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蕾
摘 要:事业机构在开展单位内部的财务核算工作当中,需要要求单位的财务人员抓住会计核算的重点,并且明确会计核算中的关键问题,才能够提高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目前,国内部分财务人员市场管理意识相对较为淡薄,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开展事业机构内部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管理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事业机构要对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流程等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核算机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
一、开展会计核算的意义分析
在事业机构内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对单位内部的各项资金使用及其流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检查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核算标准。因此,事业机构的财务核算人员要规范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以及提高单位内部资金的利用效率。近些年,随着国内事业机构的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内的报社事业机构要加快自身经营模式的转变。通过使用新型的技术、大数据与核算工作相融合,来推动单位的发展。报社事业机构要求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秉持着新型核算理念,来加强单位内部资金的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国内事业机构以往通常是以收付实现制来开展核算工作,但随着事业机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这种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状况,且产生了许多无法避免的弊端。例如,在事业机构内部出现会计数据相关性较差;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单位内部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单位的财务工作不规范等。
事业单位要组织内部的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改进策略,进而优化单位内部的核算方法,以提升核算水平。
二、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一)资产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目前,国内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是事业机构内部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员对于资产管理不够严格,以及在资产转让、出让、租赁等工作中,对资产的使用记录不夠准确,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内的部分事业机构制定固定资产租金收付制度、保管制度和资产维修制度,但是在开展资产的保管维修过程中,对于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并且,部分核算人员由于市场管理意识薄弱,而造成部分管理人员在维修资产当中,故意地虚报维修费用,而为自身牟利。
(二)会计核算过程问题较多
国内的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工作时,囿于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和特点,存在数据不全面、核算方法单一、核算内容不及时不透明等情况。例如,制定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符合会计核算需求,会计凭证填写不够完整,财务人员对于会计凭证处理不够及时等,从而造成单位内部的凭证记录不准确,影响财务报告的编制,甚至会影响到领导对单位实际财务状况的了解。并且,事业机构内部的票据报销也存在较大的不规范问题,部分票据报销填写的内容缺失;还有部分事业机构的会计人员没有考取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此外,少数的工作人员违规违法设立账目,随意使用票据,甚至存在账外账、“小金库”等违法乱纪现象。单位内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事业机构没有针对管理活动制定财务核算制度,而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临时的制定一些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性较差,与实际的管理活动偏差较大。
(三)收付实现制问题较多
事业机构内部的管理部门应用收付实现制时,会出现一定的核算问题。收付实现制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应用时间比较长,并且,国内的事业机构在应用这种核算方式时,也显示出了收付实现制较大的优越性。因为,在应用收付实现制时,单位使用的财务核算人员数量较小,并且所呈现的会计核算数据比较直观,在开展会计核算中也比较简单,容易推行。但是,近些年随着国内事业机构的转型发展、深化改革,也出现了新型的核算模式,而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事业机构在将收付实现制应用到单位财务活动中时,会将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整个核算期的收入来源。在开展财务核算期间,部分事业机构内部的财务收入是以年度来进行核算,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支出却是分别处于不同的月份,这样就无法实现及时进行核算,会造成单位内财务收支存在较大的失衡。
三、会计核算优化的策略研究
(一)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事业机构在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工作方法,才能够确保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顺利的推行。规范会计核算制度是保证单位工作正常推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基础。会计核算制度会保证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规范财务的处理工作。因此,需要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物资登记机制,以及物资存储制度。在执行会计制度时,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也要结合单位的自身经营状况,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且单位内部的核算人员在每个月度、每个季度、每年开展资产的盘点和货物的盘存,预算人员为内部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价格机制。在单位内部采购办公室设备、采购材料期间,需要单位的财务人员记录下这些物资信息,并且在购买这些物资设备时,需要购买人员提供相应的购置发票凭证等。
(二)加强会计监督
在事业机构内部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监控,并且结合单位内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规范核算工作。此时,要求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在开展单位的外部监督当中,要求单位的事业机构的管理人员通过制定完善的财务资金管理规范,来形成各业务活动的外部控制约束力,进而维护整个财务工作的顺利发展;在开展财务监督工作期间,要求事业机构严格地按照我国的《会计法》、《政府会计制度》及相关的会计准则等,设立相应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以及检查事业机构内部会计账目凭证、财务报告等相关的会计资料是否合法合规,检查数据是否核算准确,避免弄虚作假,而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流失。此外,加强会计监督还要检查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加强对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检查,来提高财务工作的合规性,并要求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要拥有会计从业证书才能够上岗工作;事业单位也要增强财务人员相应的职业素养及专业培训,并要求相关的人员必须依法获得相应的会计证书,才能够到单位内部从事核算工作。同时,单位的财务人员也要对账簿设置、会计凭证填写等各类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既定的期限内部,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处理;如果单位的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漏洞,就需要组织财务人员对这些漏洞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
很多事业机构固定资产自单位成立起就未进行过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未进行过报废处理,严重存在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要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在开展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控中,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结合我国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根据单位实际使用情况及财务管理经验,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从而计提折旧,做到账实相符。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当中,考虑单位内部资金的来源、应用贷记的银行存款目录和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借记目录,来开展单位内部固定资产处理工作。财务人员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中,要将资产的计提折旧处理为贷记,例如,可以记录为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因此,在开展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处理当中,要借鉴国内成熟的处理方法,核算人员秉持着科学客观的核算理念,确保会计核算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结束语
随着国内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加深,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核算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事业机构要在内部引入权责发生制,来优化单位的核算方式。并且,还需要单位内的管理人员加强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保证数据信息有较高的真实度。在核算工作期间,还要要求工作人员谨慎客观地去处理单位内部的各类财务信息,会计工作者不仅要为政府的有关监督部门提供准确的会计核算报告,并且还要给单位内部的债权人提供相应的财务分析数据。随着事业机构对外投资活动的增加,事业机构也要优化核算模式、核算方法,推动单位经营活动的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付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J].纳税,2018(3):45-46.
[2]刘敬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浅析[J].低碳世界,2019(8):301-302.
[3]华峰.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9(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