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芬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设和睦友爱的家庭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的榜样。
提高自身素养,做孩子的好榜样
幼儿的求知欲强,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因此,家长在言谈举止方面应严于律己,成为孩子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好榜样。
家长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就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使用文雅、恰当的词,提醒他们说话时语调要平和,多使用“请、您、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同时,家长要严于律己,时刻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起到榜样作用。
营造和谐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助力。
1. 多沟通、常鼓励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情感传递的过程。家长应真诚地与孩子沟通,以增强亲子感情,融洽家庭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要和孩子平等对话,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聆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思想、需求与喜好,轻松愉悦地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上的交流,适时巧妙地引导,开启孩子的心灵成长之门。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尤其是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缺点应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当孩子进步时,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当孩子受挫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应对策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
2. 互尊重、共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家长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情绪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所以,家长要学会合理控制情绪。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幼儿也会手舞足蹈;家长怒气冲冲,幼儿就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甚至号啕大哭。家长的喜怒哀乐对幼儿来说感染力极强。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保持开朗的个性,对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是十分有益的。
另外,家长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选择和决定权,适时抛开成人权威,蹲下身来和孩子讨论协商,探讨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乐学习、享幸福
孩子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上学离家时和父母道别,放学回家时和父母、长辈打招呼,用餐不能挑食,专心倾听长辈的教导,不在长辈工作和休息的时候游戏等;在图书馆影剧院内不大声喧闹,不嗑瓜子;在公共場所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果皮等。在孩子的道德情感还没有完善前,家长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以他能听懂、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强调文明礼貌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总之,幼儿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阶段,家长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快乐成长,让家庭幸福美满,让社会和谐美好。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何欣容