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梅
据报道,8月26日,内蒙古赤峰市民在一处路段上,发现一段约一百五十米的盲道为避开新移植的树木,被铺设成直角多弯,市民感叹这样的设计只会给盲人增添麻烦。当地残联呼吁,施工方应多考虑盲人的实际需求。
短短一百五十米盲道,却出现很多“曲里拐弯”的地方,几乎每一处都是为了“绕开树木”。是要让盲道为了城市树木的绿意盎然,“牺牲”自己?“十八弯”的盲道,别说让盲人通过了,即便是“身手敏捷”的人,也得练一身好功夫。
类似“不能走的盲道”有很多。前几年出现的“不锈钢板盲道”“曲径通幽的盲道”“侧着身子才能通过的盲道”“电线杆密布的盲道”,就是最具典型的。这盲道显然是存在问题的,那么就有理由追问:“不能走的盲道”何以出现?
盲道的“十八弯”,首先从设计上就已经出现问题。盲道是让盲人走的,盲道的属性自然应该是能够轻松一些通过,这“十八弯”的盲道,不仅不能“轻松走”反而是“更难走”,比普通的道路还要难走,还花钱修建干啥?
盲道的设计和规划都有具体的标准,这些“无用盲道”咋就能通过验收?城市盲道和城市树木,谁该为谁让路,二者的规划设计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如何让两者互相融合,这不仅是设计水平的问题,而是心里装没装着盲人的问题。
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文军,多年来致力于截瘫患者回归社会的公益事业,组织截瘫人士各种出行活动,每次活动前他都亲力亲为,体验活动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情况。不幸的是,2019年7月7日晚,在云南大理考察無障碍路线时,他被一辆停在无障碍路口的私家车挡住,另寻他路时轮椅跌落到停车场入口通道里。那个入口垂直深度两米多,且没有任何安全提示或栏杆。一个事件,可见一些地方无障碍设施所处的尴尬位置。而2017年的一项调查体验报告显示,我国无障碍设施整体普及率相对较低,实地体验调查普及率为40.6%,不少建成的无障碍设施被占用,成了摆设。
没有对盲道设计、盲道规划、盲道建设、盲道验收的“九连环”式的层层严格把关,就没有城市生活环境的“友善和谐”。人们应该始终记住一点:盲道是让盲人走的,不是让“大家看的”。
【选自红星新闻】
插图 / “惠民工程”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