类净值型产品净值“破1”的情况。
“但由于多数银行采用的投资策略是,配置中短期限的债券且持有到期,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最终会回归到票面价格,因此受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浮亏是暂时的。”郭全毓介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产品大概率会全面净值化,未来理财产品净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必将成为常态。
2018年4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其中明确要求,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破除多层嵌套与禁止资金池模式,实现净值化转型,保本型理财产品必须退出。
可以观察到,近3个月来,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占比降幅较大。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7月保本型理财产品共629只,占比仅8.96%,环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收益率方面,近年来,由于资管新规限制非标投资,同时受到流动性宽松带来的市场利率不断下滑影响,银行理财收益率“跌跌不休”。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7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8%,环比下降2BP,同比下降35BP。值得关注的是,7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经创下自2016年12月以来的44个月新低。
殷燕敏预计,未来低利率市场环境将维持较长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有下跌空间。
对于正处在转型变局中的银行理财产品,正确的投资姿势如何呢?
殷燕敏指出,按照资管新规,银行理财要打破刚兑,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也将退出市场。投资者更要明确收益与流动性和风险的关系,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流动性也会影响收益,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益。
“买理财之前要认清产品的风险高低,不要购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最简单的辨别理财产品风险的方法,就是看产品的风险等级。如果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依据风险承受能力配置一部分权益类资产,偏股理财产品或股票型基金等。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如果依然希望选择保本产品的话,就只能牺牲资金流动性,购买中长期存款产品,获取较高收益,或者选择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上的中小银行创新存款。”殷燕敏同时建议结合自己的资金使用情况,长短期配置理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投资者应把理财产品和存款区分开,不能把理财产品当做是无风险、高收益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